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曾经说过:“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微信如今的月活数据距离张小龙讲话时的数据又增长了近2.9亿人,也就是说在“吐槽”微信的人数还在增长。
作为国内用户活跃度最高的产品,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应用,因此,微信的每一次大更新、小更新,都会被推上热搜榜,在13.82亿月活跃账户基数下,任何“小的需求”改动,背后都是千万级甚至亿级用户的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无论微信怎么改,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近期微信又一次对产品进行“爆改”,微信朋友圈“实况照片”不再默认播放,当微信好友发布“实况照片”后,用户需要的左下角会显示“实况”字样,点击后会出现“实况照片”的动态信息,“实况照片”的声音也会同步播放。
为什么“实况照片”不再支持默认播放,我认为主要是从两点来考虑:
第一,避免对微信好友的干扰。“实况照片”实质就是3秒钟的短视频,如果9张图都是“实况照片”,在同时都默认播放的情况下,看信息的人会适应不了。
微信朋友圈的“实况照片”还有个非常严重的Bug就是声音也默认开启,发朋友圈的人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会出现“社死”,将一些乱七八糟的声音也发出来,而用户却以为“实况照片”只是类似于GIF格式的图片而已,谁知道连声音也拍进去并默认发布出来。“实况照片”不再默认播放后,这个Bug得到了初步解决。
第二,弱化“实况照片”的效果。微信去年宣布朋友圈可以发布“实况照片”的时间点有些“巧妙”,与iPhone16有些同步,有观点认为,微信朋友圈能发实况图片,苹果iPhone 16才是最大赢家,毕竟iPhone 16也需要卖点,微信朋友圈“实况照片”充当了这个角色。
微信朋友圈“实况照片”功能发布于2024年9月中旬,距今已有近半年时,但效果却并不是特别明显,“实况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概率并不高,将朋友圈中“实况照片”默认播放按下“暂停键”后,能够将“实况照片”功能弱化。
“实况照片”功能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形态,为什么没有在朋友圈中流行起来?这里面有几个非常大的痛点。
第一,微信好友之间不匹配。微信是通用软件,但“实况照片”功能却是“有选择性地展示”,微信好友要想看到其他好友发布的“实况照片”的条件是:
1.双方都是iPhone 6s之后的机型;
2.微信都更新到iOS 8.0.51 及以上版本。
如果其中有人是一加、小米、华为、vivo、OPPO等手机,用户即使发布的是“实况照片”,其他好友也有可能看不到,用户都看不到“实况照片”,这项功能的作用自然大打折扣,用户还是习惯静态图片。
“实况照片”对双方的手机机型有要求,这就导致内容得不到展示。
第二,用户习惯问题。苹果手机的“实况照片”有个非常大的Bug就是占内存,如果你拍照比较少还无所谓,但如果拍照一多,“实况照片”占用的内存远远超过普通照片,受这种因素影响,有些人可能直接就把相机“实况照片”按钮关闭了。就算用户本身没关闭“实况照片”,用户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可能还是受多年老习惯的影响,直接发布静态图片。
作为发布者,其发布在朋友圈中的内容显然是希望被更多人点赞、评论,如果“实况照片”本身对这个因素不起增量作用,用户根本没必要选“实况照片”来发布。
微信做得比较贴心的一点是,微信朋友圈中的9张图,可以部分选择“实况照片”,部分选择静态图片。但即使这样做,发布的人可能“有心”,其他微信好友却无心去关注这是不是“实况照片”。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网络软件,其优势是社交,弱势也是社交。即当一个功能、应用、热点火起来的时候,会迅速引发追逐狂潮。反之,如果某个功能不火的时候,可能就会慢慢沉寂,当用户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又会回到“老状态”。
“实况照片”作为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要想在朋友圈中火起来,就需要有社交力量的推动,可目前明显受制于用户之间硬件、软件的匹配问题,导致“实况照片”只能成为部分人的“优势”,其他用户要么看不见,要么还不习惯“实况照片”所带来的特殊感和新鲜感。
没有流行和火起来,就会陷入另一种“怪圈”,逐渐沉寂下去并不为人所知,就像最初外界看好的“微信状态”功能,如今也看不到什么人在用。
微信想改,但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委实难以调和,到底该让谁满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