支付宝的流量焦虑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单单看看它对于社交的执著,它对于碰一下支付的强推,它对于内容的疯狂补贴,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的确,当支付宝的外部流量来源难以持续,支付宝是需要不断地做大自身的流量,才能继续保持和维护自身在支付市场上的地位的。
然而,在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支付宝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无论是以微信支付、京东支付为代表的传统竞争对手们的步步紧逼,还是以抖音支付、美团支付、多多支付为代表的新竞争对手们的强势杀入,我们都可以看到,支付宝欲要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特别是维持自身的流量优势,并非易事。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支付宝在各个方面的四处出击。
越是出击,越是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支付宝的动作,就会愈发变形。
不过,透过支付宝的这一系列的变形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一条非常明晰的路线图,即,支付宝依然想要通过烧钱补贴,做大平台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流量优势。
在互联网行业的红利逐渐被出清的大背景下,支付宝依然还在依靠传统的模式和套路来获取流量,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却是无法持续的。
如果支付宝执迷于这样一种方式和打法,它非但无法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甚至还将会在新旧两股支付势力的新竞争当中败下阵来。
一
早前的支付宝之所以会过得如此滋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阿里系强大的生态在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着流量。
无论是以淘天为代表的电商版块,还是以口碑、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版块,无一不是如此。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阿里系之所以会给支付宝源源不断地输送流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版块依然还有着颇大的流量红利,依然还可以释放一定的增量。
当电商行业的格局开始洗牌,特别是当以美团、抖音、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玩家们对于流量的争夺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仅仅只是以阿里系的流量为支付宝输送流量的做法,开始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疲软的一面。
于是,为了维持并延续支付宝的流量优势,它必然需要去做以往它并未去做的事,它必然需要自我构建基于自身的流量体系。
于是,我们看到了支付宝开始不断地做大平台,不断地将各式各样的功能全部都纳入到自身的体系之下。
不得不说,支付宝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确获得了一定的流量,但是,在支付宝获得流量的同时,同样将自身的平台变得臃肿。
现在,打开支付宝,给人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凌乱。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支付宝依然还是按照这样一种不断地做大,做多自身平台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流量优势,非但无法获得流量的增长,甚至还有可能带来流量的流失。
原因在于,支付宝之所以会成为支付宝,更多地是在于支付本身,而非其他。
当支付宝抛开了支付,而通过做大,做多自身,并且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获得增长的时候,它的发展,其实早已陷入到流量的怪圈之中。
同支付宝不断地做大、做多自身的平台一样,支付宝同样开始通过补贴的方式来吸引流量。
无论是支付宝在碰一下上的补贴,亦或是支付宝花费重金对于内容社区的打造,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感受着支付宝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来获得流量的做法。
不可否认,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的确可以获得一定的流量,但是,如果支付宝本身无法找到留住这些流量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将「流量」变成「留量」,那么,在这样一个以存量用户为主导的时代,支付宝的发展,依然还是会陷入到新的困境之中。
无论是将各式各样的功能加入到支付宝,还是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来获得流量,我们都可以看出,支付宝其实都有一个终极目标,即,流量。
这,其实显示出来的是,支付宝对于流量的深深的焦虑,特别是在阿里系无法为自己带来新的流量增量的时候,支付宝的这样一种流量焦虑有增无减的迹象。
二
事实上,如果我们了解当下支付行业的发展新方向,特别是将支付行业放置于大的市场背景之下,不难看出,现在的支付行业早已过了以C端流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以B端行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原因在于,现在的时代,早已不再是以C端流量为主导的时代,而是到了以B端流量为主导的时代。
无论是以阿里、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们对于B端的 赋能,还是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兴起,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地,即,它们都是在寻找以B端为切入点的发展突破口。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找到自身与B端用户的结合点,只有通过改造B端,实现B端的转型和升级,才能再度获得新的发展。
毫不夸张地说,在B端时候,只有找到与B端用户结合的玩家,才能在这样一个阶段,获得新的发展,才能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立足。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以B端为主导的时代,支付宝却依然还执迷于对C端用户的深深的执念之中。
无论是以微信支付、京东支付为代表的传统玩家,还是以美团支付、抖音支付、多多支付为代表的新玩家,它们更多地是将支付作为一个与B端建立连接的入口,以此来实现与B端的桥接,以此为实现对于B端的赋能,并通过B端来获得更多的C端流量,而非像支付宝一样仅仅只是一味地将目光聚焦在C端流量的身上,却忽略了对于B端赋能,从而实现B端的转型和升级,最终获得更大的流量的新方向。
可以肯定的是,当支付宝忽略了对于B端用户的赋能和改造,纵然是支付宝获得了流量,但是这些C端流量依然还是无法获得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依然还是无法让自身的新需求得到满足的。
等到C端流量对于B端失去耐心,特别是等到B端失去了转型升级的红利期,那么,支付宝体系下的B端用户同样将会面临流失的风险,最终带来的必然是支付宝自身平台上的流量的流失,支付宝将会陷入到更大的流量焦虑之中。
三
打开现在的支付宝,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有支付,而是涵盖了除了支付之外的很多版块和内容。可以说,支付宝不甘于仅仅只是做支付的野心呼之欲出。
不可否认,以支付为原点,凭借着支付与人们的 联系,去拓展相关的业务,的确是有着一定的想象力的。
然而,如果支付仅仅只是成为了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那么,所谓的支付宝,或许还是停留在以流量为主导的思维上。
说到底,支付宝还是想要通过支付与人们的 联系试图来收割流量,试图在延续自身平台思维的做法。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支付宝的核心本质与底色在于支付本身,而如果再进行 挖掘,支付宝应当被划归的金融的范畴之下。
既然支付宝是金融的一种,那么,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金融的本质是对于实体行业进行 赋能,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非仅仅只是将金融看成是一种手段,对于流量进行收割。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支付宝本身的流量焦虑,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在于,它开始失去了自身的金融底色,开始失去了自身作为一家金融平台所必须坚守的功能和属性。
对于支付宝来讲,它应当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去支撑B端,乃至实体经济的增长,而非仅仅只是将金融看成是一个手段对C端流量进行收割。
因此,当支付宝开始陷入到深深的流量焦虑,它开始失去自身作为一家金融平台所应当保持的底色。
回顾支付宝以往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支付宝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支付宝,更多的原因在于,它支撑了以淘天为代表的阿里系业务的发展,最终才造就了今天的发展。
当支付宝忽略了这一功能,那么,就相当于支付宝失去了自身作为一家金融平台应当坚守的功能和属性。
等到支付宝彻底迷失在流量的漩涡之中,它的发展,势必会遭遇到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结语
支付宝,正在从一个金融科技平台,蜕变成为一个流量平台。
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支付宝对于烧钱补贴的依赖,支付宝对于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模式的依赖,我们才看到了支付宝开始失去了自身作为一家金融平台所应当具备的特质。
对于支付宝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回归到金融本身,如何通过自身对于上层商业的支撑来打开新的发展可能性,如何以移动支付为切入口来找到赋能B端,助力B端转型升级,才是支付宝告别流量焦虑从方式和方法。
当支付宝开始失去自我,特别是当它开始放弃金融的基础性,而去做一个流量的平台,支付宝或许已经走在了失败的路上。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