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自主创新“卡脖子”这道题,如何解?

在软件自主创新这件事上,华为云具有更多发言权。

近一两年,华为云动作频频,将内生的软件创新能力外溢,不断丰富软硬件开发工具,逐步形成覆盖需求管理、代码检测、编译构建、测试等在内的多项软件开发能力。典型的如华为云打造的一站式软件开发平台CodeArts,已拥有超10亿的测试用例,几十万华为员工的亲测,并且覆盖到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让更多开发者享受到软件创新的自由。

在这里科普一下,软件开发工具就是开发软件的基础工具,覆盖软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编码等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更直白点,缺了软件开发工具这把“利器”,所有软件就无法开发和创新了。

硬件开发工具也是如此,主要是指在电子等制造行业中,硬件产品从需求概念到整机开发测试过程所需使用的一系列工业软件的集合,主要包含了EDA、CAD、CAE、PLM等基础的工业软件。

那么,目前软件自出创新处在什么水平?华为云怎样推进软件自主创新?其中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

软硬件开发工具 也面临“卡脖子”

谈起芯片“卡脖子”,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其实,软件的“卡脖子”问题同样严峻。因为,在软硬件开发工具方面,我国很多软件企业直接购买国外的商用工具,国产软硬件工具链也大量依靠开源技术包装而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你可能疑惑,我们现在的软件应用看上去很丰富呀?!这更多的是表象。

中国软件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在全球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含桌面、数据库、云操作系统、工具软件等)领域,欧美业务收入约0.81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五分之四。我国基础软件份额较少,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5%。

而且从企业分布来看,全球范围内软件开发工具的核心厂商以国外企业为主,知名的如Microsoft、Jetbrains、Perforce、Atlassian、Adobe等,占市场份额约45%。反观国内,我们这一块涉猎晚、比较浅,缺少能与之比肩的大公司。再加上当前国际摩擦频发,比如,美国经常管控本国公司,一旦他们的软件开发工具被禁用,就会迅速波及到我们的软件开发,且越核心的工具,被禁用的风险越大。

除了技术上“卡脖子”外,数据安全问题也是需要直面的问题。因为随着云上开发成为趋势,一旦用了国外的开发工具,开发软件时代码需传到国外服务器,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访问、使用、销毁等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

硬件开发工具上,国外也处于垄断状态,比如,全球EDA市场主要由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三大巨头垄断,根据ESD Alliance数据,EDA领域三大巨头企业市场份额已占比超7成。

我们可以很残酷地理解为,全球软件创新市场的发展主要是由国外公司主导的,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软硬件开发工具、强大的软件开发实力,更在技术标准、技术演进趋势上掌握主动权,我国的软件创新虽然这几年有了一定发展,但基础薄弱,缺乏自主创新技术。

华为云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将软件自主创新范畴从三大基础软件扩展至了设计研发类工具软件领域,并通过将开发工具搬到云上,公开给开发者、企业应用,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软件创新“卡脖子”问题。

等同根技术 逐步自主创新

华为云将软硬件开发工具视为同操作系统、数据库一样重要的“根技术”,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截至到目前,华为云已连续发布11款软件开发工具,涵盖需求管理、测试、代码管理等方方面面,覆盖华为的终端、网络、云计算、芯片、汽车等各个场景。

早在2018年,华为云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团队已经开始布局,形成了CodeArts全套工具链平台,让开发者随时随地在云端进行项目管理、代码托管、流水线、代码检查、编译构建、部署、测试、发布等,实现高效开发。(小知识:Code是编码,Arts代表艺术,华为云希望将枯燥、流程化的软件开发变成创新的激情,加速国内软件行业的蓬勃发展。)

比如,今年年初,华为云CodeArts TestPlan测试服务正式上线,覆盖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评估等全流程,能确保企业协同、高效、可信地开展测试活动,保证产品质量。

这么说你可能体会不到这款产品的实力,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以前,华为推出了一款C&C08程控数字交换机,为了测试,华为2000人提前约好在某一天的晚上6点半同时拨打电话,先听听电话有没有杂音,然后再尝试拨通电话,测试完毕后再逐一统计结果。这是典型的人工测试,缺点是耗时且不够准确。而有了CodeArts TestPlan这种测试工具,测试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华为云CodeArts TestPlan已经高效支撑了华为超过4万测试人员的测试作业,测试用例月执行超过2亿次,月API调用量超过12亿次,累计管理10亿以上的测试用例。

除了上述产品外,一站式代码检查服务CodeArts Check、分布式编译构建系统CodeArts Build、云上开发环境CodeArts IDE Online等都是华为云在软件开发工具上的得力之作,它们共同赋予用户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开发能力。

当然,硬件开发工具方面,华为也有深厚积累。华为引进了新架构、发布了云原生的原理图工具、打造了高速高密PCB版图工具、打磨了结构设计二维/三维CAD工具、布局了硬件多学科仿真工具。

那么,华为云为何能在软件创新上有此建树?几个原因。

01、能力外溢

华为云拥有30多年的软件创新实践,早在 2000左右,华为云就因自身业务快速发展,加快了软件开发工具的自研之路,从 2019 年开始,更是提速发展,先后实现全面上云、多地域布局。可以说,华为云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历经内部产品实践磨练,具备对外提供服务的底气和信心。

02、舍得投入

近10年,华为整体的研发费用大概8450亿,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了软件方面的研发。

03、构建了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支持高并发、高效的软件测试等。比如,基于云计算能力,华为云不断提高开发效率,可以将编译能力提高10倍甚至50倍。而且华为云内部也构建了超大的测试自动化工厂,可以随时调度几千甚至几万的执行机,高效完成用例的测试。

格局打开 构建更繁荣的生态

究其根本,软件市场也是生态市场。因为,软件的创新行业属性很强,零售行业的软件思维和制造业的软件思路必然是不同的。这也决定着即使是实力强大的华为云,也需要广纳合作伙伴,凝聚众人之力推动软件市场的繁荣。

以硬件开发工具为例,我们来看看华为云的生态建设思路。针对工业软件,华为云推出了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DME,内置了大量工业数据模型模板库及多种开箱即用的专业数据管理功能,相较于传统SaaS软件开发效率提升了9倍,是众多工业企业软件创新的“黑土地”。

简单看几例。

为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研发体系,自主工业软件百强企业安怀信基于华为云DME,打造了SysDM系统工程研发平台解决方案,为用户搭建一个可以通过低代码方式构建研发门户及流程管理的平台。在该平台上,用户经过相对简单的培训,就能够具备统一管理企业型号、任务、研发流程、工具和模型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科学研发动力。

能科科技基于华为云DME构建了新一代乐造MPM,能快速响应不同客户的特色业务需求,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极大发挥数据的业务价值,为用户及企业提高产品研制效率、缩短产品研制及交付周期、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解决工业企业研发管理难题,湃睿科技依托华为云DME打造了SaaS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I-PLM,助力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数字化转型。当前,PI-PLM已经在电子高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多家企业成功上线,系统访问效率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紧急的需求当天即可部署,常规需求比原来的响应时间缩短一半。

这三个案例详实地展示了华为云在工业领域的能力外溢。在互联网、汽车等其他行业,华为云具备同样的能力。

在生态建设上,华为云的整体思路是,将复杂留给自己,简单带给伙伴,自己提供良好创新环境的“黑土地”,吸引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在“黑土地”上耕耘、收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软件自主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华为甘做“孤勇者”,通过将自身能力外溢,向下扎到软硬件开发工具这样的根技术,向外凝聚生态力量,为解决软件创新“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4-07
软件自主创新“卡脖子”这道题,如何解?
在软件自主创新这件事上,华为云具有更多发言权。近一两年,华为云动作频频,将内生的软件创新能力外溢,不断丰富软硬件开发工具,逐步形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