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敏
摄影/史艺敏
编辑/毛毛鱼
下了火车,抬头就能看见相邻矗立的新旧两栋眼镜城。
一排又一排的眼镜店铺,金子招牌闪得晃眼,有“史无前例打骨折”,也有“特价再打折”、“就是这么优惠”。
这里是丹阳。5万人在全力卖眼镜。
火车站附近眼镜城城际通道,对面是丹阳眼镜城
丹阳,江苏省南部小镇,离上海一个半小时车程,以眼镜生产批发基地闻名于世。
据新华社统计,在不到百万常住人口、仅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丹阳坐拥眼镜相关企业1600多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官方数据显示,丹阳年产量3亿多副的光学玻璃以及树脂材料的镜片占到了全球每年总量的40%,国内市场的70%,为世界第一大镜片生产基地。
时隔多年这片土地的眼镜生意怎么样了,卖眼镜的人怎么样了?前段时间我们走进丹阳,观察了三天两夜。
两重冰火
新旧两栋丹阳眼镜城大楼高高耸起,彼此相隔50米,楼中走动着零散的人群。
新眼镜城
旧眼镜城
眼镜城附近,是一些老旧矮破的门面,多数打着眼镜产品批发门店的招牌。
随意走进街边一家门面在不足15平米的店内,镜片产品一层层叠加堆满,写着只有行内人才懂的数字标记。
你们格外看重品质的镜片,散乱在丹阳市场角落。因为太平常了。
店内,商家与小批发商们背擦背地走过货架,根据型号迅速取拿产品;拿到货的小批发商们,正蹲在地上清点货品,装在塑料袋里后,结账走人。
芳芳眼镜培训中心开在旧眼镜城后门。一位个子不高、约莫30多岁的女老师在给学员上课:
“很多外人一听说新眼镜城,以为里面是刚做眼镜生意不久的商贩。实际上他们起码做了十几年生意,很多已经是二代、三代生意人,家里开厂。”
锌财经了解到:丹阳新眼镜城以批发为主,旧眼镜城则以零售为主。
下午三点多,新眼镜城空空荡荡,简陋蒙灰的货架,杂乱堆砌镜架的台面,摆满配件的店铺,门外角落摆放的快递盒。
杂乱堆砌镜架的台面
快步搭上一位行人,他是做淘宝老花镜生意的,正拿着塑料袋、进货单、急匆匆奔向红金玉老花镜批发店。
他向店主换一批有瑕疵的货,店主坐椅子上懒洋洋的用手撑着脑袋,“哎呦,都是老客户了,你自己看着拿吧!”
店主许丹,40多岁,微胖,土生土长的丹阳人。她接手父辈老花镜批发生意十几年了。
十多年来,许丹从卖眼镜的小女孩,变成了卖眼镜的中年胖女人,生意也愈发窘迫。“你看你用苹果手机,我用的什么手机,现在生意难做的啦。”
许丹的老客户上门拿货
许丹知道,现在全国都有批发市场,互联网又发达,很多客人都不来丹阳了,生意不好做,维护老客户很重要。
她并不打算开辟网络渠道,“就我一个人,老客户的生意都做不过来了,我也不会弄淘宝。就这么着吧,反正比打工肯定是强的。”
她这么一说,生意似乎没那么不堪。
眼下的情形像是冰火两重天,就看怎么定义生意好做不好做。锌财经走访下来,眼镜城还有不少人和许丹一样一边抱怨生意难做,一边又说忙得很。他们现在所谓的“难做”是相对以前的鼎盛时光。
新眼镜城二楼立正光学眼镜店装修精致,玻璃柜面一尘不染,镜架整齐摆放,这是一家温州商人镜架批发店。
遵循温州商人代代传承的风气,王原追随舅妈做生意,看不出今年才26岁。他能说会道,经常全国各地跑批发订货。
“我们只做高端镜架生意,货源从深圳代工厂定制,批发价从几十到180不等。”去年,王原的眼镜店毛利稳定过百万,“生意不错。”
据他透露,他们批发180元的眼镜,零售店起码卖到上千元。
王原店内产品
而在三楼一家低端镜架产销批发店内,我们真正见识到上游生产链端的暴利。
以店内热卖产品复古镜架为例:成本9元,批发最低16元,零售市场200元起步。店主马翔打趣:“没准你在一楼零售店买的镜架就是我们生产的。”
滴滴司机曾提醒我们:“丹阳眼镜市场水很深,一副眼镜利润翻几倍,别说外地人,就是丹阳本地人也摸不透。早些年丹阳很多人就靠眼镜发家,外地人要真过来买眼镜最好带个行家。”
芳芳眼镜培训中心老师解释:“眼镜是个低频次消费品,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去几副,所以零售一般要翻到成本价十倍以上卖。高利润是为了对冲房租、成本、员工工资等开销。”
下午四点左右快递小哥陆续过来收取快递
下午四点,眼镜城商家开始陆续打包快递,快递员收取各家门口堆放的快递。在新眼镜城侧门,长途快递车在等着他们,每天包装好运往各地。
往日时光
从上海到丹阳,一个半小时的高铁车程。当我们走进丹阳,实际上走进了它30余载的岁月里。
上世纪80年代初,丹阳眼镜市场一片繁荣,个体眼镜厂、小商贩生意兴起,仅靠丹阳眼镜企业供应全国眼镜市场,批发商们都是在拿钱等货。
“当年经常出现缺货状态,批发商们为了第一手拿到货,都抢着给工厂交钱,交完钱工厂回去赶工生产。”赵龙生说,父亲是当年批发商中的一员。
新眼镜城负一楼丹阳视光学研究所所长赵龙生
赵龙生是丹阳本地人,今年60多岁了,他的店,主要经营验光配镜,开在新眼镜城负一楼。
赵龙生在眼镜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从十几岁开始帮家里打理眼镜生意,一路见证丹阳眼镜市场发展,“丹阳眼镜市场是一个自发性眼镜市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组建的。”
据他回忆,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丹阳,因不会干农活,索性办起了眼镜工厂。当时市面上眼镜货源很少,除去上海,丹阳成了全国唯一一个眼镜生产地。
中国眼镜协会成立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留念,1985年5月30日于镇江
赵龙生对当年眼镜市场的生意记忆犹新:“交通极其不方便,全国各地批发商坐火车来到丹阳,还要再坐车去社办工厂拿货,很麻烦。
有人在火车站附近旅馆住下来,从工厂把镜片、镜架运过来,白天摆一个桌子放在外面,外地批发商直接到这里拿货。久而久之,在火车站附近卖货成了传统。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自发在原来旅馆后面的空地建小瓦房摆商品。据赵龙生描述,“房子随便用砖头茅草堆砌,矮到不如乡下人猪圈那么高,进门必须要低头。”
随之,丹阳乡镇开始大肆修建眼镜工厂,货源越来越多。
1986年,车站大队建立华阳眼镜市场,之后双庙大队扩建云阳眼镜市场,丹阳眼镜市场迎来鼎盛时期。
华阳眼镜市场开业典礼
赵龙生介绍,“那个年代远比现在繁华。白天进货就像过年在菜市场买菜,人挤人。到了下午、晚上,眼镜市场打烊,这个地方吃饭的小饭店也特别多。”
到上个世纪末,经过四期改造,丹阳两个市场连成一片,占地25亩,摊位180多个,拥有眼镜经营户500多户,交易量超过10亿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眼镜交易批发市场,并开始“走出国门”。
市场变迁
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两座眼镜城里,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被暴利引诱加入,有人半死不活撑着,有人做不下去关门。
不热闹的新眼镜城
因为市场在发生变迁。锌财经看到,时下丹阳大体有两类人在做眼镜生意,面对时代变迁,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第一类人是开实体店的,就是眼镜城里的店主们,他们多数无法理解互联网冲击潮为何如此迅速,十多年淌出来的生意路突然走不动了,或精力不足,且害怕改变,只能不断缩小生意盘。
比如,三楼大光明眼镜是一家典型的夫妻老婆店。他们是江苏泰兴人,在丹阳做了20多年的眼镜生意,一路尝尽了市场冷暖。
老板娘阮真向锌财经吐露心声:蛋糕就这么大,大家都来分,生意自然难做。她指的“大家”是指全国其他地方新开的眼镜市场。
市场倒逼他们从纯批发商转型为批发零售商:“过去吃了太多批发商们欠账,赖账、死账的苦头,后来我们就慢慢转型,零售这块毕竟是现金生意,好结账。”
阮真的店铺
本来批发商的优势在于低价多品种,但如今这一切被互联网电商取代。
如同立正光学眼镜店的王原所说:“批发商在价位上不可能竞争得过互联网。互联网在员工工资、租金、装修上花销少,价位肯定相对更低。”
多数商户同阮真夫妇类似,他们是丹阳眼镜批发商们的缩影,从摆摊起家、或继承祖辈生意,手头积攒着老客户,做着原始批发生意。
在丹阳眼镜市场三十余年的变迁中,他们充当顺应者角色,靠天时地利吃饭,在最鼎盛时期赚的盆满钵满,当市场变迁、互联网冲击潮来袭,他们不胜招架。
好在,全国第一大批发生产基地的底蕴优势犹在,批发商们愈发依赖老客源。就像40多岁的店主许丹所说,“就我一个人,老客户的生意都做不过来了。”
许丹在理货
第二类人,便是主动迎接时代变迁的那波人,他们多数是年轻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任何“生意难做”的迹象,反而觉得“越来越好做”。
比如,位于新眼镜城3楼A区的眼镜配件批发店,店主的儿子儿媳正在接手父辈的眼镜业务,一年前,小两口开起网店。“过去父母亲都不懂网络,眼睁睁看着实体店生意被抢。我们必须要开拓新业务模式。”店主儿媳告诉锌财经。
同样开网店的王飞,其长辈在丹阳眼镜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专做源头的生产供货。2014年9月,年轻的王飞看中淘宝生意的低成本、低门槛,决定尝试做以配镜和单镜框为主的淘宝零售生意。
早期入场的他竞争压力小,流量起速快,目前店铺销量稳定,最近又请了近40个工人负责店铺管理。
据2018年8月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丹阳网店达10816家,其中眼镜行业的经营性网站、网店达1007家,全球线上销售额超25亿元。这份统计结果还显示,互联网渠道主要由年轻人承担,稍微上年纪的人不怎么用。
而市场变迁的压力,眼镜产业的普通制造商们同样躲不掉。
一直以来,丹阳人多以小作坊模式生产眼镜。30多岁的马翔在丹阳大伯镇自家三层小楼内设厂,聘请了20余工人。每月出厂60000余副。
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作坊式工厂。我们到时,马翔父亲开车出去拿复古镜架的原材料了,而马翔母亲则在家赶工,整一套流水线机器,地上摆满了原材料……
马翔家庭作坊,镜架制作过程中的点焊
与小作坊生产相对应的,是大工业园区的集约型生产方式。江苏旭志光学创始人蒋人多,从2006年起,投入600万办厂,主要生产功能性镜片。
他告诉锌财经:“镜片生产需要经历抛光、蚀刻、去模块等多个生产步骤,防蓝光、防辐射,氧离子、负离子等技术在不断革新,因此,优胜劣汰的情况在镜片制造业更加残酷。”
目前在丹阳司徒镇有眼镜工业园区,大众熟知的海昌隐形眼镜、万新光学眼镜等企业在此建厂。蒋人多说,从纯手工制作到现在的流水线生产,淘汰了一批镜片落后的生产企业。
从一个民间自发小摊位,一步步缔造了中国眼镜的产销神话,拉动江苏小城GDP直线崛起,丹阳眼镜是所有中国传统制造业历史发展的缩影。
如今丹阳焦虑与机遇并存。
尽管近几年丹阳眼镜市场受到了互联网乃至国内外多方市场的挤压,我们也看到一批先行者们打响了保卫战,试图用创新、用技术力量突围市场竞争。
“我从事眼镜行业22年了,行业竞争确实在加剧,但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因为我们在创新。目前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蒋人多说。
(应受访者要求,除赵龙生、蒋人多外皆为化名)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拥有独到技术优势的台积电,迫使美国芯片低头,接受涨价要求
- 这个双11,品牌力和经营力,京东帮品牌们一站拿捏
- 加码电站硬科技,阳光新能源重磅发布电站“魔方”技术平台
- 李彦宏眼中的AI之路:泡沫不可避免,要成为1%
- 某“口红一哥”带货越来越贵 妈妈内衣涨4倍 百元以下洗发水消失
- 刚筹建28纳米芯片工厂,印度就吹更大的牛,将在8G领先全球!
- 骁龙8G3手机纷纷降价,这些手机已降至2000元,双十一值得买
- 绿色领航 数链未来 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开幕
- 困境中的哪吒汽车:起了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 净利 下跌,从九阳股份近三年的业绩变化看企业面临的困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