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IT技术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模型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模型即服务将会成为一种新的业务形态”。10月25日,百度智能云能源电力解决方案总经理张宇在百度APP、百家号联合中兴通讯举办的“时代的增量”主题沙龙上如此说道。
本期沙龙的主题为“数实融合新视角”,多位与会嘉宾结合自身所在行业围绕这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受邀媒体中的一员,许多观点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当我们在谈论“数实融合”时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过去几年我们谈论更多的是云端化,包括业务上云、数据上云、管理上云,这个进程虽然尚未彻底完成,但已是板上钉钉,未来所有的企业和组织一定会上云。所以云端化这个词现在被提及的次数也不像过去那么频繁了。
那么现在我们谈论更多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张宇提到的“AI大模型”。他在演讲中表示:“基于百度智能云在能源电力行业的诸多实践,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产业的应用,表现出知识与 学习融合、跨模态多技术融合、技术与场景融合、软硬一体融合的特征。”
张宇在演讲中介绍了AI与许多社会产业融合的应用,其中有一些简单重复枯燥的劳动,已经由AI和机器人替代,还有一些对人类来说危险性很高的特种作业,现在也可以由AI机器人来完成,当然也包括一些过去人类无法做到的工作,AI也表现出很强的能力。
与张宇的观点类似,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百度鲲鹏计划获奖作者盘和林也认为,AI大模型、数智政府、智能制造、数智营销、数字金融、ICT和算力是数实融合的六大应用,而AI大模型对于推动数实经济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AI大模型与不同产业的融合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企业和组织对AI大模型这一新技术依然抱有怀疑、抗拒的态度,这个背后是对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另一方面是产业端对AI大模型缺乏足够了解,内部没有相应人才储备,导致业务融合难度高、管理成本高。
中兴通讯副总裁、品牌及公关总经理陈志萍就这一问题,在《双轮驱动、数实融合,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中谈到面向需求侧的“业务融合难、管理成本高、业务创新受限”等难题和供给侧的“高要求与低成本、碎片化与规模化、投入大与变现慢”等矛盾,亟需在彼此的磨合中找到方向和突破口。
陈志萍直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产业数字化正逐步迈入“深水区”。我认为这个说法还是比较贴切的,特别是在AI大模型时代到来之后,产业数字化这个课题越来越严肃,已经无法回避。
在数字经济人才储备问题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职教认证管理办公室主任胡英杰则提及企业需要 参与由行业协会领衔的人才标准编制和相关研究,共同打造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并采取职业技能比赛等方式来促培助训,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各类人才。
总体来讲,数实融合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模型等,给产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业态和可能性。“深水区”的水究竟有多深,好比“小马过河”,总得要亲自下水趟一趟才知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