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Uber、爱彼迎齐名的共享经济三巨头之一,WeWork上市收获的“祝贺”与赞扬不多,反是各种“质疑”声音喧嚣尘上。
原来,WeWork并没有通过常规的流程上市,而是以类似国内借壳上市的方式登录的纽交所,股票代码 "WE",将募集资金13亿美元,包括8亿美元PIPE(即私募基金)。
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就是说美国近年流行的一种金融工具。也就说,先由一些资本方在美国设立一个特殊目的的公司,这个公司除了现金,没有实业和资产,然后在未上市的知名公司之间选择好目标,通过投资并购让目标公司成功上市。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便捷,只要这家上市的“空壳公司”认可目标企业,就能达成目标企业的上市。该公司投资并购目标企业时会带去资金,并以此换取对该公司约定好的股权占有。
这种方式也有风险,那就是需承担目标公司上市后的不确定风险。因为美国上市通道本身就很通畅,SPAC方式上市的公司往往都有“问题”。WeWork就是这样,2019年该公司就尝试上市,由于招股书透露出巨额亏损,最终导致上市失败。正因为正常通道上市艰难,WeWork才接受的SPAC,因为这个过程里WeWork需要拿出一部分股权给对方。
那这家全球知名,并且累受软银青睐的共享经济三巨头之一的WeWork,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于两年前上市失败?这些问题WeWork未来也需要一一解决,否则股价或会程持续跌势。
首次IPO失利前,WeWork一度估值在400~500亿美元,首次上市失败后,估值一度跌到30亿美元以内,截至北京时间今早美股收盘,WeWork 报每股 11.78 美元,市值超93亿美元,结果可以说比最好的差,比最差的好。
问题一:甩不掉的“二房东”魔咒;所谓的共享办公空间,就是某些公司通过与房产、地产商签订长租合同,再对内部加以改造,再面向大企业及中小创业团队(包括个人化的自由职业者)出租的一种模式。我们知道,现在写字楼或办公楼在大城市里集中度很高,由于WeWork一类的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垄断一些核心区域的办公楼,就只能通过“软件”(就是装修、布局的优势,及一些增值服务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入驻。
由于这些“软件”并不是企业的刚需,WeWork为首的共享办公空间平台至今仍存在靠“高租低出”吸引中小创业者,“二房东”模式导致它们亏损不止,而这个问题将是长期困扰,若亏损持续,股价暴跌只是时间问题。
问题二:低入住率带来的长期困扰;如果说,二房东模式带来的亏损给一众共享办公空间平台带来外界的看衰。那低入住率这样的非可控风险,将是WeWork要去时时应对的长期困扰。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兴起,以及全球创业热潮的熄火,还有中小企业大面积的死亡和关停。这都是WeWork为首共享办公空间平台低入住率问题的诱因,WeWork向潜在投资者展示的文件显示,2021年底入住率一度跌到47%,虽然该文件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反弹至90%,可这种乐观说辞的客观性有多少还很难说。
况且全球疫情情况并没有彻底扭转的迹象。要知道,WeWork重要的利润模式是,通过低价大面积的租赁办公地点,进而分散外租给企业,赚取中间的“差价”。前提是,WeWork必须保证一定的入住率,一旦入住率水平过低,亏损就随之而至,在企业还有其他多元办公租赁选择的情况下,WeWork低入住率的风险未来仍旧很高。
问题三:可落地的“赚钱”增值服务何时到来;共享办公空间平台的火爆并非没有合理的价值依托,我们都知道谷歌、脸书、亚马逊等超级巨头,由于财大气粗团队庞大,往往能够花钱构建空间大、服务设施完备、装修设计“高大上”的办公区,这对于提升员工士气和优化办公环境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对于聚拢人才和“生产力”提升带来很大益处。
那WeWork的出现,就可以集中的将租赁来的办公空间,进行整体的装修和设计,并配备相关设施,进而把场地分租给大中小企业,让很多不具备相关实力的中小创业团队,也能享受到优良的办公环境,这就是初期外界看好WeWork的原因。
从实践中发现,这种优质的服务,仍旧抵不过价格的魅力。WeWork想要实现盈利,必须找到可落地并且能赚钱的增值服务来,这样综合“高大上”办公空间设计,就可以实现正向循环的盈利闭环。
今年3月,WeWork 更新文件显示,2020年WeWork全球共有47.6万会员,预计2021年将达67.2万,2024年或达131.4万人。由于早期共享经济“概念”光环褪去,当下WeWork拥有多少会员对股民来说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正向盈利的合理模式诞生。
虽然,它完成了上市,但以上三大问题至今仍没有答案,如果未来无法解答,等待WeWork仍将是悲惨的结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