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玩家“战”AI,OPPO向左,魅族向右

从去年Chat GPT横空出世并持续火爆以来,人工智能的话题就再次引发了外界热议。其实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早已成为了各领域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创新科技成果遍地开花的时代,AI也正在一点一点改变着各行各业。

2023年,AI是科技圈的风暴眼,2024年,AI则成了手机界的关键词。在AI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下,手机行业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又迎来了新的革命,AI手机则成了变革的新阶段。事实上,在手机行业,“AI手机”是公认的“下一代手机”,于是,手机厂商们便纷纷对此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以抢占高地。

手机走向AI时代

2024开年,AI趋势依旧高歌猛进,AI自然也就成为了手机竞争的关键领域,国内绝大多数行业头部公司都在精心布局,其中“华米OV”等手机巨头更是在AI的道路上跃跃欲试。而手机厂商之所以纷纷押注AI手机,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首先,当下手机创新有限、行业遇冷,AI手机的出现或许能助手机厂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据IDC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8亿台,同比下降4.1%。用户换机频率降低的背后是智能机软硬件功能的饱和以及耐用性的提升。确实,如今手机行业能开拓的新场景变得非常有限,硬件上也很难再出新花样,可以说颠覆创新的技术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在此背景下,当下十分火热的AI就成为了手机行业亟需寻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其次,手机贴近生活、携带方便、用途广泛,可以看做是AI技术的理想载体。近几年,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手机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集通讯、办公、支付、拍照等功能为一体的工具,被AI影响几乎是必然。更何况,相较于其他硬件,手机是更加贴近用户生活的终端设备,用户对手机AI化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另外,手机小巧轻便,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取用,也确实是AI的理想载体。

最后,AI手机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参与玩家有望从中挖掘出新的增量。随着行业各玩家对AI手机的技术持续精进、布局不断加深,AI手机将在今年得到迅速发展,各参与者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IDC数据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1.7亿台,约占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 AI手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将达1.5亿台,市场份额超过50%。

目前来看,手机从智能时代迈入AI时代已经成为行业玩家的共识,只不过,押注AI手机,各玩家走上了不同的转型之路,有的品牌像OPPO稳健进取,选择拥抱AI但不抛弃手机;而有的品牌则如魅族破釜沉舟,作出了与主流意见相左的选择。

OPPO“先声夺人”

智能手机迈入AI时代是行业的诉求,也是OPPO的愿望。因此,随着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与日俱增,OPPO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宣布将全面发力AI领域,并携多项最新创新产品与技术亮相展会。OPPO还宣布,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OPPO Reno11系列及OPPO Find N3也将引入包括AI消除功能在内的一系列生成式AI功能。

2024年是AI手机的元年,OPPO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其对AI手机的重视。具体来说,OPPO成立AI中心,并强调在人员、资金等投入上不设上限,为推动AI快速发展做了充分准备;OPPO实行三级大模型部署策略,自建数据中心,拥有了能够支持千亿级AI模型训练的高算力;OPPO还推出1+N智能体生态战略,联合更多行业伙伴、开发者,打造面向AI手机时代的智能服务生态。而OPPO之所以能布局得这样迅速、考虑得这么全面,准备得如此充分,与其早先的深厚积淀不无关系。

从技术角度来看,OPPO在手机以及AI领域布局早、积累深,这是其AI手机能够成功落地的关键。作为手机行业20多年的核心玩家,OPPO在造手机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不仅如此,其在AI上的布局也很早,2020年就自研出了大模型OBERT,最新趋势中,OPPO还自主训练了新一代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这个大模型能基于手机终端需求,发布十亿至千亿级三个大模型版本,分别对应不同场景,实现端云协同、高效部署,有效为其AI手机业务赋能。

从经验方面来说,OPPO对于技术落地手机场景有着丰富经验,这是其AI手机可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据了解,在安第斯大模型发布、ColorOS14发布一个多月以后,OPPO快速推出首款AI手机Find X7系列。这台移动终端能实现系统级Agent,AI消除功能、AI通话摘要、AI超清合影等AI新功能,这些功能能将生成式的能力巧妙与手机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而这些用户数据的积累,也能让OPPO自身的AI手机得到进一步发展。

魅族“全力以赴”

2023年,各行各业复苏明显,魅族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魅族完成了从“手机公司”到“生态集团”的转型,为用户建设了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另外魅族还在2023年推出了MYVU智能眼镜,让品牌成为全天候AR眼镜行业领导者。更值得注意的是,魅族的手机产品在2023年达到了品牌有史以来的巅峰,产品好评率达到了98.6%。

眼见一切都在向好发展,魅族却在开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全力投入AI终端。根据魅族的最新规划,其将重构操作系统Flyme OS,打造全新AI终端设备,并将向全球大模型团队全面开放,构建新的AI生态。而魅族之所以下定决心“壮士断腕”,原因不外乎两方面。

一方面,魅族自身竞争力不足,因此选择当下和未来最具潜力和前景的AI领域,作为新的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科技公司,从MP3到智能手机再到智能生态,魅族一直都在不断创新和探索,然而相比于“华米OV”,魅族仍是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手机厂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现如今,魅族在传统手机业务上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因此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借着AI的东风发展AI手机业务或许是其当下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魅族已具备了向AI领域转型的能力,能为其AI手机业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选择AI手机也是顺理成章。经过多年的发展,魅族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积累了不俗的实力和经验。魅族拥有完善的研发和供应链等团队,其研发的智能生态产品涵盖音箱、耳机、手环、手表等多个品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另外,魅族在不同领域展现出了不俗的创新能力,其设计、交互、算力、操作系统等软件方面也给了用户很好的体验,而这都是其发力AI手机的宝贵资源。

混战将起,前路几何?

无论是稳健进取的OPPO,还是破釜沉舟的魅族,尽管二者选择的方向不一致,但转型成功是其共同的目标。事实上,不光OPPO和魅族,细数起来,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小米、vivo、三星、荣耀等诸多主流手机厂商都争相发布了AI手机或相关应用。比如,华为将AI大模型技术落地在手机的多个系统应用上;三星的Galaxy S24系列机型拥有大量端侧AI功能;荣耀Magic6 Pro和荣耀MagicBook Pro 16等产品也支持一系列AI功能。

国内外发力AI手机的玩家早已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着AI手机领域的竞争将在所难免。只不过,目前来看,AI手机虽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但当前的产品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和原来的智能手机相比还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因此,这条路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各位玩家要想在千帆竞渡中成功突围,恐怕还需在自身多下功夫。

一来,构建自己的生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智能手机迎来的这一轮AI升级,不只是手机功能体验的升级,更是生态及商业模式的革新。比如,OPPO、魅族等手机围绕AI转型,也是意图构建并完善自己的AI生态系统。如今,手机巨头们已经从手机延伸向AR终端、智能汽车、服务器、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要是真正实现了汽车、手机、智能家居等场景的互通互联,那么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二来,提高自身创新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今,手机上虽然已经有了AI拍照、AI美颜、AI语音助手等,但AI时代的手机范式,也只在用户端展示出了这冰山一角。而随着未来AI手机功能更全面、应用更广泛,这背后也将对于硬件层面的AI芯片推理能力以及软件层面的交互方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就需要持续创新,在AI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入,以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技术壁垒,才有望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目前来看,AI手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差距还未拉开,各玩家应更加专注自身。而对所有参与者来说,AI手机转型是一场豪赌,也是一场冒险,结局虽尚未可知,但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不光是OPPO和魅族,凡是参与这场“盛宴”的所有玩家都需要做好打场硬仗的准备。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3-01
手机玩家“战”AI,OPPO向左,魅族向右
手机玩家“战”AI,OPPO向左,魅族向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