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B端!探索自动驾驶,缓过劲的滴滴又在悄然布局未来了

自从恢复上架后,低调了一年多的滴滴慢慢活跃起来了。

首先是积极探索新业务。

3月初,滴滴企业版悄然更新,新增了商旅、费控等功能,目标是打造一条涵盖预算计划、出行及酒店预订、费用垫付及报销的企业差旅服务链。一番变动之下,滴滴加码企业服务,将B端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

随着疫情管控告一段落,企业员工差旅出行需求激增,B端市场具备较大增长潜力。滴滴在出行行业积累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也为其切入企业服务赛道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滴滴也从未放弃追逐自动驾驶的梦想,3月27日,滴滴在广州花都召开了“智启花城·车联未来”主题大会和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营启动仪式,宣布开启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其次,滴滴也主动关停了部分边缘业务,重新规整资源。滴滴云日前正式宣布,从3月31日起不再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用户需要在6月30日24时前进行资源备份迁移和余额提现。

在下架的日子里,滴滴营收、用户规模虽受到一些影响,但好在霸主地位尚算稳固。不过随着网约车C端市场逐渐触及天花板,老大哥滴滴也需要在收放之间,及早寻找后路。

当然,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如影随形,等待滴滴和程维的,是一轮又一轮艰苦战役。

(图片来自滴滴官网)

缓过劲的滴滴,积极拓增量

滴滴重新活跃起来、加码新业务,有两个主要背景。

一是基本盘稳固,网约车霸主地位无可动摇。主业表现稳定,滴滴自然有底气探索新出路。

根据长桥海豚投研的统计,2022年滴滴网约车市场份额约为80%,虽然比巅峰时期超九成的占有率略有退步,优势仍相当明显。尤其是在旗下各大APP恢复上架和新用户注册、疫情管控优化提振出行需求后,滴滴的业绩已出现复苏曙光。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2月滴滴出行总订单量环比增长13.7%日均订单量则同比大涨26%至1658万单,创近一年新高。如果算上滴滴旗下花小猪出行日均160万的订单量数和近7%的市场份额,滴滴在出行市场的统治力更加强大。

横向对比也能看出,在滴滴回归后高德、美团、T3出行等竞争对手都安静了许多,网友、媒体也没有再讨论“谁能取代滴滴”等话题。3月6日,王兴发布内部信,宣布将网约车业务并入美团平台,后续将减少资源和人力投放。美团主动收缩,基本上等于放弃和滴滴正面硬刚。

至于第二重背景,和市场大环境有关——网约车这个蛋糕就这么大,天花板近在眼前。即便滴滴能把网约车老大这个宝座坐稳了,成长空间也有限,放眼全球市场也是如此。

3月28日,网约车平台Lyft的候任CEO David Rish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正计划通过降价的方式和Uber竞争,并否认了出售传闻。Lyft如今的处境,甚至比滴滴都尴尬得多:海外版图面临萎缩,Uber市场份额进一步壮大,网约车行业似乎已经容不下老二。

更何况,就连Uber都已经不那么依赖网约车赚钱了。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四季度Uber总营收8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出行和外卖业务的总订单额分别为149亿美元和143亿美元,几乎持平。疫情消退和公众出行需求反弹,确实为出行业务提供了助力,但如果单凭出行,Uber绝不可能实现如今的营收规模。

网约车公司寻找副业,早已成为共识,滴滴也不能免俗。在此之前,其实滴滴已经测试过许多不同的路线:外卖、货运以及社区团购业务都曾投入大量资源,可惜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这些业务做不起来,和外部因素、自身决策失误都有关系:比如新业务无法发挥原有优势,或者市场潜力不足。

外卖、社区团购竞争激烈又有美团、拼多多等巨头一同竞争,滴滴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这些业务和滴滴自身的出行业务并不太多交集,滴滴在人力、车辆、数据方面的优势无从发挥。

吸取教训后,发力货运似乎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但问题在于,同城货运和网约车一样天花板不高,且市场早已饱和。深耕货运市场多年的货拉拉、快狗打车两大平台,处境就不算乐观。

财报显示,快狗打车2022财年经调整净亏损达到2.29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掉18亿。日前刚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货拉拉,2022年总收入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0.36亿美元和5320万美元,在还是货拉拉多年努力后首次实现盈利,可惜利润率仍相当微薄。

去年3月,有消息称滴滴货运暂停开城计划,将资源重新集中到出行业务中。这也意味着同城货运已非滴滴核心项目,公司需要另寻增长引擎。

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如今再度启航,滴滴必须充分吸取此前教训:新业务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两个基础条件缺一不可。若非如此,滴滴很可能重蹈社区团购、同城货运、外卖等业务的覆辙。

滴滴 To B:企业级商旅出行不容小觑

先看企业差旅服务。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现在并非最好的时机,但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一方面,滴滴企业版上线多年积累了大量数据和服务开发经验。在同城出行这个环节,滴滴更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滴滴入局企业服务的时间不算短。滴滴企业版于2015年1月上线,同年7月开放企业开放平台,向企业用户提供出行数据管理等基础服务。9月,联想和滴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滴滴企业版首家企业用车服务合作伙伴。

2016年,滴滴还和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巨头SAP旗下的Concur达成合作,超过10%的Concur用户可通过该软件和滴滴企业版账户关键,在线上进行出行审批、报销。Concur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头部企业差旅费用管理解决方案商。滴滴企业版在推出短短一年后便和这种级别的巨头达成合作,可见该应用有其过人之处。

目前,滴滴企业版囊括酒店、机票预订和火车票预订等基础功能, 背后还对接着全国数以万计的滴滴司机和50万家酒店。在滴滴内部试验多年的B2P费控系统也通过滴滴企业版向企业客户开放,优化了预算制定、记账、报销等流程。

滴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酒旅、机票集采和车辆合规管控等手段,可以为客户节省15%的大交通成本。对于沉迷降本增效的企业来说,省钱这两个字具有致命诱惑力。

另一方面,同样得益于疫情消退,员工差旅需求激增,企业确实需要一个系统/工具帮助自己计算成本、管理出行数据。

同城商旅和必达咨询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商旅行业发展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指出,2022年中国商旅管理市场规模约为2108.7亿元,同比增长14.1%。在使用数字化手段辅助员工规划交通、住宿流程之后,企业总体差旅成本平均减少约30%。

最近两年,降本增效几乎被所有大型企业写进KPI中,差旅费用也是重点调降对象。《白皮书》就提到,除了酒旅等显性成本,企业员工差旅审批、贴票、报销等环节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涉及庞大的沉没成本。启用数字化系统管理差旅流程,则能最大限度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差旅服务仍有很大升级潜力。

然而,在这些优点之外,这片千亿蓝海还有不少缺陷:行业集中度低、优质大客户稀缺、平台和酒店/航司存在利益冲突。此外,随着市场复苏、需求不断释放,掠食者也会越来越多。

起个大早的滴滴如果不想赶个晚集,只能抓住现在这个机会窗口。

市场高度分散,破局之道何在?

携程、同程、途牛旗下都有专注B端服务的商旅项目,连锁酒店巨头华住会也有华住商旅,华为也曾大力推广旗下的慧通商旅试图分一杯羹。美团自然也有布局商旅业务,但重心还是放在本地服务上。

钉钉则在去年12月召开了产品发布会,正式上线钉钉7.0版本。除了全面迭代文档、会议、低代码和酷应用等PaaS层面的企业级产品外,还推出了一个新项目:钉选企业服务聚合平台。这当中,就包括企业差旅一站式生态服务。同在阿里旗下的高德第一时间赶来声援,成为首批入驻钉选的出行服务商。

在差旅服务市场,钉钉和滴滴可谓针尖对麦芒:滴滴有B端数据和丰富的API接口,钉钉也有,后者的开发者生态甚至更开放;滴滴的运力本来足以秒杀携程、同程,网约车作为连接酒店、机场和办公场所的中枢重要性也不严而言,但钉钉偏偏有高德助阵。

滴滴的每一个优势,似乎都在钉钉面前被消解于无形,这一场仗确实不好打。

最终谁能获胜?这个答案还真不好猜。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高度分散的差旅服务市场中,谁都有上位机会。破局的关键,在于洞悉客户需求,解决那些尚未被注意到的痛点。

携程、同程曾在酒店资源上占据优势,如今也因为华住会等连锁品牌入局商旅赛道、利益产生冲突而被削弱。酒店资源不稳定,已经成为大多数商旅服务平台的通病,没有人独善其身。

得益于庞大的业务线,滴滴和钉钉似乎又选择了另一条路:把服务场景拓宽、把服务链条拉长,将服务覆盖到差旅之外的环节。

表面上看,平台服务的对象是出差的员工,但实际上,它们对接的是背后出钱的企业。差旅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环节,以差旅为切入口重新梳理企业财务报销、审批、人力管理流程,进而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办事效率,才是企业的终极诉求。

滴滴企业服务事业群负责人蔡晓鸥提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实时数据分析差旅财务健康程度,并借此提升费控水平。而滴滴企业版还会持续升级费控功能,帮助企业更精准分析数据。

当然了,这样一来两大巨头还是选择同样的路线,未能摆脱对方的阴影。这场商旅服务只占孰胜孰负,不会那么快见分晓。

自动驾驶,滴滴从未忘却的梦想

说完商旅服务,再把眼光放到自动驾驶身上。

事实上,比起中途停滞几年的商旅服务,滴滴对自动驾驶的投入更加坚定,野心也从未动摇。程维就曾放出豪言,预计到2025年,滴滴平台将普及超100万台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共享汽车,新的迭代版本则有望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滴滴很早便开始做准备。早在2016年,滴滴就组建了自动驾驶研发部门。2019年8月,滴滴宣布分拆自动驾驶部门,成立独立公司,由时任滴滴CTO张博担任CEO。同年,滴滴在上海嘉定区进行小范围自动驾驶测试,并提出做“中国首个商业化自动驾驶叫车服务+混合派单服务”平台的目标。

不过这一轮测试范围有限,10公里的测试距离也无法承载日常接单任务,只能算是滴滴自动驾驶的起步和探索。

直到2020年,滴滴发布了首款定制网约车D1,和比亚迪联合开发,提供人机交互、司乘体验和车联网等多个定制功能。同年年底,D1率先在长沙开启试运营,并和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司机可通过“滴滴键”一键接单。

这一次,滴滴自动驾驶终于初具雏形:定制化汽车D1功能完善,测试范围也较一年前大幅扩大,从长沙一路开进宁波、厦门、苏州和深圳等地。可惜的是,较高的售价和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还是阻碍了D1的商业化。

好在滴滴有一个优点:犯错后很快就会回头,也不介意打自己的脸。在D1试验不了了之后,滴滴将重点转移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走类似华为等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路线,不再积极下场造车。轻资产运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优化成本、降低风险,同时具备更大自由度,可以和更多车企达成合作。

前文提到的广州花都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营,则是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的起点,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官方资料,目前滴滴自动驾驶运营区域已经覆盖花都区的写字楼、星级酒店、景区、学校和购物中心等场所,广州市民可以通过滴滴自动驾驶小程序呼叫对应车辆,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目前来看,滴滴自动驾驶仍未具备盈利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滴滴会坚持投入。在去年2月,滴滴被爆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几乎涉及所有业务线,唯有国际出行和自动驾驶两个板块例外,可见滴滴对自动驾驶的重视程度。

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未来有无限可能,滴滴当然想赌一把明天。只希望,这个赌局不要拖得太晚,投入的资源能尽快结出果实。

写在最后

四处出击的滴滴,感受到了久违的春天气息。

3月中旬,主题为“踏春前行”的第三届滴滴网约车合作伙伴大会在福州举行。在会上,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CEO孙枢和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150多家商家代表畅谈出行服务生态,助力合作企业数字化转型。不难看出,滴滴已经下定决心往B端寻增长,和商家的沟通、合作将不断加深。

自动驾驶这边,滴滴、百度萝卜快跑等企业纷纷进入常态运营阶段,试点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商业化正在提速。报告指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1.3万亿,摆在滴滴面前的是一片前途无可限量的超级蓝海。

当然,这些业务还没到收成的时候,网约车这个基本盘对滴滴还很重要。也只有在稳住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业务,才有希望走出健康的复苏轨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3-30
进军B端!探索自动驾驶,缓过劲的滴滴又在悄然布局未来了
自从恢复上架后,低调了一年多的滴滴慢慢活跃起来了。首先是积极探索新业务。3月初,滴滴企业版悄然更新,新增了商旅、费控等功能,目标是...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