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AR星球 特拉法尔加罗
苹果在6月初发布了Vision Pro,但麻烦的是,不仅该产品的商标被注册了,而且注册的公司至少高达58家。事实上,苹果的产品商标被抢注是常态,本期的万花筒我们来盘点一下。
图源:网络
iPhone
作为苹果的当家花旦,iPhone对苹果相当重要。一份信息图表显示,苹果公司每年产生的收入有一半以上是来自于iPhone。用户名为iPhone 15 Ultra的Twitter账户分享的信息图显示,iPhone为苹果创造了高达1917亿美元的收入,占据了整个收入来源的52%。
图源:网络
关于iPhone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1997年乔布斯复出担任苹果公司CEO,正是互联网蓬勃发展之时,internet是当时最火的概念,乔布斯当时是过渡 CEO(interim CEO),缩写是iCEO,作为iCEO的乔布斯推出的手机产品,那就叫iPhone。
另外一种是苹果的产品线大多数都是以i开头的,比如iPad、iMac、iPod,到了手机产品线,于是就叫iPhone。
不管哪种说法是对的,也改变不了iPhone商标是思科率先得到的事实。iPhone商标于1996年由互联网电话机生产商InfoGear科技公司注册,思科于2000年收购了InfoGear,从而获得了“iPhone”商标的所有权。思科旗下的家庭网络部门Linksys于2006年初就在家用VoIP产品上使用了iPhone商标,并于2006年12月18日扩充了iPhone产品线。
图源:网络
尽管如此,乔布斯对此并不在意。2007年1月9日,苹果CEO乔布斯在旧金山的麦克大会上,揭开了业界期待已久的iPhone手机的神秘面纱。第2天,思科即向联邦法院提讼,指控苹果“侵犯、蓄意复制并使用思科公司的注册商标iPhone”
经过苹果的“死缠烂打”以及“软磨硬泡”,思科妥协了。2007年2月22日,思科和苹果针对iPhone的商标权之争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苹果手机将可以使用iPhone这个名字。在共同声明中,思科和苹果宣布iPhone的商标权官司已经达成庭外和解;思科把它抢先完成登记的iPhone商标,让给苹果,双方将在这项协议的基础下,展开一系列合作。
图源:网络
在iPhone的商标方面,苹果成功从本国科技巨头思科手中抢过来了,但是在中国却碰到了硬茬。
2002年10月18日,苹果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第3339849号“IPHONE”商标,核准日期为2013年11月21日,核定使用在国际分类第9类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已录制)等商品上。
2007年9月29日,新通天地公司向商标局提出注册第6304198号“IPHONE”商标申请,申请在国际分类第18类仿皮、牛皮、钱包、小皮夹、皮制绳索地等商品上使用。
于是苹果公司就跟新通天地公司因为“IPHONE”商标干上了。结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给出了最终审判,在新通天地与苹果争夺"IPHONE"商标权一案中,苹果败诉,而新通天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获得“IPHONE”第18类商标权归属。
iOS
众所周知,iOS是预装在iPhone上的操作系统,而商标却不属于苹果公司,而属于老冤家思科。思科先于苹果将其核心设备操作系统的名字定为"IOS"(International Operating System)。2010年苹果和乔布斯才决定将iPhone的操作系统命名为iOS。
图源:网络
原本苹果与乔布斯计划复制从思科身上抢夺“iPhone”商标的成功,争取也把“IOS”从思科那里拿过来,结果思科不干了:“苹果你小子,抢iPhone商标也就算了,人家的IOS商标你也要抢,能不能讲点武德?”
或许因为苹果不想一直扮演“恶人”,于是和思科进行了“友好协商”。经过苹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思科最终决定把“IOS”借给苹果。于是我们就在iPhone的法律声明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IOS是Cisco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并经许可使用。”
图源:网络
iPad
如果说iPhone商标是苹果与思科两家美国公司的商标争夺内战的话,那么iPad的商标就是跨国商标争夺战了。
2000年,唯冠国际实际控制的唯冠(台北)公司(以下简称台北唯冠)注册了iPad电脑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国际全资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使用范围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周边产品,并且在这之后一直在生产相关产品。
当然,公众对唯冠的iPad产品很陌生,唯冠创始人杨荣山也说,唯冠iPad在2000年正式对外发布时,只是一款概念性产品。而苹果正式推出iPad产品是在2010年,唯冠比苹果早10年。
图源:网络
为了合法取得iPad商标,苹果公司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名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以下简称IP公司),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苹果本以为搞定了台北唯冠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没想到深圳唯冠出手了。深圳唯冠认为台北和深圳两家公司是独立的,并且深圳公司当时也未签署当时的协议,而苹果公司认为台北唯冠当时已出售了iPad所有商标权,双方在法院大打出手。
图源:网络
2010年,苹果向法院请求判决“iPad”商标权的所有权,并向深圳唯冠索赔相关费用。该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本案调解协议于6月25日生效。至此,苹果公司获得iPad所有商标权。
除了上述提到的商标被抢注,苹果在注册“iwatch”商标时,也受到过挫折。早在2014年3月苹果尚未推出智能手表之际,Swatch就提出“iWatch”与其“iSwatch”和“Swatch”商标过于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向英国提出反对苹果注册“iWatch”商标的请求。
图源:网络
由于Swatch的阻挠,使得2015年苹果公司发布watch产品时,未敢使用“iwatch”而是使用了“Apple Watch”品牌。后来2016年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在经过听证会后,正式通过瑞士手表制造商Swatch(斯沃琪)提交的上诉材料,苹果将无法在英国注册“iWatch”商标。
写在最后
鉴于iPhone、iOS、iPad、iWatch的商标案例,不难理解为何苹果的新品类产品,它的名字都得靠猜,且有很多种传闻。比如苹果MR的名字早前被疯传叫做Reality Pro或者Reality One,可是等产品推出来,名字却成了Vision Pro,想必很多人都傻眼了,当然也有一些押宝成功的公司,比如前面说到的至少58家企业。
图源:网络
要说押宝成功的企业里面,目前已知最大牌的公司就是华为。早在2019年5月16日,华为就已成功注册了Vision Pro的商标,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4年。据了解,Vision Pro商标注册号为38242888,国际分类9,商标专用权期限为2021年11月28日至2031年11月27日,核定使用商品/服务项目包括液晶电视、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无线电设备等等。
图源:网络
考虑到华为注册的Vision Pro商标可用于XR设备,而苹果发布的Vision Pro就是XR设备,由此看来,Vision Pro要在国内上市,苹果要么改名,要么找华为抢商标。
根据以往苹果没有把已发布的产品改名的惯例,因此苹果大概率会跟华为“抢商标”。至于怎么个“抢法”,是像当初大战唯冠那样,闹上法庭,还是类似于跟思科的友好协商,从华为手中获得Vision Pro商标,这将是XR行业,乃至科技行业接下来两年内一大值得关注的新闻之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萤石亮相 GITEX Global 2024,AI+智能生活新科技闪耀迪拜
- 一加发布第二代东方屏,巅峰表现获全球首个 DisplayMate A++ 认证
- 双十一猫狗开战,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与李佳琦同价再打九折
- 抖音头部主播翻车不断,网红带货进入「垃圾时间」
- 当代打工人,竟都在争相“雇佣”人工智能?
- 刘兴亮|父母的菜园子
- 坚定高端之路,京东方携手一加定义高端柔性OLED新标杆
- BOE(京东方)登峰 · 造极新品发布会盛大举行 携一加定义高端柔性OLED新标杆
- 一加携手京东方推出第二代东方屏:未来一年最佳手机屏幕
- “医者仁术”再进化,AI让乳腺癌筛查迎难而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