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周一位小伙伴分享自己近期的学习感悟。
本周,我分享的主题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这本书中,柯维总结提炼了7个影响自己人生的重大习惯。
他希望读者通过本书,学习这7个习惯, 从而成为一名职场和家庭中的高效能人士。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所以今天,我将就结合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把这7个习惯分享给你。
01 积极主动
“要不是他...”
“他把我气疯了”
“我只能这样做”
......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能听到这样的语言,甚至其中很一部分来源于我们自己。
这些消极的语言虽然只是简单一句话,却很容易把事情搞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话,都在强调外在对自己的影响。本质上是一种推脱和逃避责任的行为。长期这样表达,久而久之,我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呢?
1、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时间
比如,老板给你布置了一项“重任”,先别急着直接拒绝。而是给自己时间,思考一下,你是否有解决的可能性。这短暂的思考,或许就能让你的理性战胜感性,做“情绪”的主人。
2、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
多尝试使用这样的语言“我们试试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换个别的方案”,“我可以做到的”。
对比一下开头的句子,你会发现,这样的表达,展示出你是愿意沟通的,在这样积极态度的影响下,很多看似麻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健康、子女、事业、经济、体育比赛,只要是你任何所关心的话题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区别于关注圈,影响圈是指自己能够掌握或者对其产生影响的部分。
以疫情为例,在新冠疫情高发的阶段,新冠肆虐是客观事实。
如果我们只沉迷于关注圈,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改变外在环境,让移情消失。但是注重影响圈的人就会通过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去最大程度降低自己阳性的风险。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使得影响圈的范围不断扩大。
02 以终为始
想象一下,你要盖一栋大楼。你会怎么开始?
跟你的工人们说:兄弟们,跟我上!干起来再说!
很显然,这样做是不行的。
盖大楼,一定要先设计: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一切设计都完成之后,再开干。
这就是以终为始。
那么,怎么做到“以终为始”呢?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我们暂且以减肥为例。比如一个月轻15斤,这是一个具象的目标。在有了目标后,我们就明确自己要去向哪里了。
其次,你要确立原则。为了实现目标(一个月轻20斤),你需要再制定一些原则去辅助它。比如晚上不吃夜宵,一个月最多喝一杯奶茶,拒绝油炸食品。
接着,你要制定计划。因为轻15斤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数字,我们需要将“大”的目标,拆解成无数小的看得见的目标。
比如以天为单位,如果每天瘦0.5斤,一个月我们就能实现瘦15斤的终极目标。这样听上去,是不是就觉得轻15斤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然后,为了每天能瘦0.5斤,我们需要制定每日饮食&运动计划。明确规定每天的饮食量和运动量,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一个月结束后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03 要事第一
我们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事情。比如接待访客、参加会议、制定计划、培养(人际)关系。
这里面有的事情是重要的,有的是一般重要的,还有些完全不重要。但因为它们的紧急程度不同,人们往往会倾向于先做最紧急的事情(比如接外卖电话,参加和自己关联不大的会议)。
如果我们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上,那么无疑我们的时间就没有办法得到充分利用,工作效率也因此大大降低了。
那么,如何划分事物的重要与紧急程度呢?
你可以把“紧急、不紧急”作为横轴,“重要、不重要”作为竖轴,画一个二维四象限图。
这样你就得到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并且紧急。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
然后把你所有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依次放进这四个象限里。
主动戒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直到让它们<15%。
这样你就可以把60%以上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减少到20%以内。
04 双赢思维
在你身边,一定不乏这样的例子。
一条不长的街区上,同时开着古茗、茶百道、一点点。
为什么,处于“竞争”关系的奶茶店要开在一起?这难道不会形成顾客分流吗?
答案是:这是一种“双赢思维”。
大品牌在开店前往往会进行很精细的顾客调研,门店的选址都是精挑细选的。而同行聚在一起开店,很容易形成市场。顾客慕名而来,生意会更火爆。
这种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很常见。比如一些花卉市场、建材市场、服装批发市场。
一旦从个体形成了集市,顾客如果想买,就会优先去到这个地方。商城/街区整体的流量大了,每家店铺都会从中获益。只要你的产品和服务与同行相比,不至于差太多。
化竞争为合作,这是一种高级的“双赢思维”。
05 知彼解己
假如你的眼睛不太舒服,去看医生。
可是你刚说几句话,医生就说“我知道了”,然后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给你,说:戴上吧。
你一定心存疑虑:医生,你还没给我检查视力呢。医生说:不用检查了。这副眼镜我戴了十几年了,被证明很有用,你试试。
听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很滑稽。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在聆听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达。
我们特别希望别人理解我们,却一直忽视首先要去理解别人。
那么,怎么做到知彼解己呢?答案很简单:学会倾听。
一个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更是站在对方立场去聆听,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容易。
06 综合综效
为什么大雁在飞行时,要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列?
这是它们为了获得最大飞行效益而形成的一种群体飞行的方式。
1970年,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列飞行时,要比孤雁单飞时节省了约70%的飞行能量。
每只大雁振翅高飞同时,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这种省力的飞行模式让每只大雁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能量。
不仅如此,人字形或一字形的排列还能够提供视野和警戒。通过队形,大雁可以更好地观察前方和周围的环境。这样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保护整个群体的安全。
所谓综合综效,就是1+1>2,通过团队配合,最大化提升工作的效率。
07 不断更新
假如你在森林中看到了一名伐木工人,为了锯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筋疲力尽却进展有限。
你当然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没想到对方却回答“我哪有时间啊?我连锯树都来不及,还去磨锯子?"
很显然,这位伐木工并不清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而这恰好说明了不断更新的重要性。
你要养成的第七个习惯就是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
第一、身体。包含锻炼、营养与压力调节。
第二、精神。包含学习、冥想、自我实现。
第三、智力。包含阅读、想象、规划与写作。
第四、社会/情感。包含服务、倾听、社会关系的建立。
所谓不断更新,就是通过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的不断训练,磨砺前面六个习惯,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写在最后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影响,它是一贯的,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决定我们的成败。
所以朋友们,请从今天起,践行上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希望它也能使你终生受益。
/ 完
我是 @晏涛三寿 资深社会化营销专家,《超级用户增长》作者,关注“晏涛三寿”公号,让我们一起洞察营销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