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咖啡豆从采摘到进入销售网络、最终制成一杯咖啡,需要多久?——答案是1到2个月。
1,生产与贸易
几十天里,咖啡豆要先后经历手工采摘、去皮发酵、水洗或自然干燥、分类测试、烘焙、磨豆、包装销售等近10个步骤,最后萃取成咖啡或多样化的咖啡饮品。
与原油、天然气、黄金、大豆、玉米类似,咖啡豆是典型的大宗交易商品,全世界超4亿人从事咖啡相关产业,80%的咖啡由产地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购买,全球日均消费咖啡超过22亿杯,平均每4个人每天喝掉一杯咖啡。
2022年中国咖啡豆产量达到14.3万吨——这个数字在全球咖啡豆贸易市场并不高,占比不足2%,与前五大咖啡产地——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有不小差距。
去年中国咖啡豆消费量达到了28.8万吨,同比增长14%,较2018年增长50%,其中国内咖啡豆占比约一半,其他则均为进口。
无论是127万亩的种植面积,还是超过14万吨的产量,云南都占据了中国99%的份额,可以把云南咖啡豆和中国咖啡豆直接划等号。
在原产地云南,通常由三类种植主体作为上游供应链,分别为种植基地,咖啡庄园和咖农种植,他们相互依附、适度竞争,具备一定规模的咖啡庄园超过20家。
从地区来看,普洱的产量最高,占比达到44%,保山排在第二,占比超过15%,同时也是中国出产精品咖啡最多的地区,拥有着「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保山小粒咖啡」等地标及产品。
2,流通与销售
自19世纪80年代开启本土化以来,中国咖啡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咖啡种植到中游的咖啡加工,最后到下游的终端零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条产业链的运转让咖啡豆采摘到萃取成饮,只需要1—2个月时间。
目前云南整体正处于「提升精品率」的阶段,2022年云南咖啡豆整体精品率在8%左右,低于世界平均10%的基准,根据相关规划,2024年云南咖啡豆目标精品率的定在30%。
在新寨村,每天都有数百计人次上山采摘成熟咖啡果实,为期数月的采摘季里,参与采收及生产的咖农将超过万人。
张师傅正是其中咖农之一,整个冬天,他采摘的果实主要供给车程几十分钟外的保山当地企业中咖。
当粗加工的咖啡果实到达中咖后,需要经过包括分类测试、烘焙、质检、磨豆、包装等环节,最终以小粒咖啡生豆、挂耳咖啡、速溶咖啡等形式,送上运输干线,发送全国各地。
「红果率」是衡量咖啡品牌的重要因素,在中咖创始人杨竹看来,在源头收购果实的精细度是重中之重,收购咖啡果要求完全成熟红果占比99%以上,以达到「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口感,保山诸多咖啡品牌也与之类似,对原材料有较高要求,共同推动保山「精品咖啡」的名片。
加工环节过后进入终端销售,品牌方划分了toC面向消费者的直销、toB的平台商家采购两种模式。
2023年保山咖啡产量在2.2万吨左右,其中近1/7的产量——即3000吨直接通过京东超市发往消费者手中,后者的数据显示,云南咖啡近一年来在京东超市的销售额增长50%,用户量增长60%,两个数据均远超线上咖啡销售的平均水平——成为咖啡品类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价格是重要因素之一,从京东超市数据来看,累计销售超50万件的「蓝山风味中度烘焙」的云南原产阿拉比卡咖啡豆,500克只需要39元;每袋10克、每包20袋的辛鹿挂耳咖啡,售价30元出头,平均每杯不到2元。
另一方面,京东超市也联合行业协会、品牌方进行了酸度、苦度、香气、回甘等咖啡口味指标量化,帮助入门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至此,一颗15年平均寿命、3-5年时间首次开花结果的咖啡树,经历从采摘加工到流通销售诸多环节,正式完成了一次经济价值回归。
3,利润与发展
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在生产端,总体占比小,出口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议价能力偏低;在消费端,渗透率低,人均年饮用咖啡量11.3杯,与全球均值91杯相差超过8倍,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每人年饮用量超过365杯,即每人每天超过1杯。
不过咖啡市场增量正在逐步打开——产量上,中国咖啡年增长率14%,远高于全球2.2%的增速;在咖啡整体市场与咖饮市场规模上,有着超过30%增速。
在产业细分环节的利润结构上,上游种植业同质化较高,利润占比低,仅占全产业链利润的 1%左右;中游的处理厂、烘焙厂的利润约占 6%,而下游的品牌附加值最高,利润占整个产业链的 93%,核心在于集中度较高,大品牌存在较高溢价。
云南咖啡作为中国咖啡的代表,正加速处于「去低端化」与「精品化」阶段,在大盘高增长的背景下,几个方面正在逐步改善。
一是上游打造精品产区,包括新寨村的「中国咖啡第一村」、「保山小粒咖啡」地标性原产地正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二是中游提升加工能力,通过精选原料、优化工艺,将链路标准化,提升运转效率与精品率。
三是打造下游精品品牌,通过政策宣传,文旅农业融合等方式让更多本地品牌做大,带来更多附加值。
最后是积极扩展销售通路,拥抱新渠道,打造更多类似「京东超市源头直采」等活动,探索「定制化」等新模式,通过主流平台链接更多消费者,全链路完成升级转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