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先驱麦特卡夫曾提出过一个定律:互联系统什么也不干,只要联接的东西多了,系统的威力就很大。
万物智联时代,互联系统的节点,连接的不只是电缆和人际关系,还有数据、算力和各种AIGC等应用。数据的激增、算力的澎湃、应用变得愈发多样、新业务不断涌现,系统承受的压力和冲击也越来越大。
驱使着ICT厂商进行更为前瞻的布局——如何用更具韧性的系统承载力,来应对复杂业务挑战,保障最终用户与AI应用服务之间 “永不掉线”,成为当下一道待解的时代考题。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提升ISP与互联网系统韧性,共赢数智未来”的主题峰会上,华为副总裁、ISP与互联网系统部总裁岳坤进行了解题。
他认为求解智能韧性:一是需要提升最终用户体验,实现最终用户在智能时代的又快又稳;二是提高系统韧性,保障智能化服务可靠性,让智能服务体验超越服务定价;三要拥抱 AI,共建传媒智能化,打造内容生产新动力。
为什么智能韧性要从这三个方程来进行求解?华为能否把答案交到行业客户的手中?我们从这场智能大考的挑战说起。
经过了1991年的商业化爆发,及2011年以来的移动与云计算时代,互联网正站在第三个“二十年”的起点。智能时代的一次大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产品AI化。互联网在智能时代的确发挥着先锋作用。有互联网公司提出“所有业务产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而AI训练和推理,需要整个IT和CT的系统能力提升进行保障。
2.AI产品化。AI发展走深向实,各类AI原生应用不断涌现。AI服务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绝不可能被轻易“拔网线”。因此AI服务需要的系统可靠性,将会超越电信级的5个9。而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大部分服务水平,是按照“4个9”甚至“3个9”来建设的。
3.AI商业化。AIGC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导致中断,势必会造成流量和收入上的损失。AI要获得商业成功,对系统和服务的稳定可靠性要求更高。
面对上述变化与挑战,华为给出了三道“方程”,从体验、系统、内容来求解智能韧性。
各种AI应用与服务,最终都要转化为用户价值。因此,用户体验是系统能力的首要标准。
保障用户体验,需要网络先行,为何如此?我们从当下最火热的AI应用说起。
如今走进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家庭,各个代际的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AI技术带来变化。智能电视的推荐算法,可以为长辈自动推送感兴趣的节目内容,让不善于操作电子设备的老年群体,通过更自然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中青年用户工作中用到的视频会议、AI办公应用,各种生成式AI应用,还有孩子们睡前聆听到的“AI老师”讲述的故事……这些AI服务网络消耗极大,同时稳定运行,需要一张大带宽、低时延、高传输的家庭网络进行支撑。
可以看到,网络性能对AI应用、服务的用户体验有着直接且关键的影响。因此,华为认为,又快又稳的网络,可以让智能业务拉开体验差距。由于大多数AI应用的使用场景都在室内,所以把Wi-Fi网络部署好至关重要。
速度方面,华为能够帮助ISP客户将整个网络从GPON升级到10GPON及以上,大幅提高云端智能业务的传输速率。
稳定性上,华为的千兆家宽解决方案,实现了FTTR光纤到房间,搭载新一代AP—星光F50,Wi-Fi漫游提升10倍,让用户在每个角落都能享用稳定的千兆Wi-Fi 7。无论是办公场景的移动高清会议,还是家庭场景的云游戏、云电竞、VR/AR等新业务,都能稳定在线,为智能业务提供有力保障,也成为ISP、MSP的重要商业机会。
小A是一家国企科技公司的售前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做标书、写方案。AI办公产品,极大地提升了他的工作效率,付费意愿很强。不过,对于付费服务,小A就能不像对免费服务那样有包容心了。招投标时,AI办公产品绝不能在关键时期给他掉链子。此外,AI办公涉及核心业务,服务必须长期可用,不能海外供应链一出现波动,服务就中断了。
政务、能源、工业、医疗、教育等很多国计民生行业,在引入数智化服务时,都要求一个韧性系统来进行承载。
韧性系统有个涵义:一是面向当下业务的可持续性,打造高韧性的基础设施;二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有安全可信的原生AI生态。
提升系统智能韧性,华为也从上述方面分别进行求解:
基础设施方面,华为构建了从3个9到6个9的目标架构,来打造更高韧性的基础设施,可以实现300+典型故障的自动处理,支撑大模型训练的断点续训,提高训练效率,减少时间周期和成本。AI不仅要建好基础设施,也要用好,华为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支撑互联网企业构建高效、安全、智能的数据传输网络,提供高可用、可持续的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率。此外,数据是AI的养料,为了让数据存得下、存得放心、用得好,华为基于OceanDisk 1600打造了互联网2地5副本架构方案,带来了从硬盘级可靠到架构级可靠再到系统级高可靠,可以保障5个9的韧性。针对金融、证券等跨区域的联网AI业务,华为ASON解决方案,提供确定性的网络SLA 6个9的韧性保障,助力AI服务进入关键基础设施行业。
原生安全方面,华为致力于构筑长期的原生生态,打造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2024年发布了鲲鹏、昇腾原生计划。以昇腾原生为例,从AI框架、工具链、算子等全栈自研能力,支撑AI应用开发,成为各行各业在智能化时代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更高韧性的基础设施和原生安全的AI生态,共同支撑系统可靠运行,也让各项智能服务得以行稳致远,收获商业成功。
近年来,AIGC内容、数字人类应用在多个省市的融媒体中心纷纷上线,比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人“央小央”、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动画《千秋诗颂》等,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好评。这也说明,新技术工具可以激发内容活力,传媒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十分强烈。
随着大模型和AIGC技术在传媒行业落地,内容生产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从而带动相关服务的增长。
为加速这一进程,让媒体、OTT等行业抓住智能红利窗口,华为基于昇腾算力底座和盘古大模型,推出了媒体大模型,通过MetaStudio数字内容生产线平台,助力传媒行业数智化。
具体来看,借助媒体大模型的生成和理解能力,可以实现以文生图、以图生图、视频生视频、图文3D创作与分析等AI应用场景的落地,为内容生产提质增效。
此外,利用数字人技术,将高拟真数字人用于节目播报及直播,改变传统内容的单向传播方式,支持观众的实时智能互动,助力传媒行业探索全新的内容形式。
内容端的智能化探索,带来了流量的增长,也将进一步驱动ISP、MSP、MTDC的业务增长。
模型爆火以后,智能韧性也成为千行百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华为的解题思路有何不同呢?
AI产业链长,技术体系纷繁、标准林立,这导致“智能韧性”也有多个质量要求,比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防御能力、柔性服务能力等,这就导致,一个企业或单独行业很难全面兼顾。
华为发现,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传媒虽然分属不同行业,但实际上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中,彼此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网络升级能够保障媒体、互联网行业的AI应用体验,而媒体、互联网的AI创新,又会带来流量的增长,驱动ISP服务商的业务增长和商业成功。
在这方面,华为服务全球大量ISP、MSP、MTDC、媒资和OTT客户,产业经验丰富,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题解题。一言以蔽之,提升智能韧性,需要多行业的共进共赢,需要去构建一个更繁茂的雨林生态,而华为似乎有能力成为承载整个生态系统的“沃土”。
不但如此,想解开“智能韧性”这道难题,解题过程也需要耐心和细心。
ISP、互联网以及传媒三个领域,对智能韧性的质量要求各有侧重,需要针对性求解。为此,华为从体验、系统到内容入手,带来差异化的智能韧性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用三道方程求解智能韧性,源于华为独特的审题思路和解题手法,是很难被复制的。当一个个行业携手华为,解开一道道关于AI的韧性谜题,智能世界也将真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