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差评,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

文/王骐骥 GPLP独家首发

本文来源于GPLP 微信公众号gplpcn

从宣布融资到位到主动退还3000万资金,前后不过才5天时间,腾讯和差评用实际告诉了我们什么叫“闪离”。

2015年差评成立时,或许做梦也没想到三年后正在如日中天的他们,会因为一笔融资和关于“洗稿”的质疑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腾讯同样也没有想到,水逆之年的他们,会因为一次小额度的投资,就让自己深陷舆论漩涡,饱受各方指责。

差评,作为一家自媒体,文风主打幽默、犀利和吐槽,以在科技界“打黑”成名,据差评对外宣称资料显示,差评内容平台拥有500万+的精准用户,日活可达40-50万,加上头条等合作平台,用户已达600万+。

不过,差评君依旧不能算作媒体,顶多是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

差评请不要侮辱“媒体”二字

差评的账号主体为“杭州麻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杭州麻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初始注册资本为19.35万元。2014年未按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15年11月补报后移除。

公司核心成员为CEO陶伟华,也是“差评”创始人。2015年7月,陶伟华以“差评君”身份出道,一人运营起“差评”公众号。不到3年的时间里,差评孵化了“差评君”、“小二”、“小黑胖”等IP。

对此,差评号称自己是科技新媒体。

诚然,差评有原创,但是,却被一群媒体围殴,以至于退还腾讯投资。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差评的洗稿问题,关键洗稿了,对方还理直气壮,出事后一味狡辩,避重就轻,连道歉都显得那么虚伪。

对于外界洗稿质疑,陶伟华进一步解释,用同一人物的热门梗、参考同样维基百科的资料,在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中很正常。

正常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标注原创,即使是引用也应该有出处来源,更何况一些稿件相似度那么高。

另一个创始人徐建军又是何许人也?

前行报出品人。

使用Google搜索给的第一条结果是“杭州《行报》被曝系统化地盗用豆瓣网友的文章”。点进去看看,最后豆瓣网友总结是“行报网事栏目大量盗用如张佳玮、风行水上、张唐、这么等大量豆瓣作者的文章”。这样的背景,诞生有“洗稿”嫌疑的差评,也并奇怪。

差评内容主编小黑胖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差评并不追求一手消息的内容制作,表示“我们很少做实地采访的选题,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媒体,也不是老媒体转行过来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现在肯定不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但是我们是卖思想的,不是卖新闻的。

这让媒体众人恼怒。

为啥,对媒体来讲,讲究真实是其最基本的操守,媒体一旦“造假”,普通人很难分得清真假,后果危害极大。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期待》提出了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其中首要的原则便是“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新闻传播技术有差别,新闻工作规则是相同的,“新闻真实”是首要规则,是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本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民国时期,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为了取得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深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完成《西行漫记》的写作。随后《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人类会有不同的国籍、种族、肤色等,记者也有不同的分类,但媒体人的原则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实事求是。

差评标榜自己是自媒体,然而自媒体也是媒体,差评的操守在哪里?真实在哪里?

对于外界洗稿质疑,陶伟华进一步解释,用同一人物的热门梗、参考同样维基百科的资料,在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中很正常。

正常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标注原创,即使是引用也应该有出处来源,更何况一些稿件相似度那么高。

另一个创始人徐建军又是何许人也?

前行报出品人。

使用Google搜索给的第一条结果是“杭州《行报》被曝系统化地盗用豆瓣网友的文章”。点进去看看,最后豆瓣网友总结是“行报网事栏目大量盗用如张佳玮、风行水上、张唐、这么等大量豆瓣作者的文章”。这样的背景,诞生有“洗稿”嫌疑的差评,也并奇怪。

差评内容主编小黑胖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透露,差评并不追求一手消息的内容制作,表示“我们很少做实地采访的选题,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媒体,也不是老媒体转行过来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现在肯定不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但是我们是卖思想的,不是卖新闻的。”

差评的背后是是一支近百人的团队,驻地杭州,多为理工科背景,包含大量科技数码领域的技术人员,并不包括媒体出身的编辑。

差评君说,他们的编辑“大部分是理科生”,他们“足够了解专业知识,才能写出非专业的人都能看懂。”

差评想用一个“理科生”的幌子来证明自己更擅长做科技媒体,写出来的东西更“专业”甚至更好看,很可惜,逻辑上立不住,“理科”是一个很庞大的学科集群,而且和是否洗稿并没有关系。

正如品味说的那样,差评君,不要侮辱理科生,不要侮辱了那些理工科专业出身的、在媒体的操守和专业性上做得极其出色的媒体老师们。

真实的差评,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

差评成立于2015年,加上此次,差评共计完成四轮融资,总额达5000万元,可惜这次钱还没捂热,就不翼而飞了。

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依赖广告的传统媒体思路天花板过低,差评搭建了电商平台“差评黑市”和众测社区,打造了从内容到卖货,再到UGC社交的完整闭环。

工商资料显示,2017年7月“麻瓜网络”经营范围拓展,此前经营范围为技术研发、技术咨询、销售:计算机及配件、电子产品(除电子出版物)等,2017年7月后拓展至食品、家电、珠宝、建筑等。

依托于庞大的粉丝和流量,其在内容这个平台上孵化的出了“差评黑市“这个电商,根据差评给出的官方数据,“黑市商城”上线一年多,拥有3万多会员客户,在每周只做一次活动的情况下,月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400多万。

目前广告和电商是差评的两大支柱,电商业务所占的收入比重也在逐步在上升。同时,正在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众测,众测从2017年年底开始做,众测也成为了品牌方寻求合作的方式之一。

因此,可以总结说,差评依靠粉丝流量然后实现出售商品的目的,简而言之,差评就是一家电商运营公司,而不是其对外宣称的科技自媒体,因为追溯到原创新闻内容制作的基础条条框框,差评君根本一条都不符合。

科技媒体也是媒体,然而,差评根本不符合任何媒体的准则,所以,差评就是一家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公司。

存在道德风险的公司,投资机构会慎重考虑,腾讯趟过的雷区,其他机构必然会引以为戒。

媒体的价值应该是什么?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这是一些人的口头禅。似乎我们这个时代,已不再需要很多专业的记者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微信上发布和传播新闻,而这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流量为王,追求10万+的路上,很多记者、媒体人也被外界教唆着去创业做自媒体了,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然而,自媒体人越来越多,真正的媒体人却凤毛麟角!

但是,遍布中国及全球,仔细观察,实际上真正撑起媒体这片天空的,还是真正的媒体人。

还记得曝光地沟油的那位记者吗?虽然最终遇害了,但是让世人认识了地沟油。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大众还在吃着地沟油。

很多调查记者卧底数月,只为一个真相。战争时期,那些战地记者更是随时面临牺牲的风险,但他们仍然勇敢的前往第一线,只为寻找一个真相。

资料显示,在美国,战地记者发出来的新闻通常需要花费成本10万美元,而洗稿的话只有十分钟和十美元,差距如此之大,所以人们对洗稿趋之若鹜。

然而,这种拿生命换回来的素材,如果被其他自媒体轻易洗稿,不受到尊重,那么,以后谁还会做这个?谁还尊重真相及事实?这个社会哪来的正义及真相?

媒体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差评,请不要侮辱媒体二字。

无论媒体形态怎样变化,时代如何发展,高质量的信息、原创的内容都会是稀缺品。

差评可以说自己是理工男,也可以说自己不是传统的“媒体人”,可以不接受系统性新闻理论,但这些都不是可以洗稿的理由。

媒体人报道的是新闻,新闻的核心价值是真相,这是我们媒体人永远应该恪守的底线,尊重知识产权是每个人的事情。即使有一天,自媒体作为媒介取代了传统媒体,记者的正义感、勇气、思想、采访技巧、文字表达能力仍是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资源,理工男也要尊重原创,尊重知识版权。

二更食堂、内涵段子,一个个案例面前,媒体面前的警钟长鸣——新媒体更要严格自律,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守媒体宣传的主阵地,不要为了娱乐大众、吸引眼球而盲目地做“标题党”,不负责任地胡乱报道,毫无根据地胡写乱编。

让重视知识版权成为行动。

差评的反思叫反思吗?

针对广泛被业界质疑的“洗稿”问题,“差评”团队贴出了与霍炬的判决书(结果是“原告主张被告侵害其著作权依据不足”),介绍了目前的团队,重申了公司的梦想,并表示从6月1日开始,会试行新的内容生产制度。

事实上,整件事件的核心不在“梦想”,在“洗稿”。

自己辛苦约采访对象、苦心孤诣地写稿,全部都是原创劳动,却被人拿过去,改头换面一番,做个整容后放在公号上,很轻松地成了对方的流量利器。是你,你会怎么想?

事实上,在内容生产领域,洗稿一直存在,被谑作“高级抄袭”。何为引用,何为抄袭,何为参考,一直难以界定。因为,洗稿确实是一个业界难题,法理上它完全行得通,但做原创的人都知道,它在道理上完全行不通。即便是闹上法庭,最终结果对原作者也非常不利,上面霍炬与“差评”的官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洗稿”向来是媒体圈的一大陋习,近年来,伴随自媒体的火爆,洗稿现象频发,一些写作者不堪其烦,深受其害。与搬运工式的抄袭相比,洗稿无疑更隐蔽,也更“聪明”,但同样为人不齿。

在10万美元与十美元的成本面前,洗稿的不良风气蔓延,但这不仅造成大量的文字侵权,还可能导致原创力的枯竭。

差评就是一个典型。

如果想问GPLP君一个答案,差评真的洗稿了吗?

GPLP君的答案是洗了。

能够在自媒体圈以洗稿出名,差评也算是对得起“差评”这两个字了。

当然,差评显然是高段位的洗稿,洗的很漂亮也很勤奋,以致在被群起批评后差评粉丝甚至差评自己的辩护逻辑都如出一端:你们都说我家差评抄袭,可你们知道差评有多努力么?

这也是差评的底气所在。实际上,洗稿非常简单,成本很低,其操作的简便程度,只比过去的原文照抄模式复杂一点点,完全可以批量进行。

然而,努力就会改变抄袭的事实么?蛋糕做的再好,还是靠偷来的鸡蛋。

不管是为了流量无节操的蹭热度,还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不惜洗稿,这都不该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模式。不然,伤害的不仅是公司的名誉,也同样会波及到投资机构,比如说腾讯投资——为一家有问题的自媒体品牌背书,腾讯显然既打了自己的脸,也是在自取屈辱。就算腾讯解释多少遍,也比不上投资一个“差评”对腾讯树立起来的所带来的打击和破坏更大。

所幸,面对汹汹舆论,双方反应及时,2018年5月28日,差评发布声明,决定将主动退还腾讯相关投资。

5月27日,“差评”新的声明《TO BE BETTER》里,差评貌似向它们曾经洗稿的对象道歉了。

事件发展至今,差评此举无论是在为自己留存一点颜面,亦或是面对外界的谴责以及腾讯投资意愿的转变而做出的无奈之举,这对于差评来说,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6-01
真实的差评,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
原标题:真实的差评,披着媒体外衣的电商文/王骐骥GPLP独家首发本文来源于GPLP微信公众号gplpcn从宣布融资到位到主动退还3000万资金,前后不过才5天时间,腾讯和差评用实际告诉了我们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