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老牌智能手机巨头黑莓发布了2016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截至11月28日的第3财季,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营收为5.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93亿美元下滑了31%;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量的净亏损为8900万美元,好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48亿美元。
由于黑莓Q3财季亏损中摊入了其他项目,如重组相关的3800万美元税前费用、并购成本以及无形资产摊销费用1800万美元等,实际亏损仅1500万美元左右。营收和业绩都大大超出了之前分析师的预期,从而推动其股价在周五美股早盘交易中大幅上涨10.69%,报收每股8.6美元,为近来的新高。
服务使用费持续下跌,BIS/BES服务日渐式微
不过并非所有业务都环比出现增长。从2015年Q4到2016年Q3,服务使用费收入成为唯一一直持续下跌的部分,连续4个财季下来,服务使用费收入从2015Q4的3.1亿美元,跌到了现在的1.72亿美元,累计跌幅高达45%。服务使用费收入占营收的比重,也在逐季下降,从2015Q4将近半壁江山的47%,迅速下滑至现在的31%,略高于服务和软件收入29%的比重。
这表明传统的黑莓BIS/BES服务的用户在不断锐减,高峰时黑莓服务用户曾经高达数千万,来自服务使用费的收入为黑莓奉献了丰厚利润。而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我能说其实黑莓已经很久没有公布黑莓服务用户数量了么?若按黑莓服务用户的人均月服务费20美元来计算的话,其用户总数只有860万,仅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以现在服务使用费的下跌速度类推,则在4-6个财季之后,黑莓将可能无需在财报中为其单独列项,因为届时该项收入将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随着黑莓OS手机淘汰的加快,服务使用费业务的萎缩速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快,这也就迫使着黑莓必须尽快找到提高营收和赢利的新增长点。
目前还不太清楚,黑莓是否把跨平台的BES12新服务业务收入归到服务使用费中。如果已经列入的话,这意味着黑莓现阶段BES12新服务的业务推广不力,但服务使用费收入仍有一定潜力可挖。从目前的观察来说,黑莓应该可能只把原来的BIS/BES老业务列在服务使用费档下,包括BES12在内的新兴业务划归服务和软件业务版块之内。但不管这样,黑莓BES12新业务的推广仍需要努力提升。
Priv热销能否带动硬件复苏仍然存疑
2016财年Q3黑莓的硬件和其他收入占总营收的40%,约合2.28亿美元,环比增长了18.75%,光看数字似乎还不错。但硬件销量却下降到只有70万台,比前一财季的80万台下降了12.5%。虽然表面看来收入增幅不小,但由于其中还包括了所谓其他收入,又加上现在黑莓销售量下滑,因此不便判定黑莓的硬件业务已经开始恢复增长。
可能有人会说黑莓首款安卓手机Priv卖得不错,非常有潜力。的确,现在Priv的销售状况喜人,据称沃尔玛和百思买都卖到断货,还一度带动黑莓股票上涨。但Priv能否带动黑莓硬件业务走出困境,仍然是个未知问题。
首先,单个机型的小批量畅销和赢利,不一定意味着品牌的整体脱贫解困。我想说的是去年PassPort面市时也同样惊艳不已,甚至成为首个赢利的BB10系统机型,一度让支持者欢欣鼓舞。但PassPort并未能如愿带领黑莓硬件业务复苏,反而深陷泥沼,硬件销量逐季下降,导致硬件业务和总营收节节败退,上财季甚至跌破了5亿美元的底线,这也是导致黑莓股价在过去一年中跌去30%的重要原因。
当然Priv和PassPort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区别是系统,Priv搭载的安卓最新系统。且不说手机性能和硬件功能,仅应用这一项就远远超过了BB10系统的PassPort,使得潜在用户群体从黑莓粉丝扩展到了更庞大的普通消费者群体。再加上侧滑式全键盘+全触屏的折中解决方案,让非键盘党们也能勉强接受。Priv在销售前景上,比之前黑莓推出的BB10机型都要更看好得多。
其次,上市初期的短暂火爆,和产品的畅销是两回事。比如黑莓Q10上市之初也曾经火爆过,但其实Q10这个产品比较失败,黑莓后来面临转型困难也和Q10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是另话,不在此讨论。应该看到目前抢购Priv的主要人群还是黑莓的忠实粉丝,他们选择Priv更多是出于情感因素,决定因素的第一位并不完全是产品性能。当然我不是说Priv不优秀,而是想说Priv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得到市场的校验。只有当有更多的普通用户而不仅限黑莓粉丝接受Priv时,再来讨论它能否带动黑莓硬件业务复苏会更加恰当一些。
投入安卓阵营之后,意味着黑莓无需独力建立生态,而可专心致力于产品研发。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同质化竞争对手。想从中杀出重围,就必须在确立传统的安全优势之外,更多重视大众的需求和消费习惯。黑莓Priv在价格、定位等方面上的短板,有可能成为阻碍它再上层楼的绊脚石。这是程守宗和他的团队未来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希望黑莓今后能推出更加符合市场期待的新机型。
软件和服务增长迅速,有望成为业务主要成长点
与上财季相比,黑莓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等资产金额从33.5亿美元,锐减到了27.1亿美元,少了6.2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黑莓大规模收购业务的现金支出,包括收购网络安全预警厂商AtHoc和移动软件提供商GoodTechnology产生的财务影响,其中仅收购后者的现金支出就高达4.25亿美元。
在仍然未能走出经营困境的黑莓来说,舍得拿出这么巨额的保命钱来投资是需要勇气的。黑莓早在程守宗上任不久就确定了向软件和服务业务转型的大方向。近两年来的持续大投入,似乎也开始收到了一定效果。
继2016Q1突破了1亿美元之后,上财季黑莓的软件和服务业务收入再创新高,达到了1.62亿美元,比前一财季的7400万美元增长了119%,同比则增长了183%。在总营收的占比,也从之前的10%,迅速上升29%,有望成为黑莓业务的主要成长点。
比业务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目前黑莓的企业客户数量开始企稳回升,达到了2713家,其中70%的软件营收是经常性收入。这表明,相比之前的跌荡反复,软件和服务业务收入今后将更趋于稳定性的增长。今年9月份2016Q2财报发布时,我就批评黑莓的软件和服务收入过于动荡,是很大的经营隐患,好在Q3扭转了形势。
由于70%的软件营收为经常性收入,保守估计下财季黑莓现有的软件和服务收入至少1.1亿美元,若加上收购GoodTechnology等公司业务带来的0.4亿美元,最低可达到1.5亿美元以上。无论以本财季的1.62亿美元还是保守估算的1.5亿美元来计算,都有望达到之前程守宗承诺将软件和服务收入提高到5亿美元的年度目标。
如果能保持住目前的良好势头,软件和服务业务完全有可能成为黑莓未来业务收入的强力增长点。
收购业务的整合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于今后的发展,程守宗在声明中称:“为了维持当前的势头,我们正在加大投资,以此推动软件业务持续增长,并为再度推出Priv智能手机做准备。我希望这些措施将推动我们第四季度的软件、硬件以及消息业务等营收持续增长。”
程守宗把重点放在软件业务上,就目前形势看来是走在了正确方向上,毕竟服务使用费日落西山,而硬件业务前途未明,只有软件和服务业务形势相对比较明朗。
黑莓从2014年后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将多家小型科技公司收归麾下,除前面提到的网络安全预警厂商AtHoc和移动软件提供商GoodTechnology外,还包括移动安全公司Secusmart、虚拟SIM卡厂商Movirtu、数据安全公司WatchDox。
黑莓收购的这几家软件公司,多数对于其现有技术都有着较强的互补性。比如WatchDox在文件安全管理上具有领先优势,AtHoc在消息预警服务上表现出色,Secusmart公司则在移动信息加密、反窃听上术业有专攻。这些方面原本是黑莓的短板,通过收购可以迅速补齐,为企业和政府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安全服务。
除了技术互补外,黑莓还看重所收购业务的成长性和对提升营收的帮助。毕竟黑莓是上市公司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对WatchDox和Good Technology的收购,在很大程度上就基于上述考虑。WatchDox的客户涵盖了财富1000强中的150多家,年营收只有近1000万美元,但WatchDox高成长的背后是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企业文件安全市场。而Good Technology更是带着丰厚嫁妆进门,第一年就可以带来1.6亿美元的效益,对于黑莓来说无异是雪中送炭。
通过收购来振兴业务,当然是一条捷径,但是收购容易整合难。1+1大于2的设想固然很好,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现实的整合问题。黑莓现在要做的迫切之事,就是如何把这些散布全球、文化各异的子公司,整合成为一个分工协作、严谨高效又不失活力的有机整体,真正把各自的长处发挥出来。好在程守宗是企业收购、整合方面的专家,精于此道,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总结:困境未解,机会尚存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黑莓2016Q3财报的数据不难看出,尽管其服务使用费收入继续下滑,但其他业务的增长扭转了上财季营收断崖式下跌的不利形势。黑莓面临的困境虽未解,但局势有所缓和。
同时安卓新机Priv的热销和软件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让人们再次看到黑莓复苏的一丝希望。特别是后者展现出了较大潜力,很可能成为营收的强力增长点,帮助黑莓完成企业转型。后续需要关注的是,今后黑莓能否对收购业务的全面整合成功,将成为黑莓未来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即将写完时,又看到了一则新闻,称黑莓已通过旗下QNX部门涉足汽车产业。QNX作为全球领先的车载信息系统,被程守宗誉为是黑莓皇冠上的钻石,因其安全稳定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在数以百万辆计的汽车上。这是黑莓难得的优势,也是其未来重要的市场机会之一。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