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承载消费互联网的「新大洋」

文/孟永辉

当流量不再是红利,几乎所有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开始失效。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流量获取成本的不断增加上,同样还体现在流量激活的难度不断增加上。事实证明,以产业链末端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正在走入到死胡同。寻找新的红利,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正在成为每一个玩家们必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同流量端业已是一片红海不同,产业端开始表现出越来越雄浑的增长潜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产业端,如同以往的流量端一样,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产业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寻找与产业端结合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无论是以头部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也好,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代表的产业玩家也罢,无一不是如此。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开始从以往一个简单的概念,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落地,可以实现的存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它将会释放出以往我们未曾预料到的强大的发展潜能,最终将人们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带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把握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的玩家,才是真正能够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短平快相比,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更显厚重和强劲。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比喻成为一艘航船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则是一个承载了无数航船的大海。它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它所承载的红利,远比消费互联网要大得多,多得多。

那么,产业互联网缘何具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能呢?

产业互联网,并非消费互联网式的零和博弈

如果一定要对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的话,无处不在的零和博弈,无疑是一个最为直接的表现。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有限的市场体量和规模上,还体现在玩家们之间的竞争模式上。消费互联网的这样一种特质决定了玩家们之间的竞争必然是你死我活,必然是此消彼长的。可以说,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存活下来的玩家,无一不是踩着竞争对手的尸体存活下来的玩家。

尽管消费互联网时代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头的出现,尽管消费互联网时代释放出来了巨大的发展潜能,但是,这样一种以零和博弈、此消彼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发展潜能,依然是有限的,依然是有天花板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那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当中存活下来的玩家们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当下,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发展是零和博弈的,是有限的,缺少想象力的。

同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为我们所开启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玩家们之间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彼此依存,协同共生的关系。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关系之下,每一份子都有自己的作用,每一份子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关系之下,产业互联网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自然是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得多,多得多的。

产业互联网,并非消费互联网式的简单收割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汇,便是「收割」。当「收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还听到了一个词,叫「豢养」。不得不说,在流量充沛的年代里,通过「收割」和「豢养」的方式,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潜能的。然而,等到流量的红利不再,通过简单粗暴的「收割」和「豢养」开始表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

我们看到的流量的沉寂,我们看到的大数据杀熟等诸多问题,几乎都是由于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所引发的。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通过简单地收割,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的。真正把流量当成是客户,并且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真正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的衍生和出现。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对流量进行简单地收割不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玩家们更多地将流量看成是「客户」,并且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以此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可能性。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短视和不可持续不同,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更多地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提供消费端真正需要的产品,更多地通过产业端的转型和升级来找到供求两端再度达成平衡的可能性。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产业端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供求两端的关系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改变的,不断达成平衡。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产业互联网时代所释放出来的发展潜能要比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得多,多得多。

产业互联网,并非消费互联网式的置身事外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玩家都将自身看成是一个置身于消费端和产业端的存在,它们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撮合消费端和产业端,以实现两者的高效对接。不得不说,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的确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的。

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互联网玩家们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然而,我们同样要看到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不断延展的产业边界的基础之上的。等到信息不对称被打破,等到市场规模和产业边界不再有扩充的可能性,这样一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新的困境和难题。

欲要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欲要打开新的想象空间,玩家们必然需要抛弃以往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通过投身到产业之中,通过寻找与产业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来打开新的发展可能性。我们看到的以阿里、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之所以会开始投身到产业端,之所以开始通过数实融合的方式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种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越来越多的玩家们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寻找自身与产业 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同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种以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置身事外的发展模式不同,产业互联网的这样一种主动地融合到产业的发展之中,主动地成为产业的一份子的方式和方法,无疑具备更大的发展潜能。

结语

产业互联网正在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发展潜能,正在为我们展示着消费互联网无可匹敌的能量。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玩家们开始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洪流里。阿里如此,京东如此,腾讯如此,拼多多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将消费互联网比喻成一个又一个航船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更像是承载着这一艘又一艘巨大航船的大洋。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具备如此巨大的潜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和消费互联网有着本质的不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原始奥义,我们才能真正找到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愈发朝气蓬勃的内在逻辑。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9-13
产业互联网,承载消费互联网的「新大洋」
产业互联网,承载消费互联网的「新大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