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龙
编辑/孙鹏飞
电影《钢铁侠》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主角托尼史塔克酷炫的高科技之外,还有一个不起眼但又令观众羡慕的角色——Jarvis,钢铁侠的高科技管家。
它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调节家里的灯光、温度、湿度,也能帮你做早餐、下单买东西,甚至帮你放好热水泡澡。
事实上,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将超过250亿。届时,中国的连接数将达到54亿左右,人均连接数达到5个。
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目前物联网存在的隐私安全成本高、价值流通低等问题仍待解决。
现在,区块链技术给出了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虹信息安全灯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向锌链接描述了这么一个“区块链+物联网”的场景:比如人工智能助手会调用冰箱存箱信息,可以让冰箱下单帮你买更多食物送到家里。
在这幅场景里,除了运用物联网技术外,还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这一系列操作是在可信任的环境。
那么,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的运用还有哪些方面呢?在这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目前有哪些落地案例?未来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商业场景又有多大?
日前,锌链接举办的区块链专场分享活动上,锌链接创始人龚海瀚邀请了长虹信息安全灯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锌财经
目前长虹如何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物联网中?
唐博
目前我们区块链应用主要关注的领域还是在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由于智能终端厂商和运营平台多样化,各个厂商之间数据、协议相对独立,物联网生态碎片化。
而用户家里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不同品牌不同运营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需求的变化,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明显。
我们就想能不能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连接模式的情况下,又能实现多个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互联呢?而且这种互联必须是安全可靠,值得信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全主要体现在对每次访问中涉及的设备认证、授权和审计记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独特性质,通过建立联盟链可以实现分布式的安全机制如上所述。
目前区块链的在物联网行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可见的案例并不多,但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是一个必然趋势。
锌财经
为什么这些领域要使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还能带来哪些收益?
唐博
早在1991年,MIT的凯文·阿仕顿教授提出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物联网基本含义,比如早期基于RFID的物流网络。在国内的也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初级应用。
但是在物联网发展初期的道路上,阻碍技术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备之间互联性差,连接成本高;
2.中心化网络达到的速度和成本难以满足更大规模物联网设备需求;
3.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设备,用户与网络之间难以建立基本信任,安全隐私存在隐患。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物联网终端在碎片化情况下的协同问题,这种技术不依赖中心化的权威,也能提供可信赖、可持续的跨平台安全互联。
特别是5G时代来临,物联网终端会以一个开放的方式接入物联网,传统基于内网环境的安全防护机制将会失效,安全边界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下,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应用密码技术将为物联网重构安全边界,形成设备间的信任域,保证物联网安全。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支持通过区块链以分布的方式共享各设备获取得到的数据,来应对规模和集群扩大带来的物联网系统可用性挑战。
锌财经
物联网被称为区块链最佳应用场景之一,你怎么看待其商业前景?
唐博
在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心化思维的核心点在于用户通过手机或者智能音箱分别与中心化平台交互,再由这个平台转发相关的控制指令到各个终端平台上,最终到达设备执行动作。控制指令只能由用户发起,单向到达智能终端,是一个由根通往叶子的树状结构。而多中心化的核心架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多中心的网络结构,通过网络智能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联动,形成一个灵活的分布式系统。
图片由嘉宾提供
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物联网安全体系下,智能设备都可以获取一张“物联网护照”,作为跨品牌跨平台联动的标识,可以实现不同品牌的互联互通。对于物联网系统中的每一个参与者,这样一个以设备为主体的物联网模式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个体系的价值远远不仅限与建立一个规模可以不断扩展的通用物联网以保证隐私、安全、无需信任的交易,更在于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塑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锌财经
“区块链+物联网”的平台有做公链的,也有做联盟链的,怎么看两者的差异?
唐博
公链和联盟链是有本质区别的,公链对算力资源的依赖保证真正的去中心化,但在大多数物联网场景中,我们不需要完全去中心化,而且算力资源也积极珍贵,所以,我认为联盟链和多中心化更适合物联网。正如以上所说,公链应用除了数字货币,在实体行业应用我认为还是联盟链比较适合。
锌财经
2019年产业区块链被提出,“区块链要和具体产业相结合”,你对产业区块链有什么看法?
唐博
区块链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其不可篡改、代码严格执行和透明共享等特点可以用于解决实体间信任问题,在传统行业、消费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小米迎来新起点:小米15系列、澎湃OS 2、小米SU7 Ultra等重磅发布
- 小米迎来「新起点」:小米15系列、澎湃OS 2、小米SU7 Ultra等重磅发布
- 小米迎来新起点:小米SU7 Ultra、澎湃OS 2、小米15系列等重磅发布
- ICT“传火者”,点亮新安湖小学的数智之光
- Xiaomi 15:小米最极致的小尺寸旗舰 售价 4499 元起
- 智能锁排名:TCL力夺第一,引领人脸识别锁行业走向智能化
- 乘云而上,OceanBase再越山峰
- 新浪新闻探索大会在京举行 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新路径
- 销量差异背后:小米如何在全球竞争中逆袭,国内却遭遇瓶颈?
- OPPO式出海,为全球化讲一个“落地生根”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