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2024:价格定销量,智驾定胜负?

在降价潮无法画上句号的2024年,新能源车的竞争可能并非单纯的降价表象,而是要看在智能驾驶上的“含金量”。

智驾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小鹏G6智驾版本的订购比例超70%,问界新M7的10万辆大定中,智驾版本的订购率达到了60%。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已经看到了智驾的拐点。

随着高阶智驾下放到20万元甚至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车企们必须抓紧提升自身的智驾实力,以便在价格战和智能战同时弥漫硝烟的战场上,决一胜负。

一、降价“搭台”,智驾“唱戏”

一边是小米汽车即将登场,跨界的阵营从华为一家扩充为“华米”两家,给新能源市场带来的变量是个未知数;另一边则是极氪007、理想MEGA、零跑C10等新车型均定于2024年一季度交付上市,每款车型及其背后的车企都“冒着杀气”。

当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降价潮暂时无法画上句号之际,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决定一款车型大卖与否的,除了价格之外,其真正的价值又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从年底这波动作中就能找到门道:

11月2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同日,理想官宣L系列车型更新至OTA 5.0,实现覆盖高速及城市环线的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并且会在全国100 城城市道路陆续开放。

11月30日,极越01价格最高降4万的同时,还官宣“高阶智驾免费用一年”。极越CEO夏一平在发布会上更是喊出了:“‘性价比’已经成为过去式,‘智价比’才是进行时,相比遥遥领先,我们更希望让高阶智能人人可用、人人可享。”

12月中旬,智己官宣LS6城市NOA将于2023年底开启用户公测。

不难看出,智驾正被车企们摆在台面上,作为新一轮竞争的砝码。那么问题来了,智驾到底是营销上的卖点还是车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实际上,智驾能力既关系到车企的营销和整车的销售情况,也是车企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与价格战“形影不离”的便是“智驾”。这一年,被视为城市NOA元年,也意味着新能源车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原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就曾表示,城市场景的落地标志着“智能辅助驾驶下半场的开局”。

相比高速NOA,城市NOA的“含智量”更高,开发难度更大。车企要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实现车辆点到点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让车辆在无需人为接管的情况下,全程辅助驾驶到达终点,可以说是接近L3级辅助驾驶。

正所谓降价“搭台”、智驾“唱戏”,“华小理”首先就在智驾开城数量上纷纷立下了flag:小鹏年底50+城市开通,理想城市NOA正式版年底110城,华为余承东则在新款问界M7的发布会上,将开城拉至“全国都能开”的竞争新高度。

与上半场围绕“电”做文章相比,比拼“含智量”的下半场,才是真正较量的开始。“电”可以通过增程、混动、换电、超充等不同技术路线来缓解用户焦虑,但以“智”为主的下半场,将是一个硝烟更“呛人”的赛场。

二、特斯拉FSD入华在即,智驾大战一触即发

与目前量产的智能驾驶绝大多数采用“模块化架构”不同,特斯拉的FSD V12采用的是“端到端”架构,输入视觉等传感器信号后,可以直接输出转向、刹车、加速等车辆控制信号。由于这种架构避开了一个个模块一级一级地传输信号的过程,因此降低了级联误差的概率。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条鲶鱼,那么FSD V12就犹如鲶鱼的牙齿,一旦成功落地,对行业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据公开资料,中信证券就认为,特斯拉依赖神经网络的FSD V12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套未经证明的新路径,若得以走通,将对行业产生较大颠覆;FSD V12有望打造自动驾驶领域的基础底座,引领视觉(算法)的GPT时刻。

马斯克则将特斯拉的FSD V12描述为“端到端人工智能”,采用“光子进入,控制输出(photon in, controls out)”,强调其在真实世界场景中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

如果说小米继华为之后跨界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股不可忽视的跨界力量;那么,特斯拉FSD的入华在即,就将让智能驾驶大战一触即发。

特斯拉FSD不只是中国车企的“风向标”,也是智能驾驶的“天花板”。超越特斯拉的FSD,更是造车新势力的目标所在。

早在2020年底,何小鹏就在微博宣战马斯克:“明年开始,(特斯拉)在中国的自动驾驶要有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的思想准备,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2023年4月,余承东则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ADS2.0在匝道汇入成功率方面已经达到98.86%,在行业遥遥领先,特斯拉是88.16%,他随后补充道,大家不要笑话特斯拉,因为特斯拉比全世界其他品牌好很多。

在谈到具体的智驾方案时,余承东还对外表示,特斯拉FSD做得很棒,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但“我们的方案更好更安全”,旗下车型搭载3颗激光雷达,对异形障碍物识别可以“避免一些摄像头识别有失误的地方”。

那么,这场仗到底应该怎么打?华为会“带队”出击?小米汽车问世后是否有在智能驾驶上的足够竞争力?“蔚小理”将怎样应对?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又如何携子品牌一起上阵?

实际上,除了特斯拉、华为以及向来强调技术的小鹏之外,即便是被视为在智能驾驶上相对落后的理想,也在加紧招兵买马扩充研发队伍发力智驾。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等也在通过自研或采购的方式加码自身的智驾能力。

只是,在降价潮之下,没有哪一家车企能不顾及成本地ALL IN智驾。此前造车新势力不惜代价堆高智驾性能的玩法,也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围绕智驾的性价比之战。

三、从卷性能到卷性价比,智能驾驶“自降身段”

新能源车价格战背后实则是成本战。结合目前的消费者认知(对城市NOA很看中)和市场趋势,车企要想赢得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价格战,就需要不遗余力地控制成本并提升智能驾驶能力。

这显然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为智能驾驶性能越彪悍就势必意味着数量更多或性能更高的硬件、软件上的投入,进而导致整车成本的攀升。

12月12日,蔚来副总裁白剑在微博上表示,其所负责的是智能硬件,这些材料大致占整车成本的20%,金额在“几万块”区间。

面对高企的智驾成本,身陷价格战中的车企亟需找到一个降本“最优解”。此时,上游供应商抢先以“让利求生”给出了“新解法”,但这是车企的“良药”还是“毒药”?

处在白热化竞争中的车企,被上游供应商们视为香饽饽。据公开资料,有的智驾技术公司为了拿到某头部车企的项目,直接不要开发费。去年每辆车超百元的技术服务费,今年已经砍到一半。

智驾公司“自降身段”贯穿整个软硬件产业链。毫末智行的第二代HPilot三款智能驾驶产品均定价在千元级,定位为城市全场景无图NOH(领航辅助驾驶)的HP570在8000元级,针对高速无图NOH的HP170产品,直接定在了3000元级。

大疆车载发布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成行,硬件价格占总车售价的比例约为3%-5%,售价区间大概在5000-15000元之间。

地平线新一代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的首批量产意向合作车企名单里,比亚迪赫然在列。比亚迪腾势N7,采用的是地平线征程3芯片,汉EV冠军版采用的则是征程5。今年11月,地平线宣布征程2、征程3、征程5三款芯片出货量超400万片,合作车企超过25家。

然而,如此的出货量和合作车企,却有地平线员工对外表示,地平线卖芯片不赚钱。因此,地平线去年组建了团队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未来2-3年将投入所有资源研发城区自动驾驶方案。

前不久,理想汽车启用了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为智驾供应商。后者则是“一直把性价比作为重点关注方向”,并与地平线达成了合作,因为地平线芯片有着不错的成本优势,其征程5的价格只有英伟达Orin芯片的20%~30%。

为了赢得更多合作,上游供应商宁愿不赚钱也要在智驾供应这个赛道上争个头破血流。因为只有上车规模达到一定的基数,自家的解决方案才能朝着“越开越好用”的方向奔赴,也意味着能留在牌桌上待日后拥有溢价的话语权。

当然,单就2024年来看,降价潮推动下的智驾上车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大概率可能下放到10万元-20万元的车型上。何小鹏此前就表示,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发布15万级别的高阶智驾车型(旗下全新品牌“MONA”的首款车型)。未来,小鹏汽车还将推出多款15万级别的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

当新势力和自主品牌无不在智能驾驶的竞争上,从卷性能转到卷性价比,“自降身段”的智能驾驶反过来又成了降价潮的“帮凶”,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放眼未来,车企如何找到智能驾驶在高性能和性价比之间的“平衡木”?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消费者追求的始终是具有性价比的高性能产品,车企如果为了降本而将智驾软硬件进行减配或改为选装,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家车型的竞争力。而那些全面搭载智驾方案,还能给到消费者一个大幅度降价的车企,在市场上更有战斗力。

因为从长远看,智驾不仅仅是卖车时的一次性交易和交接。新能源车天然的工具和应用属性,决定了智驾可以在订阅模式中建立车企与用户之间的长久联结,这就为后来的盈利打开了想象空间。今天的打拼,无论是车企还是供应商,只要能多占据一点份额,所自降的“身段”就是有长期价值的。

在普及智驾的道路上,推动智慧交通的演进,也加速万物互联生态的形成。届时,汽车本身或将足够同质化,但汽车的“大脑”(智驾软硬件)才是真正差异化的“硬核”护城河。只有让自己成为一直留在牌桌上的“宝藏车企”,才有饱享胜利果实的可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12-19
新能源车2024:价格定销量,智驾定胜负?
新能源车2024:价格定销量,智驾定胜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