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如此美丽,源于它很繁华。如若没有众多的质地,众多的选择,就连进入商场购物的客人都感觉生活乏味,内心萧索。
万物勃发的夏天让世界呈现出更多细节和种种差异,表现出繁复的、层层叠叠的美;冬天则相反,单调、凛冽,人们顶多想象「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
唐朝的人不会设想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意识构筑的现象真的构成了一幅广阔的图景,它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了当代人的双重身份特征。
当一个人去银行存取款时,他将被要求正对镜头,抬头,闭眼,张嘴,以便与「虚拟的我」身份重叠。一个人仅仅是真实的人是不够的,他还得是一个「数字人」。这真的来了。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人将更全面、更深入、更牢固地被裹挟进数字世界的生活中去。
02
历史学家一贯提倡文明、国家、种族的多样性特征对人类生活所起的支撑作用,黑格尔认为战争和冲突是文明进化的最有效方式;亨廷顿的观念部分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文明的冲突无法避免,也将决定人类未来的结构。
另一方面,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地球村」作为理想的社会构思,正诡异地以另一种方式侵蚀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传统生态体系。
这种冲突和相互侵蚀并不平衡,西方文明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上的先进状态让他们的文化占据了冲突中的优势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球化的浪潮就是西方文化走向全球的浪潮。
这种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损害自然是肉眼可见的,也引起了其它地区和民族的警惕。
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整个地球在资源、物产上的多样性;同样,文化多样性也意味着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以及由此引发的变革与进步。孤立的、单一文化的区域是无法发展的,这从遗落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文化停留在石器时代可见一斑。
03
从现实引申,在虚实交互、虚实融合的世界秩序中,数字多样性的增加同样可能加剧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
如何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减少文化冲突,是数字世界社会秩序演化的重要问题。
数字世界的信息尽管来源复杂多样,单随着信息通畅度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程序控制的算法是单一逻辑的东西,它们广泛提取信息,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在某个方面的结论。
而这,无论是针对一个生活在东南亚的泰国人,还是生活在寒冷北欧的冰岛人,其过程和结论必然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数字人在面临相同的程序时,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将被最大限度地忽略。在这一大的工程背景下生活的数字人,自然也将为了交流和有效的互动而在语言习惯和行为上趋同,最终导致观念上趋同。
数字化世界能够推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也隐含着对文化和多样性的潜在威胁。
04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的确,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地球上的动物消失了很多种,民族语言的数量不断缩小,远古时期延续下来的文化大面积中断。人们几乎是伴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在整齐划一地「现代化」了。
与此同时,人类的社会变得更加繁荣、人的寿命更长、解决争端的方式更多,总之,繁荣和进步伴随着社会的同质化,把人类带向一个日益确定的未来时代。
这种确定的同质化时代,又在其内部酝酿着腐朽败坏的暗疾,社会失去外部碰撞的活力以及经济上的人的内渗作用。
避免数字时代的同质化,保护物种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工智能广泛进入人们生活之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05
共同的文化经验固然更容易引起大范围的同理心,增加共同享有的心理感受,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不仅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共情。
但数字世界的这种「无界」特性也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减弱和本地文化特色的丧失。同质的、主流的数字文化会挤压和侵蚀地方文化和小众文化的声音和空间。
随着英语等几种主要语言在数字领域的主导地位,少数语言面临消失的风险,进而影响相关文化群体的文化保存和传承。
加上经济不平等的因素,也会加剧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引发整体范围内的人类文化贫乏状态,并面临地方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引发社会紧张冲突甚至暴力。
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既带来了合作的新机遇,也引发了新的竞争和冲突。在这个转型期,国际社会需要寻找平衡,不仅要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也要维护全球开放和连接的经济体系。这将需要更具包容性、透明度和多边参与的全球治理机制,以及新的经济外交策略和合作平台。
06
面对这些潜在的负面后果,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例如支持地方文化产业,促进多语言的数字内容创建,以及在教育中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相互尊重。
同时,全球性的对话和合作也是缓解文化冲突和促进文化共存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一个更便捷、更高效、更包容的数字虚拟社会环境,但也希望数字化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要产生超出人类承受范围的负面作用。
一块田里只种一种作物,一年的收成少而有限;如果搭配着种多种作物,就会不断收获更多的粮食和蔬菜。韭菜、大葱、土豆和西红柿,多多益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