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知道科创空间,让中小企业创新不用“碰运气”

这几天看到了一篇介绍AIGC绘画佼佼者Midjourney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标题是:《Midjourney:伟大的公司只需要十一人》。Midjourney靠付费订阅商业模式,每年营收超过1 亿美元并在Discord上积累了1000多万用户,Midjourney也是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AI大模型应用。在人们印象中,收入过亿美元的公司起码都有上千人,但Midjourney却只有11名员工,且从未融资,而是靠创始人大卫·霍尔茨(David Holz)的名望向云供应商争取到了10000个GPU的使用权。

随着AIGC技术填平大厂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鸿沟,像Midjourney这样的靠创新脱颖而出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多。基础技术越来越平权,越来越普惠,大厂能用的技术,小厂也可触及。在技术资源维度,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站在了同一起点,余下的就看谁更理解市场、用户与需求,“Think Different”去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就是创新。然而,并不是每一家中小企业都有Midjourney这样的好运,能凭借创始人的名望免费获得“10000个GPU”这样的堪称奢侈的资源。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创新并不容易,他们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市场需求,并以最低成本的模式建立技术优势?创新所需的“技术、人才和钱”三大要素资源如何获取?

创新难在哪?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发现市场需求的洞察力,创新的灵感也就是“idea”向来不缺,缺的是将idea变为好产品的能力,这一过程,企业普遍面临以下困境:

第一个是创新资源获取难:

今天的社会高度协同,人们不再需要“从造轮子开始造车”,创新所需的关键资源,如信息、人才、技术、资金往往已经存在,只是可能分散在不同地方,比如实现一个创新产品需要的技术可能已有对应的专利,企业只要拿到授权就可以快速转化并进行市场验证,但这样的技术专利到底有没有,如果有在哪里?如何得到应用授权?企业很难有准确答案。企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创新资源,如大海捞针。

此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创新资源会自发地涌向头部企业,形成虹吸效应。Midjourney这样的公司因为创始人有名望,很多资源会自发地聚集过去,但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论是招聘还是融资都很难,产学研技术合作?可能连优质机构相关人士的面都见不到。头部企业不缺创新资源,但有创新动力、能力和需求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创新资源。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第二个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创新机制。

今天不只是中小企业和科技公司在创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重视创新驱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卷研发、卷数字化、卷AI,卷产品上新速度……当所有企业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时,知识产权只是防御手段之一,更需要更快更强的技术创新构筑商业竞争的壁垒。

创新的速度由很多因素决定,比如能用现有资源的用现有的,避免重复发明轮子;比如要避免踩知识产权侵权的坑,否则走得越快翻车越狠;比如在创新产品研发速度上要先人一步,让对手“抄不过来”。而要做到这些,企业必须要有强大的创新体系支持,比如情报获取能力、内部管理效率、存量资源盘活能力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应对激烈的创新竞争新格局,不过,截至目前,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没有一套成熟的且可迭代的创新体系,因此创新很难且充满不确定性。

第三个是创新成本支出大。

创新成了企业的必修课,但创新很贵。一方面,创新本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没有企业能百发百中,成功的创新背后往往有大量的试错投入,这会有巨大的成本。另一方面,未来的主流创新一定是以具有科技属性的创新为主,以商业模式、产品功能、营销服务的微创新为辅。要进行科技创新,离不开长周期、大规模和持续性的研发投入。

像百度、华为、阿里这样的大厂的做法是,用海量资源在一些领域进行“饱和式”投入,再等创新结果出来,比如华为在5G就投入了40亿美元,百度在AI上十年投了超过1000亿。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高举高打、大开大合的创新投入路径,显然不适合中小企业,当代企业更需要精细化的创新投入,创新也要有ROI(投入产出比)思维,需要对创新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最终实现有的放矢的精准创新,不浪费任何一颗子弹,这也是后疫情时代企业降本增效经营的必然要求。

国内的科创服务大数据平台企知道在调研了一系列科创型中小企业后,发现了一些能佐证“创新难”的数据:

• 90%没有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对知识产权管理和专业能力建设感到困惑;

• 70%没有专人管理企业各类资质和项目的申报工作,缺乏项目申报的规划能力;

• 40%遇到技术发展难题,希望找到靠谱的专家合作,缺乏高效的途径;

• 90%希望获得成本更低更长周期的资金;

• 95%企业老板面对以上多维的创新挑战,没有充沛的精力深入研究各领域的最佳解,更希望得到整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这组数据跟企业创新“资源难找”“缺乏体系”和“成本高昂”等痛点是十分吻合的。创新涌现,必须要有对接创新资源的系统性机制。我国《“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鼓励产学研合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来化解中小企业的创新困境。企知道日前推出了全新一代创新解决方案“科创空间”,将有望助力企业打破创新僵局。

科创空间破局

过去多年,企知道科技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给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型、 化的科创服务支持,在服务超过30多万家中小企业客户的过程中,企知道进一步提炼出了企业创新的普遍难点,推出了企业创新要素管理与运营平台“科创空间”,通过“AI+专属科创管家”的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管理与链接创新资源,让企业更便捷、更低成本地找技术、找专家、找设备、找资金、找服务。

如果说企知道平台是公益性质的大数据科创服务入口,那么科创空间便是为每家企业定制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更精准地给企业赋予基于云端的科技创新流程与资源管理能力。同时,根据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技术迭代需求旺盛、管理和专业力量短缺的普遍特点,科创空间还给会员提供一系列围绕科创活动的线下高质量专业服务。

“科创空间”如何让创新变得不再难?

首先,基于大数据+AI算法,给企业提供“千企千面”的创新资源推荐,让创新资源获取不再难。

在科创服务领域,企知道积累了多年数据与技术,涵盖企业创新所需外部环境数据、权威创新资源数据、产业链数据、公共政策数据、企业画像数据等多维领域。同时,企知道还对海量多元异构数据进行了治理并形成体系,实现了结构化标注。正是基于深耕科创领域的丰富实践与技术积累,科创空间可在企业创新的孕育期、诊断期、决策期、落地期全程提供个性化的科创数据分析与资源对接服务。资金、人才、技术等科创资源与企业需求通过科创空间“双向奔赴”,实现科创企业与全球创新要素的精准对接。

具体来说,科创空间提供两大解决方案,一个是基于大数据与AI算法的“千企千面”科创资源精准智能匹配服务,企业提交科创需求就能看到对应的人才、技术、资金(如补贴政策、金融)等服务的推荐,未来科创空间还可能会整合更多创新链路相关的企业服务;另一个是科创空间提供专业的科创管家服务,以1V1的人工咨询模式,给企业用户培训系统使用、时刻关注企业所需,进一步给企业精准匹配创新资源,乃至撮合连接。就像婚恋平台既有算法推荐也有红娘撮合一样,科创空间通过“数据算法+专业管家”的模式,有望成为企业创新征程中永不停歇的“军师”,让创新开辟企业发展的“星辰大海”。

其次,通过线下专家团队助力企业解决实际创新问题,协助其完善创新体系,让创新更具确定性。

企业在创新时,与其一个又一个环节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如从根子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系统化的创新能力,在管理上给创新常态化提供制度保障,再结合数字化系统等工具对创新过程与成果进行精准管理,让创新从“不确定性的偶然”变为“确定性的必然成果”,让创新变得精准可控。

与其他科创服务企业要么重线上要么重线下不同,企知道+科创空间具备线上线下融合的双线服务能力。遍布70座城市的线下专家团队可以给企业问诊把脉,切实解决落地创新过程中的业务需求,技术经纪人、知识产权顾问、商标代理人、版权代理人、项目工程师、认证咨询师、律师、财务顾问等创新服务专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个击破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创空间形成“咨询+专家”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覆盖企业创新各领域、全过程,从前期研发项目发现、科技项目规划咨询和技术评估、竞争对手技术分析咨询、产学研项目规划咨询、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和监控和布局及风险排查等,到后期技术实现、人才招引孵化、技术转化、科创金融等,“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助力企业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

简而言之,科创空间可从“创新立项体系”、“创新落地体系”和“创新评估体系”等维度助力企业形成完善的创新机制,让企业拥有类似于财务、人事、技术一样的规范专业体系,让创新不再是“运气爆棚的偶然所得”,而是“可预期的确定性成果”。

最后,通过数字化工具助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的创新管控,确保创新成本可控。

数智化时代千行百业的企业都已踏上数字化浪潮,推动人、财、物、事数字化。企业要克服创新难点,实现“降本增效”的精准创新,还得靠数智化手段。利用科创空间,企业可以快速拥有数智化的精细化创新管控能力。

每家企业都能使用免费的“企知道”平台查询数据,会员客户还可使用科创空间提供的科创过程和成果管理的专业软件,包括一个看板和三大系统,其中科创看板可数据化展示企业现有科技成果,全球专利数据监控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和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等三大系统通过系统化管理,做到科创资源、环节和结果可管可控可预测。通过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平台,科创空间让企业的创新成本变得精准可控,让企业在加速创新的同时可以全面节省成本、获取更高价值的创新资源。

企业在创新成功后的头等大事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比如ChatGPT需要获取付费用户,比如智能设备需要销售渠道……这些要靠企业在经营层面努力。针对创新后的商业化刚需,在洞察客户需求和掌握产业链数据的基础上,科创空间连接第三方优质企业级服务,一站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经营中的数智化需求,让企业不只是“创新不再难”,也可以“经营不再难”。

相较于传统的CRM、ERP而言,掌握产业链图谱大数据和AI技术的科创空间提供了下一代AI CRM、AI ERP等企业级服务系统,助力企业创新产品更好地获取客户、更高效地获取各类供应商资源。比如科创空间可以给企业提供智能化客户管理系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分析能力,帮助企业精准获客,实现客户分层分级管理;再比如科创空间还提供了数智化供应链系统,帮助企业精准筛选供应商资源,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写在最后:

在政策环境、产业周期和技术浪潮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创新已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不创新毋宁死”,只有依托科技创新,企业才能真正意义实现可持续增长,我国经济才能实现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企业面临的普遍创新难题,需要专业的解决方案。

“企知道+科创空间”的组合服务模式,给企业提供公共查询与私域服务、线上信息平台与线下落地服务结合的科创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的创新难题迎刃而解,当科创资源的获取、科创体系的搭建、创新成本的降低都不再难时,中小企业都可以像Midjourney一样“精悍”,以最低成本最快撬动技术红利,靠创新获取市场。

企知道科创空间以前所未有的数智化手段,满足了企业创新前、中、后的每一个环节的需求,堪称企业必备的“创新数智化工作台”。新时代,企业用好科创空间提供的“武器”,就一定能靠科技创新突围。未来,在大模型技术更成熟后,企知道与科创空间依托数据沉淀、技术积累和服务体系,势必会与AI等新技术进一步结合,给企业提供更多服务,让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6-05
企知道科创空间,让中小企业创新不用“碰运气”
这几天看到了一篇介绍AIGC绘画佼佼者Midjourney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标题是:《Midjourney:伟大的公司只需要十一人》。Midjourney靠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