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超融合市场,就不能不提Dell EMC VxRail,自2014年问世至今6年来,VxRail始终保持着高速成长。
根据IDC发布的《全球融合系统市场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戴尔科技集团以6.6亿美金,33.6%的整体市场份额排在了超融合市场的第一位。除此之外,在戴尔科技集团第二季度财报中也显示,VxRail更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两位数的订单增长,成为全球用户全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超融合选择。
那么,作为戴尔科技集团唯一一款由中国团队独立研发制造的超融合产品,Dell EMC VxRail究竟有何独特的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从Dell EMC VxRail不断迭代和进化背后,我们又能从中洞察到超融合市场的哪些全新变化呢?
持续领跑超融合市场
毫无疑问,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架构方式,超融合在过去几年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其中,以Dell EMC VxRail为代表的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迭代,为用户认知、接受和广泛应用超融合解决方案,实现超融合基础设施的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做观察:
一,从架构层面看,区别于传统的超融合架构平台,Dell EMC VxRail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化的系统管理模式,无需像传统架构一样,服务器和存储各自需要复杂繁琐的管理界面,也不像其他的超融合产品那样硬软件需要分别管理,VxRail所建立的数据中心只需要一个管理界面(vCenter)实现硬件、软件、超融合体系和虚拟化环境的统一管理,是所有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管理集成度最高的平台。二,从产品层面看,Dell EMC VxRail在帮助企业用户更好的应用超融合新技术,实现基础架构“降本增效”的同时,更以丰富超融合的产品线满足企业不同应用场景的创新需求。目前,VxRail超融合提供了业界最为丰富的产品系列,包括P系列主打关键业务场景;V系列主打VDI应用场景;G系列主打人工智能应用;E系列面向入门级市场;S系列针对存储资源的优化;D系列针对边缘和极端应用环境等等。三,从创新层面看,面对混合多云的兴起,Dell EMC VxRail也证通过不断的重构和创新,率先在业内以VCF on VxRail超融合软硬件一体化的全新形式为客户打造出了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云“底座”,这款产品与VMware进行 集成,实现了从VxRail硬件到VCF 4.0软件的全自动化安装、配置、升级,极大降低基础架构的运维难度,不仅可以更快速地支持企业应用现代化的转型,也加速推动了企业迈向混合多云的新时代。
由此可见,Dell EMC VxRail超融合通过不断的重构和创新,让它无论是在企业的生产力转型、企业级一致性架构乃至未来的跨云现代化架构应用交付方面都可以担当重任,这为优化用户超融合长期投资回报,提供个性化选择和实现新技术的快速整合和应用都会提供更加重要的支撑。
揭秘背后的幕后英雄
不仅如此,在Dell EMC VxRail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位“幕后英雄”也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就是英特尔,凭借强大的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英特尔傲腾固态盘(SSD)、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加持”, Dell EMC VxRail无论是性能、集成度、还是总体拥有成本(TCO)都再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在性能方面,英特尔傲腾固态盘具有接近DRAM的速度、比 DRAM 更高的 存储密度,而且能够提供比 DRAM 更低的每TB内存价格。同时,英特尔傲腾固态盘能够提供出色的低延迟、高耐用性和一致的响应能力,支持同时读取和写入,这也是其相较于高速NAND固态盘的一大优势。
ESG测试显示,搭载英特尔傲腾固态盘的Dell EMC VxRail超融合使每分钟处理事务量 (TPM) 提升了高达61%,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次数 (IOPS) 提升了高达 22%,延迟降低多达 59%。这样不仅显著提升了业务关键型工作负载的性能,还使得Dell EMC VxRail能在同一集群中支持多个混合工作负载,并能降低对工作负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目前,Dell EMC VxRail P系列、E系列和G 系列系统均配备375 GB快速缓存,并搭载使用NVMe接口规范的英特尔傲腾固态盘。以Dell EMC VxRail P580N为例,与上一代产品相比,VxRail P580N全NVMe四路平台为每个系统提供的 CPU 和内存容量增加了一倍。在此基础上,VxRail P570N 采用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还能够支持更高的虚拟机和工作负载密度,由此提高现代数据库和应用的性能。
其次,在集成度方面,作为一站式超融合系统,Dell EMC VxRail的安装、扩展和升级更快捷、更方便。只需几分钟,即可在新硬件上启动并运行虚拟机 (VM),这就意味着客户通过Dell EMC VxRail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即可获得有关 硬件和 VMware软件的支持,包括VMware vSAN、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等都在支持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Dell EMC VxRail还可以作为单独设备部署,也可作为完全集成的机架,同时再加上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和英特尔傲腾固态盘的使用,用户也可以通过增加单个超融合设备的规模加速应用,以更低成本获得高性能的智能特性、数据持久性及更高的容量。
最后,在整体TCO方面,搭载了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和英特尔傲腾固态盘的Dell EMC VxRail,如果和传统系统环境进行换新升级相比,公司五年间运营支出(OpEx)降低了高达52%,此外与“自装配”的超融合基础设施系统相比,成本也能够降低多达 43%。
以关键工作负载的处理为例,Dell EMC VxRail中能够配置超过24 TB的持久内存,非常适合运行SAP HANA 和Microsoft SQL Server等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所带来的好处包括降低总体拥有成本(通过减少服务器数量、缩小 数据中心占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成本和复杂性也随之降低),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CPU、内存和存储的利用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28日,戴尔科技集团的VxRail产品获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总体评分高达 4.5 分(满分 5 分)。此外,戴尔科技集团还在 2019 年“Gartner 超融合基础设施魔力象限”中获得分析师的认可,并连续第三次获得“领导者”评价。
总的来说,基于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和英特尔傲腾固态盘打造的Dell EMC VxRail,在为严苛的应用和工作负载提供更加充足的内存容量的同时,也真正解决了在性能关键型用例中DRAM成本和容量的限制,真正化解了关键负载工作应用带来的全新挑战,同时更为Dell EMC VxRail持续“霸榜”超融合市场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超融合全新进化启示
我们知道,混合多云时代的来临,以及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容器技术的大规模流行,让企业的应用架构从过去的以资源编排(分配)为中心向以应用编排(调度)为中心快速转变,因此目前基于超融合基础设施架构向混合云以及云原生转型也正在成为新的市场趋势。
这也就意味着超融合架构必须从过去的传统“老三层”向现代“新三层”实现转变。所谓超融合传统“老三层”指的是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融合,虽然“老三层”能够快速使三层变为一层,但其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满足“敏态”加“稳态”的需求;而超融合的现代“新三层”,是指架构层、混合多云资源层以及应用交付层全面的创新,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在混合云新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此背景下,戴尔科技集团也推出了VCF on VxRail,作为戴尔科技集团创新的“集大成”之作,VCF on VxRail不仅融合了架构平台、混合多云资源平台与应用开发交付平台,同时还基于一致性基础架构对混合多云资源平台进行智能透明管理,可实现跨“边缘—核心—多云”动态负载双向迁移,支持跨多云的技术融合与核心系统升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证持续性现代化应用交付。
在此过程中,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独创的多种工作模式,也能够大大提高VCF on VxRail场景应用的实用性:一方面,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中的“内存模式”,就能够以较大内存容量、更低的成本支持更多虚拟机,并为每个虚拟机分配更多内存,借助此种模式下,客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内存容量,从而支持更大的数据库。同时,随着内存容量的增加,虚拟机、容器和应用的密度也能得到提升,处理器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另一方面,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中的“App Direct 模式”,则能够实现较大内存容量和数据持久性,这样软件就可以将DRAM 和英特尔傲腾持久内存作为内存的两层进行访问,由此降低堆栈的复杂性并能充分利用持久内存具有缓存一致性的字节可寻址特性,将持久内存的使用扩展到本地节点之外,从而以一致性的低延迟,支持更大的数据集,这种独特的“灵活性”优势,无疑将会加速企业在混合多云时代云原生的转型和容器化应用的进程。
全文总结,从重构超融合基础架构,到变革企业云数据中心,Dell EMC VxRail为企业实现私有云向混合云,乃至公有云的平滑过渡提供了全套的超融合解决方案。同样,在此过程中英特尔也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双方携手打造的具有创新性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企业实现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平滑升级,并更好的承载了用户的关键业务应用落地,还能最大程度的降低TCO成本,可以说真正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