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没座位、等车费时间、没有合适的线路……如果说有什么理由阻止了你坐公交车,这些理由都正在消失。未来,坐公交车的体验有望跟自己开车一样方便,不仅能在手机上查车什么时候到站,还能看到即将到站的车是不是拥挤,甚至能为你的需求定制线路。
这是“科技创新 低碳出行“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会上被畅想的未来公交,而这样的场景并不遥远。记者从峰会上了解到,2016年到2017年,国内已有50多个城市实现了支付宝扫码乘公交,完成了智慧交通的第一步。这背后,包括云计算、地图导航、办公协同等能力都将被整合起来服务公交地铁领域,比移动支付更大的故事也已经加速展开。
全国公交地铁竞相接入移动支付
相比于打车和单车,公交地铁的体量巨大,据行业估算,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达到3亿笔,也就是说,公共交通一周的体量就超过一个双11的支付总量。
“以前我们面对成吨成吨的零钱,看着是钱,实际上费钱。”江西九江公交集团负责人的苦恼引发了很多公共交通企业的共鸣,“仓库盛不下,银行不愿收,只能拿硬币来支付供货商的货款,四五十万的硬币,一辆皮卡才拉走。”
今年1月19日,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宝扫码乘车,成吨的硬币开始逐渐减少。率先接入扫码乘公交的杭州,改观更明显:以往,零钱约占公交票款金额的48%,公交公司需要专门聘请 200人的团队负责清点零钱。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使用,零钱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大大节省了公交公司的日常开支。
不仅是北上广深杭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的公交地铁,也在接入移动支付。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表示,未来一年,这个范围将扩大到超过100个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都将实现扫码乘公交。
一个“最传统”的行业是如何变潮的?
武汉公交集团信息中心负责主任肖英回忆,2015年武汉公交信息中心成立,他们几乎是以创业的心态面对一个外人看来没有创新也无需创新的行业:变与不变,票价都是2元,坐车的都是那些人,为什么要变?
“如果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不做这件事,可能没有其它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广州羊城通副总经理苏浩伟看来,移动支付接入公交不只是解决乘车问题,更是在激活公交行业。蚂蚁金服和它的合作伙伴像是一群行业拓荒者。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和公交地铁集团像公路,那么合作伙伴更像是桥梁”,过去一年多来,佳都数据与蚂蚁金服合作,在广东的大型城市推进支付宝电子公交卡的运营。在佳都数据董事长谭宁看来,这给佳都科技带来的益处不只在于“赚钱”,而是借此提升了服务能力,让佳都逐步从机具和系统集成商,成长为大数据应用服务商。同样,同为公交领域合作伙伴的公交云、小码联城、通卡联城等公司也获得快速成长。
刘晓捷表示,出行领域的实践证明,要助力线下的各行业实现互联网+,必须依靠生态伙伴的力量,共赢共治。杭州市民卡中心董事长徐晓用数据为这种生态的力量佐证: 2017年5月23日,杭州市民卡与支付宝合作上线了“杭州通支付宝电子公交卡”,7个月即开卡超过330万,截至2018年3月底,杭州通支付宝公交卡累计开卡472万张,“相当于半年干了以前两年的活儿。”
移动支付只是故事的开始
“触网”只是一个起点。很多人都知道绿色出行的好处,但想到选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可能意味着人挤人、更长的交通时间、更多的路程,大家就宁可自己开车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私家车?主要是因为私家车在效率和速度上的优势。我们畅想一下,在全面数据化的情况下,乘客、公交车的信息可以实时互通,其实人们可以像打网约车一样‘打’公交车,只不过网约车是2—3个人拼车,公交车是20—30人拼车。显然,这种理想的‘定制公交’达到了效率和环保的统一”,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
在杭州公交的调度大厅里,有一副名为“杭州公交大脑”的大屏,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公交线网、路况、动态客流、甚至是每一辆车的行驶速度。“我们用了支付宝、芝麻信用、阿里云、高德、钉钉的很多技术,后面我们还想把口碑、淘宝天猫这些都用起来。”杭州市公共交通云科技有限公司(公交云)董事吴存钱介绍。
“我坐的公交车经过一家盒马鲜生,那么能不能推送给我一个盒马的券?对于不同乘车习惯的乘客,公交公司能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给不同的优惠?这些优惠,能不能成为公交地铁公司的‘广告位’,对外招商?” 在业界人士看来整个生态体系的助力才是阿里所代表的互联网科技能力跟出行行业产生真正“化学反应”的优势。
而刘晓捷表示,除了基础的支付等服务,支付宝正在与生态合作伙伴、阿里体系的其他兄弟公司一起探索“实时公交”、“地铁WIFI”等增值服务。这个过程会帮助公共交通行业从“连接”到“融合”、实现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升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