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用丰田造车的理念,造“小单快反”的服装

前段时间刚去了一趟越南的胡志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工厂的繁忙景象,都颇像20年前的东莞。越南拥有近亿人口,当地工人平均月薪在千元左右(人民币),这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越南服装工厂)

在更廉价的劳动力面前,中国制造是不是正在丧失优势?答案是否定的。通过加速数字化升级,拥抱智能化技术,同时与柔性供应链、D2C零售消费等业态融合,中国制造正在构建新的优势。

今年4月,在东莞网信办的组织下,我有机会系统地走访了当地的制造产业带,看到当地制造企业都在纷纷更新设备、升级系统、“鸟枪换炮”,拥抱数据驱动的现代制造模式,生产的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品质更好。

智能化不只是发生在相对前沿的电子产业,颇为传统的服装产业同样在加速蜕变。作为服装制造大国,我国服装制造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尤为迫切、尤其重要。我观察到,中国服装制造业正在柔性创新、技术工具加持下,朝着精益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前进,蹚出了一条中国服装制造升级的康庄大道。

时尚需求剧变,服装制造须思变

衣、食、住、行、用,“衣”是人类生活的刚需,是时尚消费的核心。

互联网媒体让时尚更快流行,全球化电商让商品加速流通,用户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快闪化、个性化,且对产品性价比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给了SHEIN(希音)机会,它创造性地通过柔性按需供应链,聚集社会化的“SHEIN链”供应商,给全球消费者提供款式更丰富、更时尚、更个性的服装,成为赶超优衣库、H&M、Nike等传统服饰巨鳄的新物种,SHEIN(希音)的“小单快反”也成了服装业的新趋势。

(图源:SHEIN官网)

长期以来,服装制造都存在着重重矛盾:

1、服装行业成本不断增长,但消费者对产品要求更高同时期望更便宜;

2、依赖人工经验导致工艺品质参差不齐,但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有更高要求;

3、关键工艺环节效率低往往成为卡点,导致服装生产周期长,难以适应“小单快反”。

那么,SHEIN到底是如何克服服装制造中的矛盾的?

在SHEIN模式中,所有SKU都从非常小的订单开始,一般以100-200件起订,如果销售趋势好立刻返单,但如果销售不达预期则中止生产。“小单快反”给制造环节带来的挑战在于,工厂要同时应对大量的小批量订单,操作人员需掌握多个复杂工序的技能所带来的挑战,让碎片化、灵活反应的订单保持一致的品质标准输出。SHEIN的柔性按需供应链能够落地,靠的不是简单的“模式创新”。十多年来SHEIN在服装制造一线,跟供应商一起推动技术、设备、工艺优化迭代,才让工厂可以适应小单快反的节奏。

服装智能制造,复杂度不亚于手机

服装纺织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制造业之一,从大明朝将锦缎丝绸出口到全世界的织造局,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服装,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一直都在世界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中国纺织制造产业能力与贸易规模已持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020—2022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长贡献率超50%。

不过,服装一直以来都依赖手工生产,制作自动化程度远不如卫生纸、洗衣粉、矿泉水等快消品,甚至不如手机、芯片、屏幕等科技产品/元器件。

在OPPO位于东莞的智能工厂,一条生产最新款折叠屏手机的流水线上,已经看不到多少工人,数字化系统驱动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进行多个环节的组装生产,就连主板等核心器件的生产以及手机整机的装配、测试几乎都已做到“无人值守”。

前两年,在蒙牛位于呼和浩特的牛奶智能生产线上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景象:机器全自动将牛奶灌装到利乐包中,一直到打包装车出库都不需要人参与,这让牛奶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零人工接触也更好地保障了食品安全。

为什么服装当前无法实现手机、牛奶这样的“全无人”智能制造呢?如果服装工厂可以实现“熄灯工厂”,岂不是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问题在于两点:

1、服装具有多变、非标、复杂的特性,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态——与此对应的是标准化、流水化生产同质产品的连续制造。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发明了缝纫机,相较于传统针线活儿效率大幅提升。在如今的服装工厂,也云集了大量的设备,然而在诸多关键工艺环节,如拉捆、橡筋、贴车、花边、缩褶、唧边、PU皮、密边、胸衣、翻带、卷边、珠片,仍高度依赖人工甚至只有熟手才能做。能工巧匠的手艺与经验,当前还很难被机器完成。

2、一个品种的服装订单很难撑起一条自动化产线。工厂耗资巨大建设一条自动化产线,必须要生产足够规模的产品才划算,比如类似于手机、啤酒、屏幕这样的出货量巨大、相对标准统一的产品。但服装趋势是“小单快反”,多种类、小批量、个性化才是主流,建设一条针对单一产品的全自动产线并不划算。在智能制造行业,这是“刚性自动化”与“柔性自动化”的矛盾。

因此,服装行业的智能制造,不可能直接照搬手机或者牛奶的“无人流水线模式”。

柔性精益智能制造,SHEIN解法效能显著

作为柔性供应链的集大成者,SHEIN当然知道柔性自动化与刚性自动化的区别。在推动智能制造落地上,它没有轰轰烈烈地推“熄灯工厂”这样的看似炫酷却不实用的解决方案,而是结合实际制造场景,针对服装生产中的关键卡点,与工厂一起琢磨解决办法,联手打造新工具、新方案、新工艺。

不止一位供应商向罗超Pro透露,这些年SHEIN埋头研发了不少可实现复杂工艺的新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今天的服装制造业。

以人字车订鸡心为例,行业往常会用平车来订鸡心,师傅们多依赖眼力或经验,要多次调整位置,通过缝纫机平车牙齿送布、压脚赶步短距离来回,前后倒针,脚踏控制针数,这会导致“鸡心不居中导致歪斜”“鸡心过长导致起窝”“鸡心左右不对称导致歪斜”等问题,直接影响服装品质进而降低用户满意度。

(图注:SHEIN供应商围绕着新设备在交流)

SHEIN设备工具部通过改装人字车的压脚、针板,结合鸡心缝制工艺,实现了快速缝制鸡心定位,确保成品鸡心居中牢固,消灭起包、起酒窝现象,提升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SHEIN的新工具、新方案、新工艺都奔着一个目标而去:让服装的交付品质更标准,促进其柔性按需供应链朝着精益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智能制造乃至追求“熄灯工厂”,小到牛奶卫生纸,大到手机汽车。然而对任何行业来说,智能制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个胖子”并不现实。

马斯克曾想让特斯拉超级工厂实现全无人制造,然而过于激进的“机器换人”导致问题凸显,因为很多工艺机器都技不如人,比如给电池贴上玻璃纤维声音减震块这件事就总出错。特斯拉一度陷入产能地狱,马斯克最后对此进行了反思:“过度自动化是一个错误,人类被低估了。

在高度复杂的服装制造中,人的作用更为显现。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服装智能制造可能适合两种模式:

第一是人机协作。面向人设计更易用、更高效、更精巧的设备机器,配合工艺方法改造,提高效率、减少环节、降低门槛,减轻熟手依赖,实现工艺标准化,提高产品品质,缩短生产周期。正如SHEIN人字车订鸡心、人字车钻链、平车拉捆暗线、双针平车开骨抽绳等工具设备做到的一样。

第二是局部智能化、自动化。通过智能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软件,让机器可一键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工艺环节。比如SHEIN获得国家专利的手套缝制定位模板,运用智能化生产的模板技术,可让智能智能模板机实现手套缝制的高度自动化,快速缝制,一次成型。

(图注:手套模板)

服装的智能制造路线图,跟自动驾驶的普及进程十分相似:当前L1-L3是主流的商用方案,L1有类似于定速巡航等辅助驾驶功能,L2有自动加速减速、变道转向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在L1-L2级汽车时,司机都是主角,这跟SHEIN们探索的人机协作一样;L3则可在部分场实现局部自动化驾驶,就像服装制造时可以“一键完成”特定工艺环节一样,人的操作减少了,效率高了,成本低了。

人们愿意为智能驾驶付费,是因为驾驶更轻松、更安全。工厂为什么愿意为智能制造投入呢?此前和东莞一位负责工业数字化的领导交流时,他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数字化的改造成本不能给制造企业带来明显的回报,企业也不愿意投入。智能制造也好,数字化也罢,关键是要给老板们解决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否则,硬推也推不动。

作为服装柔性供应链的集大成者,以及服装制造工艺、技术、设备创新的引领者,SHEIN也深谙此道,推出的解决方案与创新工艺,首先都来自日常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挖掘的痛点场景,第二,对工厂来说都是“小投入大改善”的效果,投入成本都很低,但马上可以用。小投入尝到甜头再扩大推广,才是智能制造落地的可行之路。一位供应商向罗超Pro表示,SHEIN的许多工具投入成本很低,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他们才愿意尝试。

用丰田造车的理念,造“小单快反”的服装

在汽车制造行业,当年就曾出现过“自动化制造与人机协作”的PK。

20世纪80年代,面临日系车企的进军,美国汽车业想到了“自动化生产”,底特律的很多汽车厂开始探索“熄灯式生产”的模式,试图用机器人生产来构建成本优势,然而当时智能制造基础技术很不成熟,因此“熄灯式生产”无法落地。

当时日系车可凭借着卓越的性价比畅销全球,靠的却并不是高度自动化,而是靠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这就是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模式。福特生产线每一个环节都过度依赖机器,缺乏全局流程协同,这导致了品控问题,整体效率偏低。丰田发现这一问题后,投资大量资源去做研发进行流水线改造,包括改造工艺提高人效、实时监控生产品质、强化人机高效协作、公司全面杜绝浪费,降本增效“精益制造”,让产品具备了性价比与品质的多重优势。

(图注:丰田精益生产模式)

今天SHEIN在服装行业做的智能制造的升级改造,与当年丰田在汽车业实现的“精益制造” 理念相似,只不过它用了全新的技术工具,助力服装行业应对高度复杂的消费趋势。

可以说,SHEIN正在引领服装行业践行“柔性精益智能制造”的新道路。

张磊在《价值》中曾用相当篇幅回顾高瓴资本投资的鞋业巨头,他说,“鞋是供应链最复杂的消费品类之一,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双不同的脚,全球70亿人就有70亿双不一样的脚,再考虑到同一个尺码的鞋子又会有不同的式样,所以做鞋的企业从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配送,再到零售,每个环节的复杂程度和对管理能力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因此,“能把鞋做好的零售企业,是真正顶级的零售企业。”

能将服装做好的企业也是零售翘楚。服装的复杂度比鞋要高得多:类型、款式、尺寸以及产品本身更复杂,消费者需要变化多端。曾经的优衣库、H&M、Nike无不是零售业标杆,遗憾的是,它们未能适应消费者需求变迁,未能抓住新技术浪潮,让SHEIN凭借着“小单快反”的柔性按需供应链模式实现了后来居上。

如今,SHEIN正在推动服装制造业升级上的精益求精:第一阶段通过“小单快反”数字化柔性按需生产模式,改革行业“高库存、长账期”痛点,解决了流通环节的问题;第二阶段,SHEIN深入到制造深层的车间工厂,去推动设备、工艺与技术升级,推动服装业“精益智能制造”的落地,助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落地,让中国服装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构建全新竞争力。

中国制造升级,用智能化构建新优势

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中国制造”在全世界都拥有了“物美价廉”的美誉。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抱智能化。

前些年我国前瞻性地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顶层设计来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加速迈入工业4.0时代。2024年,我国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SHEIN们顺势而为,推动中国服装制造业拥抱“精益智能制造”,通过人机协同、智能装备、创新工艺等手段,想方设法一点一点地降本增效,一步一步走向精益智能制造。

新时代的中国服装,换一种方式构建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同时拥有更好的品质,更高的时效,更强的柔性,这样的制造业与柔性按需供应链结合,势必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更个性、更时尚、更多元的服装消费需求,而这,正是SHEIN服装可以畅销全球的原因之一。

我想,这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答案。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6-14
SHEIN:用丰田造车的理念,造“小单快反”的服装
SHEIN:用丰田造车的理念,造“小单快反”的服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