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AI孙燕姿风靡全网络的时候,真正的孙燕姿却正挺着大肚子,在孩子们的日常琐事中忙得不可开交。可以想象,本就被孩子们搞得焦头烂额的她,此刻还得再出来处理这一科技与狠活,真是可谓是烦上加烦。
原本她想低调做个母亲,不过「江湖儿女,入了江湖就别想安静」。
那个名叫AI孙燕姿的歌手,是由Eternity৷ L、罗伯特-x等up主通过开源技术自制并上传的。
这个技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先通过收集原版孙燕姿的声音训练AI,然后用这个AI版孙燕姿去翻唱其他人的歌曲。
02
从孙燕姿的声明可推知,up主生成训练AI孙燕姿并没有取得孙燕姿本人的同意,没有获得孙燕姿的肖像和声音有关人身权的使用权。up主让AI孙燕姿翻唱的那些歌曲,应该也没有取得词曲版权方、录音制作者的授权。
这样一来,一旦被投诉,那些歌曲就会被网络平台下架。
但孙燕姿并没有在声明中表达太多的维权要求,反而是表达了她对AI技术的一些深思。是的,AI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从最初的不屑,到震惊,再到担忧,最后甚至有点毛骨悚然。
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一些制度和规定是否能跟上AI技术的发展?未来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是否能规制得了未来的AI技术发展?
03
版权是保护人类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有关智力成果创作的法律制度,AI技术对这方面的冲击是最大的。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真实的创造创作是什么样的?
AI现在能够快速通过学习海量相关信息,整合,分析出需求方命令所要求的信息,并按照逻辑以连贯的方式拼接组合成结果。随着训练次数越多,命令越准确, AI反馈的结果越复杂,越独特,甚至越让人震惊,它与人类的创作已没有什么差别,无疑是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是创作的结晶。
相信很多人认为AI只能根据现有数据模仿人的行为、表达等技术层面,而无法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所以AI取代不了人,只能取代人的一部分工作而已,且它会带来许多新的工作,就像计算机刚出现时一样。
可事实上,AI孙燕姿的大火,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普通听众而言,AI孙燕姿唱得与孙燕姿本人区别不大,我听了B站上它的翻唱合集,唱腔充满了孙燕姿特色,除非专业人士,否则真听不出气息、情绪、呼吸的差别,我看有弹幕说,已有人将其作为循环歌单。
连孙燕姿在《我的AI》声明中自己都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缺乏情绪、感情对AI来说,可能只是短期内的现象。
看上去,这和人类的创作已经无法区分了。
除了音乐行业,包括媒体、法律、医学、会计等行业,不仅其中的重复技术工作部分,将来会被AI取代,一些思想的形成,观点的创造等工作部分也会被威胁,AI从助力创作逐渐转变为取代创作。
因为人类的进化创造速度太慢了,而AI生成速度太快了,效率太高了,预测能力太强了,人类到时只能望洋兴叹,有心无力。正如孙燕姿所说,「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already predictable and also unfortunately malleable」 。
04
再回到版权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的版权制度,都规定创造必须是由生物的人完成的才能享有权利,只有生物人才能享有版权,当然这里也包括生物的人使用AI生成的创作结果。
只要创作者不主动披露是AI生成的即可,一旦披露就不再享有权利。因为数字人、动物等非人类,不管做出多大创新智力成果都不享有版权。
总之,当前的版权制度认为,只有人类才能享有版权。所以,如果是AI创作的内容,版权应该归使用AI的人所有。
例如,AI模仿孙燕姿创作了一首歌,AI和孙燕姿都不享有歌曲的版权,而是由使用AI的生物人或者给AI 下指令的生物人享有权利和收益,同时承担责任和风险。
05
未来,如果都是AI创作的内容,或者大部分是AI创作的,那么版权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届时,大部分内容是由不享有版权的AI创作的,是可以自由传播和利用的,版权制度的用武之地还有多大?
06
除了版权制度,还有很多社会制度都会受到AI技术的冲击。
任何技术的不受控制和滥用都将带来很多道德和法律风险,AI技术也不例外,值得全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制定法律进行规制。
最近,有一则AI电信诈骗新闻被广泛转发,骗子通过冒充受害人熟人的语音和面容让受害人信以为真,通过微信视频进行联系,让受害人不疑有他。
AI换脸技术中的Deepfake技术,只需要一张正脸照片,就能够将视频中的人脸进行置换,并在视频聊天中实时换脸,让照片根据人脸做动作,挤眉弄眼。声纹模拟技术模拟的口音语气也都不是问题,如果AI使用者再掌握受害者足够多的个人信息,那么掌握了高科技的骗子真是令人胆寒啊。
07
孙燕姿在《我的AI》声明中如是说:「你跟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还有什么好争的。」
语气里,有无奈,似乎还有解脱。
人类和AI 没什么好争的了?真就这样了吗?
真就这样了吗?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中国信通院栗蔚:云计算与AI加速融合,如何开启智算时代新纪元?
- 中国科技杀疯了!海信首创RGB-Mini LED电视斩获CES多项大奖
- AI手机时代,OPPO如何让用户不再“用隐私换便捷”
- 美国是真慌了,芯片设备采购居于全球第一,大举扩张芯片产能
- 联想发起猛攻,PC与智能手机份额均创新高
- 最全汇总!CES 2025现场直击:XR、AI眼镜、黑科技新品全在这
- 前 Meta 大将梅超加盟雷鸟创新,顶尖人才加盟 + X3 Pro惊艳亮相,AI+AR赛道上演中国速度!
- 全方位领先Meta,雷鸟 V3 震撼来袭,拉开2025智能眼镜世纪大战序幕
- 锐评 | AI眼镜成风口,谁是赢家
- 七个视角,重新认识vivo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