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挑战:顺丰同城不“顺风”?

顺丰同城火速上市。

这家拆分自以快著称的顺丰集团的即时物流企业,对外依然展示了其速度,从今年6月底递交招股书,再到正式登录资本市场,顺丰同城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同样,顺丰同城也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从顺丰集团正式独立到上市也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顺丰同城的快还体现在品牌展现上,今年9月,顺丰同城官宣“亚洲飞人”苏炳添成为其品牌代言人,其寓意便是“快”。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2月14日,顺丰创始人王卫将收获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和嘉里物流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第四家上市公司。据港交所公告,顺丰同城拟通过IPO发行1.31亿股H股,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17.96港元,并预期将不低于每股发售股份16.42港元。据此估算,并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顺丰同城此次募资额总额约为21.54亿港元到23.56亿港元。

此次顺丰同城着急上市似乎是希望得到资方的加持,为快速扩张补充弹药,不过以目前以在美股上市的达达集团“跌跌不休”的境况来看,顺丰同城的处境或许也不容乐观。

以补贴换市场

2019年10月,顺丰集团正式将顺丰同城业务独立拆分,并将品牌命名为“同城急送”,实现公司化独立运作,事实上顺丰集团切入同城配送领域是在2016年,当年顺丰集团在内部孵化同城业务并成立顺丰同城事业部。

在2015年左右O2O模式兴起,以美团和饿了么为代表的“千团大战”开打,新的消费模式引发了新的交付方式的诞生,2014年达达、闪送成立,2015年美团专送、蜂鸟专送上线,到2019年美团配送、蜂鸟即配、顺丰同城急送相继成为独立品牌,即时配送行业高速成长。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0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即时配送行业消费者规模达到 5.06 亿人次,同比增速稳定在20%左右;年订单量超过200 亿单,同比增长25%,预计2021年订单量将突破300亿单。而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达833.58亿件,也就是说即时配送的单量已经达到了总快递单量的四分之一。

根据顺丰同城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2018年至2021年5月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93亿元、21.08亿元、48.45亿元和30.46亿元, 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长112%和129%,2018年至2021年5月对应的年度订单量分别为7980万单、2.11亿单、7.61亿单和10.7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达208%。

单量的增速远远大于营收的增速,说明顺丰同城正在大量的补贴抢占市场,如果按照每单的平均收入来看,顺丰同城各期单笔订单的收入分别为12.45元、9.99元、6.36元、2.85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对比达达集团2018年到2020年营业收入19亿元、31亿元和57亿元,和对应订单数5.2亿单、7.5亿单、11亿单,也就是说达达每笔订单获得的收入分别为3.65元、4.13元和5.18元。两相比较,一降一升,对比明显。

利润率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5月其毛利率分别为-23.3%、-16%、-3.9%、-0.9%;同期,调整后净利润率分别为-33.%、-21.7%、-12.5%、-9.8%,有收窄趋势,但仍未能实现盈利。

顺丰同城控股股东为顺丰控股,通过全资子公司顺丰泰森有权行使约64.54%的表决权,顺丰同城的其他投资者还包括腾元投资、刘永好的新希望亚太投资、中信资本、联想、高盛等明星机构。

此次IPO顺丰同城共引入2位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达8.90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中国认购8.51亿港元,哈啰出行认购3879万港元。按照最低发售价16.42港元/股计算,淘宝中国控股将认购的H股总数为51844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55%;哈啰出行认购的H股总数为23622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25%。

顺丰同城绕不开三重挑战

对于即时物流或者说是同城物流来说,目前行业内并无统一的界定。百度百科对即时物流的界定是,“一种灵活性很高的应急物流方式”,而对同城配送则认为是“最后一公里物流” ,即本地派送。总结下来,即时物流以时效性来界定,最典型的代表是外卖配送模式,同城配送其实包涵的概念更广,即同城物流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同城快递服务、同城送货服务以及同城即时配送服务。

也就是说,同城物流是区别于跨城而言的,而跨城快递往往是干线物流,其特点是中间环节众多,不仅包涵分拣中心及分拣设备、快递公司的网点、仓库等固定资产,所运输的物品也包括小、中、大等各类物品。因此同城物流的商业模式更为简单,以小件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为主,不存在任何重大物业或资产,属于轻资产的商业模式。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我们知道干线物流虽然是重资产,但好处是可以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其ROI可以实现最大化,而同城配送履约方式为搭建运力进行点对点的即时履约,非标化和时效极短是其特点,这也决定了在同城物流商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据招股书显示,顺丰同城拥有280万名注册骑手,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人力外包成本及顺丰同城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11.98亿元、23.77亿元、49.21亿元,对比同期9.93亿元、21.08亿元、48.45亿元的营收,仅人力成本就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97.8%、97.3%、97.8%。

换句话说,抛开研发、运营和市场推广费用,顺丰同城的营收仅仅只能覆盖人力成本,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骑手的人力成本并无法降低。我们计算过顺丰同城各期单笔订单的收入分别为12.45元、9.99元、6.36元、2.85元,而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顺丰同城每笔订单的平均履约成本分别为15.0元、11.3元、6.5元和5.9元,这意味着至今每单的营收都没有覆盖过配送成本。盈利遥遥无期是摆在顺丰同城头上的第一重挑战。

当然,美股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业务也并未实现盈利,行业内并无优等生。

“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这曾是互联网流行的流量思维和商业模式,大家往往在核心业务上即便无法盈利也可以通过广告模式赚钱。国内目前主要的即时配送服务可分为隶属中心化平台的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及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美团配送和蜂鸟配送便是中心化平台下的即时配送业务,即便配送业务无法盈利,但作为平台下必要的履约服务,也可以作为业务协同,而达达作为京东到家平台下的履约服务,也可以算是中心化平台下的即时配送业务。

2019年之前,餐饮外卖为主要场景,其订单量占即时配送服务行业总订单量的80%以上,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进入市场相对较晚。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顺丰同城、UU跑腿和闪送等品牌。艾瑞的报告显示,按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2个月的订单量计,顺丰同城占即时配送市场份额的11.0%。从份额上来说,顺丰同城确实已经成长为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品牌。

在顺丰今年的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王卫曾回应投资者道:“我们坚决不碰商流,因为我们是独立的第三方。”彼时,顺丰似乎并未打算在自身流量基础上拓展零售业务,那么顺丰同城究竟需要靠什么盈利就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最大难题。

除了盈利问题,孵化自顺丰的同城业务还将面临“业务合规”和“品牌损害”这两重挑战。目前,顺丰同城的骑手主要有两种模式,包括专职骑手和众包骑手,顺丰同城与其他同城物流平台的运营模式并没有较大的差异。而作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众包骑手,其与平台方的关系始终是监管方和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团和饿了么曾数次因此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关系界定不仅涉及到平台的成本支出,更涉及到骑手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如何处理业务合规问题,顺丰同城同样绕不开。

而所谓的品牌损害更多的是对顺丰来说,我们都知道顺丰作为全自营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其“快”、“安全”、“服务好”的品牌标签早已深入人心,正是因为有顺丰的品牌加持,这也为顺丰同城的高速扩张提供了便利。而顺丰品牌形象的建立,是基于其全自营的基础上的,即自有配送员和自有固定资产,并将服务和流程进行严格的标准化。

但同城配送业务因其本身的非标化,顺丰同城也和同行一样采用的是众包模式,因其松散的合作模式,骑手的行为和服务质量始终难以保证,如果其服务质量和口碑形象长期无法改善,顺丰同城极有可能会拖累顺丰品牌形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顺风”上市的顺丰同城,要想“顺风”启航,除了看重高速的扩张和增长,“盈利”、“合规”、“品牌”仍是其绕不开的三重挑战,顺丰将如何破解?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2-13
三重挑战:顺丰同城不“顺风”?
三重挑战:顺丰同城不“顺风”?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