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马化腾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六年。
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共带来八份书面建议,其中被人关注最多的,无疑是《关于以数字技术驱动健康医疗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建议》。
这些年,医疗行业始终是投资热门,比如CART细胞治疗,再比如今天锌财经跟大家分享的数字医疗。
简单来看,数字医疗就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
由此,数字医疗让“生与死”在人的面前,变得更信息化、数字化。
可它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终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大型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困窘
2010年,VivaLNK (维灵信息)的创始人李江博士,曾经差点被误诊成心脏病。
当时,家庭医生Doctor Carr在对李江进行例行的身体检查时,发现他的心电图显示有突发性心脏病的症状。于是李博士被紧急送往美国当地的Good Samaritan Hospital,他就这样,戴着急诊室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整整躺了一天。
大型医疗设备虽然精准但是笨重
“虽然IT产业发展极快,可医疗行业却没有享受到便利。”李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躺在病床上的他,看着身边大型、笨重的医疗器械,显示着从自己身上传感器跑出来的数据,他从最初的焦虑,竟然变得有些好奇。
李江当时就职于美国Kovio 公司,也就是柔性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而早年他更是在世界500强ADM担任技术总监。所以,当他突然亲身体会到传统医疗器械精准,却体验感很差的感受时,便看准了这个方向的潜力。
“医院大型的医疗设备,需要佩戴各种仪器,贴在身上,而且还带着很多线。”李江当时就设想通过柔性贴片,既能做到无线改善体验,同时又能保持数据的准确性。
所以,3年后,李江成立了VivaLNK。
不难想象,体检时的困窘,肯定每个人都有经历,不仅生理体征的检测很繁琐,而且还要涂上药膏或者润滑液,同时也很难保证数据的连续。
人并不是只有重病时才会关注体征数据,比如孕妇和婴儿,这样的数据就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VivaLNK的部分产品
“婴儿和孕妇体征数据的实时监测,对家庭和医疗机构来说,都十分必要。”杭州逻辑科技的总经理余丽表示,这样的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月子中心采用。
而且,有了这样的设备,对于孕妇及其家人来说,至少可以轻松不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孕妇发烧或者体温不稳定时,传统的做法是每隔1小时,其家人或是月子中心的管理人员,依靠闹钟或者定时查房测量体温。但当有了这样的设备之后,只需要在手机APP上设定监控和警示温度,当温度超过临界范围,手机会自动报警。
即便方向非常清晰和明朗,技术的选择和时代的发展,对于新兴产业同样重要。
“公司发展近4年,有过调整,也走过不少弯路。”李江回忆起来,即便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在企业发展中,不断的试错也是常态。
在研发智能测温贴的初期,VivaLNK 选择了NFC技术,但是直到现在,IOS也没有完全开放NFC的相关技术,依然处在试验阶段,随后蓝牙技术成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没有企业,愿意赌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所以方向的调整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时代中,浪花数不胜数,往往前浪推着后浪。”李江说道,4G、无线传输、压电薄膜等技术的发展,组成了数字医疗时代中的浪潮。
而无数朵小浪花才组成了一个新的浪潮。
02
智能设备的下一个爆发性入口
在亚马逊、谷歌、苹果、三星、微软等巨头的带领下,智能设备的战局不断扩大,抢用户,抢入口,抢数据。
“2014年,我们曾经和谷歌合作电子纹身的项目,当时也卖了几万套。”李江回忆,当时他觉得,智能设备一定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苹果、亚马逊、谷歌打的热火朝天。
智能设备的下一个入口
但似乎市场在Amazon Echo以及Google Home等产品的推出后,从暴热逐渐归于平静。
普遍的观点是,这场入口之争,正在从白天转换到晚上,从生活、工作,逐渐向睡眠、健康转移。
毕竟,“嘿,XX精灵”之类的交互数据,自然能训练AI语音交互的算法,对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但7X24小时的健康数据,或是入睡以后的健康管理,则更值得人们关注。
光有智能手环似乎不足够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我们正在主推的小儿高烧险,就需要一些数字医疗的设备,提供详细的数据。”义金健康的陈静,告诉锌财经潘越飞,医疗数据的准确可靠,对于医疗保险至关重要。
当保险公司在界定新生儿是否体温长期过高时,如果没有数字医疗设备,所提供的持续且完整的体温数据,仅仅凭父母手中的体温计,很难说服保险公司。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商业应用场景,数字医疗能做的事情远不止此。
之前,锌财经对目前国内医疗所推行的分级诊疗的观察中,想要将医疗资源,从治病和手术中,转向预防和监测,似乎还缺少些技术上的突破。
科技正在取代人类的感觉,比如“我觉得自己的心率可能异常了”或者“胎动好像变得不规律”,这样的可能和好像,如果更好的监测和评估,能够避免很多的麻烦。
7X24小时的体征监控
余丽表示,逻辑科技参与月子中心招投标中,都开始强调为孕妇提供7X24小时的体征监测服务,“通过数据,能够更客观的监测和评估孕妇的体征情况。”
垂直的场景,或许成为最早能够建立起完整的生态。
以睡眠场景为例,之前1月在美国CES展上,Sleepace发布的Dreamlife是实现入睡后家居设备智能联动的方案;小月智能的智能安睡仪,也包括了符合人体工学的双面双曲线枕体、具备环境监测及数据传输的中继器和智能促眠仪。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品牌都看中了这个市场,VivaLNK 的新产品Vital Scout也有意进军这一市场。
围绕上述对人体参数的捕捉,监测设备通过更进一步的算法分析,95%的还原睡眠周期、睡眠状态,并在夜间与与IOT设备联动,成为夜间物联智控平台。
但想要和医疗保险挂钩,或者更直接的改变病患的习惯,仅仅依靠无声的数据和稍带温度的设备,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的。
03
先打欧美,再回国内?
在李江看来,到 2023 年左右,移动医疗市场市值可达 3000 亿美金,其中医疗级的可穿戴产品和应用的市场,也将达到上千亿美元,比运动健康类可穿戴要大得多。
而国内对于医疗行业的热捧,并不是新闻。
健康管理是目前一个很热的话题,大家都在提,但国内都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细分到每一个专科,艾凯眼科的方贤曾经坦言,随着消费升级浪潮的推动,健康档案为成为未来医疗体系中最有价值的数据。
但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医疗数据依然是信息孤岛,对于打通这件事,大家显然都缺乏动力。
而且据业内人士反应,新型的数字医疗设备,尤其民用级产品,如何进入医疗保险体系,如何在利益链条里产生足够的驱动型,是行业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如果市场还没有被教育好,就不要试图去教育市场。
“趋势在那里,你要顺势而为,但不能勉强。”李江觉得,很多事情和二级市场的波动一样,“人,无法也不应该和趋势作对。”
但销售依然是产品技术型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幸好,并不是只有国内市场。据机构预测,数字医疗有望在2018年进入上升通道,但欧美市场的接受情况,依然领先中国。
数字医疗预计在2018年进入增长拐点
据了解,VivaLNK已经跟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全球闻名的家用清洁用品公司,福布斯500强)合作的产品,则会销售往3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更倾向和数字医疗的集成商,进行B2B2C形式的合作,比如此前提到的逻辑科技和义金健康。
Sleepace享睡也向锌财经反应,智能健康领域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该公司订单在欧美市场最近的增量远超乎他们的预期。
市场足够大,竞争会不会来的很快?
“倒不担心大公司,比如传统的医疗器械生产商飞利浦之类。”李江补充了两条经营层面的策略。
数字医疗的生态
一来VivaLNK的设备,并不只在医院使用,更是服务患者在家中的场景,另外一方面,如果传统公司想要突破这个市场,与VivaLNK这样的公司合作,无论从速度还是效果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改变环境很难,你只能适应环境。”李江说道。
数字医疗的风口真正来临前,市场也许还要等待和酝酿很久。
QA
Q:VivaLNK这样的数字医疗设备有具体的用户画像嘛?
A:暂时没有具体的,因为我们产品多样化,比如给小孩的、中年的,或者老年的,但有一个共性,我们希望用户,是懂得关注自己身体的,能够理解医生的话,当医生告诉他,你需要回去注意和关注一些体征时,他能够理解医生的意思,而不是刻意去做大健康的市场教育,不做观念的改变,创业团队需要聚焦;另一个方向,改变现用的测量方式,让病人去家里做测试,而不是只能在医院,但病人还是病人,是真实有需求的人。
Q:数字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会有哪些时间节点?颠覆性的产生?
A:整个数字医疗拐点是之前提到的2018年和2019年,往后推五年,到2022年,这几年整个生态会重组,这是给数字医疗定格局的五年,未来的赢家在哪里,在什么地方,谁会胜出,未来五年是非常关键。
颠覆性的创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认为基于五感的人体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后续才能够通过AI、大数据辅助医生做快速判断,而一旦这个条件形成,进一步的细分市场才能够做更多的应用开发,从而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应用。
议
1.医疗升级如同消费升级,实现的都是让人活的更好,为了活的更好,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
2.数字医疗的出现,能够帮助医疗资源的前置,从“治病”到“预防”的资源调整,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力。
文章∣启明
编辑∣陵鱼
摄影∣黄硕
手绘∣陵鱼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