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谣言”不断,雷军受了多大“委屈”?

来源 | 微信公众号“锌刻度”

作者 | 陈邓新

雷军,不忍了。

从小米官宣造车起,1000多天以来一直是互联网热议的焦点,正所谓人红是非多,时不时就有相关的谣言传出,尤其是上个月的技术发布会之后,围绕小米汽车的价格、材质、自研、供应链等谣言层出不穷。

对此,雷军在微博上表示:“关于小米汽车,有非常多谣言和黑稿,我们会及时澄清。”

此背景下,#雷军请网友帮小米汽车辟谣#,上了热搜,而小米汽车也推出了答网友100问,集中回应外界的关切。

小米汽车,为何谣言不断?谣言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市场心态?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雷军到底是如何考量的?

不是在辟谣,就是在辟谣的路上

大多数的谣言,主要围绕小米汽车的定价衍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小米汽车卖9.9万元”,以至于在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观众高呼“9万9”。

在现场,雷军直接回应:“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元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然而,谣言并未到此结束。

2024年1月3日,含有小米SU7预售价的图片出现在了网上,其中四驱Max版预售价59.9W的图片流传颇广,再次令车迷炸了锅。

毕竟,外界猜测小米SU7上限不会超过50万元。

之所以如此,皆因2024年1月2日,雷军回复网友小米SU7定价时表示:“50万元以内,有对手吗?”

于是乎,辟谣成为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的“必选项”。

“刚刚看到几张图,真是一眼假!这不可能是咱们米粉做的图,不仅字体不对还没有米标,还是官网的截图直接P字上去做得比较草率。”

“大家的期待已经收到,每日一图的节奏大可不必,等到正式发布时大家一目了然。”

“直到正式的小米汽车产品发布会结束前,所有带有小米汽车版本和售价的信息、海报都是假的。”

价格之外,自研是另外一个造谣的“重灾区”。

譬如,自研的“小米泰坦合金”,一度被上海交大的杨磊认为是“抄袭”,后承认是“看错了成分,小米的确自己研发的”。

再譬如,小米一直强调V8s超级电机为自研,而一种声音言之凿凿认为出自汇川技术,逼得汇川技术亲自出面澄清,就算如此依然吹毛求疵,“正常回复应该是我司未参与V8s电机的研发,而不是帮小米回答全自研,这中间有问题”。

这么一来,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兔子不能证明自己不是骆驼,而骆驼不是兔子”的荒诞剧持续上演。

卖得贵不是目的,卖得好才是

小米汽车遭受饱和式谣言攻击,背后的缘由有三。

首先,不了解定价逻辑。

小米汽车,起步就采取了高举高打的策略。

“小米汽车的目标就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雷军在大众与高端之间寻找平衡点,“小米SU7定价确实有点贵,但一定会让大家觉得贵得有道理,在体验上也一定会超出大家预期。”

毕竟,贵不是问题,贵而不值才是问题。

一名私募人士告诉锌刻度:“任何品牌,往往由高打低容易,由低打高艰难,最为明显的就是特斯拉与比亚迪。特斯拉第一款量产车是Model S,之后不断下沉到Model 3,一路可谓顺风顺水,而比亚迪起步于F3,虽然这是一代神车,但也令其长期处于汽车鄙视链的底端,风评一直不高,直到进入混动时代,才逐渐占据高端消费者的心智,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不为外人道也。”

上述私募人士进一步表示,小米汽车的定价逻辑是兼顾高端、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卖得贵不是目的,卖得好才是”,站稳脚跟之后再下沉B级、A级市场,“是SU7不卖9.9万元/14.9万元/19.9万元,不是小米汽车不可以”。

其次,对“自研”一词有偏见。

网上有一部分人认为小米汽车只不过是一个“组装厂”,对小米汽车的自研主打一个“不相信”,从而争议不断。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这与讽刺大飞机C919是‘组装货’一样,要么无知,要么别有用心,关键在于掌握了多少核心技术,而不是掌握了多少零部件,例如大压铸设备来自第三方供应商,但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就是小米汽车自研的,整合也是一种创造能力。”

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衡量一家企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是研发投入,在正常状况下,研发投入和技术产出是成正比的。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50亿元,同比增加22.0%,主要是由于与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研发小米SU7,小米汽车投入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000亿元。

再次,信息不对等。

出于商业考虑,小米汽车的一些关键信息没有公开,但资本市场急于炒概念,纷纷挖掘小米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市公司。

信息不对等,难免出现错误。

“小米公司发言人”官微表示:“最近关注到一张关于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图片,经核实,其中内容至少有50%完全错误。”

同台竞技很重要,争夺燃油车地盘更重要

相比谣言,淘汰赛中胜出才是小米汽车真正的挑战。

作为最后一个入局的重量级玩家,小米汽车落地意味着造车的“大门”基本上关闭,2024年行业或上演“大逃杀”。

虽然,新能源的淘汰赛一直在进行。

据“汽车服务世界”不完全统计,近5年超400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其中不乏威马、爱驰、知豆、自游家等“网红”车企暴雷。

随着小米汽车入场,势必成为搅动行业的“鲶鱼”,行业淘汰或提速。

对此,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下一个十年,市场将进行一场‘32进8’的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存活,300万辆的年销售规模将只是车企的入场券。

事实上,小米SU7直面特斯拉Model 3、智界S7、阿维塔12、极氪 007、小鹏P7、蔚来ET5等强劲的对手,每一款产品的竞争力都不容小觑。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需要杀出一条血路。

好在,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增量市场,而非你死我活的存量市场,更不是心灰意冷的缩量市场,只要对燃油车的蚕食没有结束,行业就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燃油车的销量为1438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732万辆,行业渗透率远远没有触顶,小米汽车的想象空间很大。

知名通信专家“飞象网项立刚”表示:“我经历过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换,这个过程中间,我也曾经维护过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事实证明我是错的。尽管人们对老品牌还有一点感情和眷恋,不相信曾经强大的帝国就会突然崩溃,事实上面这件事情就是比我们想象的快。开一辆BBA的油车就是很土,这样的感觉不会很远。”

总而言之,小米汽车的起点高,外界的预期也高,虽然不乏谣言的干扰,但并不影响整体的布局,如何在淘汰赛中活下来以及活得好,考验着雷军的智慧。

那么,小米汽车还要再加一把劲。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1-12
小米造车“谣言”不断,雷军受了多大“委屈”?
小米造车“谣言”不断,雷军受了多大“委屈”?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