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到营销,都在讲全域获客;谈到运营,也都是讲全生命周期运营。
不再局限于私域,或者公域,而从消费者视角看,这就是消费者的数字化运营。
企业的消费者数字化,我把它称做「动车效应」,就像企业从普通号升级动车号,每节车厢都给你装上流量池运营的轮子,自然跑的更快更稳。下面这张图大家一看也能明白。
从这里我们也能发现,私域运营是整个消费者数字化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是动车的轮子,所以私域都没做好的话,就别谈消费者数字化运营了。
还有,我们经常听到讲F2B2C(品牌-经销-消费者),渠道数字化,导购数字化等等,其实所有的数字化最终都为了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只有运营好消费者,他才会买单,企业才会有收入。
#晒出今天的好天气#所以,我们在消费者数字化运营的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企业定消费者数字化的业务指标,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判断这件事有没有提升业务,做的好不好。通常我们会用这4个指标来衡量,当然,也会更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业务模式增设一些其它指标。
第一个是转化率,在生命周期的第1个阶段,从【潜客】转化成首单【新客】的比例。在实际业务中,我们把当场没有转化的潜客,吸引到私域流量池,通过消费者运营动作,进行离店或离场的持续转化,提升转化率。
对线下店品牌,一般称「离店转化率」,线上品牌叫做「二次转化率」。
今天,一个母婴店现场转化率能到25%,已经是很优秀的了。有个母婴品牌开启消费者数字化之后,主动把潜客加到社群,企微进行离店转化,最后竟然把潜客转化率提升到了45%。这就是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对业务的提升。
第二个是复购率,是生命周期的第2阶段,从【新客】转化成【老客】的比例。这里的复购率,可以计算二次复购率,三次复购率,四次复购率,消费者数字化程度越深的企业,他关注的就越精细。
零售行业,我比较关注五次复购率,这里有个潜在原则,5次购买即忠诚。
当消费者被运营引导,完成5次购买后,他再次复购的概率就会超过60%,默认他就是忠诚用户了。
所以,复购率是可以作为衡量消费者数字化运营的重要指标的。
第三个是会员渗透率,简单讲就是会员用户在所有购买用户中的比例。这里的会员,我们通常指在企业会员系统注册并留下手机号的用户。
我建议提高下标准,加一条,有过购买记录的。会员渗透率其实可以细分2类,前面讲的是普通会员的渗透率,还可以分一类,就是付费会员的渗透率。会员渗透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增长持续性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强。
会员渗透率各行各业差异很大,像孩子王高达90%,而一些传统品牌企业,仍然比较低。前不久国内某头部品牌的消费者运营副总问我,优秀企业的会员生意占比通常在多少。我说,基本50%以上。
近年来付费会员兴起,越来越重要,一些企业把付费会员渗透率,也作为衡量消费者数字化运营的重要指标。我甚至认为,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就是源源不断地培养,筛选和留住付费会员(超级用户)。
第四个是消费者终身价值(LTV),有些企业也叫做单客贡献,通常以年度计算,就是年度总销售额除以年度消费者总数,得到每个消费者一年在企业花了多少钱。
我前几天写《私域高手的20条思考》一文中,那个学员企业的LTV就是年年上涨,从最开始2018年只有952块,去年达到了5000块。这也反映,它的消费者运营是非常稳定且成功的,事实上,这些年他们的GMV每年都是稳定持续上升的,而很多同行就死掉了。消费者数字化运营成为他们的护城河。
所以,我在那篇文章讲过这个观点:真正私域高手,并不直接关注GMV ,而是关注私域用户的LTV(单客产值),流失率,以及超级用户的数量,留存率。
LTV这个词,实际上可以拆为Life time X Value,所谓Life time,就是消费者愿意能着跟你多久,时间长度,Value,代表价值,贡献,就是复购频次,花了多少钱。所以消费者终身价值LTV,非常准确地呈现了消费者数字化运营的核心和价值,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
今天我们讲,回归商业本质,回归消费者,我们真正要回归的就是消费者数字化运营,如何维系企业跟消费者的关系,如何在保持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实现交易。
今天,流量红利结束了,消费者数字化的红利,打造品牌的红利才刚刚开始。简单粗暴的营销,急功近利的运营一定不再奏效,也无法长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生存下去,无论是个体商户,创业者,还是品牌企业,都需要重新审视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和现在采取的运营方法。
谁能学习到更先进的运营理念,方法,谁能更快地改变自己,谁就能笑傲江湖,立于不败之地。
/ 完
我是 @晏涛三寿 资深社会化营销专家,《超级用户增长》作者,关注“晏涛三寿”公号,让我们一起洞察营销本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