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港交所目前为止最大一笔私有化落定,由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百丽部分管理层组成的买方团完成了对百丽国际的私有化,私有化金额高达531亿港元。
资料显示,私有化后,高瓴资本将成为百丽控股股东,持有其56.81%的股份,鼎晖投资持有其12.06%的股份,部分管理层通过智者创业持股平台持有其31.13%股份。
同时伴随此次私有化的还有新老管理层的变化,原百丽董事长邓耀和CEO盛百椒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合计套现130.93亿港元。
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同时也是既美股私有化趋冷之后,私有化热潮的再次升温。
那么,GPLP君今天就认真讨论一下私有化这个生意,是否是一本万利会给高瓴资本带来超额回报?还是存在着风险。
百丽的私有化进程
关于上市公司“私有化”,公开资料显示,其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与其他并购操作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目标是令被收购上市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通俗来说,就是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最终使这家公司退市。
一般情况下,“私有化要约”属主动退市。只是因为上市公司属公众公司,对它们监管层要做出持股比例不能过于集中的要求,而私有化后持股比例一般都到百分之六七十以上,不符合上市条件,所以要退市。
而退市的主要原因,则通常是提出“私有化要约”的上市公司,因为公司集团或机构等“要约人”感觉股价被低估了,在提出“私有化要约”之前,该股处于长期低迷、疲软、不活跃状态,所以“要约人”想通过“回炉”方式,主动进行整合或重组。
典型的案例如江南春的分众传媒私有化与360私有化。
然而,在百丽,却并不是业绩被低估,而是因为创始人想退休,俗话说就是套现走人——百丽创始人盛百椒曾经在公司2015年收入首次下滑后公开表示,自己已经65岁了,“还能折腾多久呢”。那时或已有退休的打算。
而是百丽的业绩不好是真的不好,而不是被低估。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1991年的百丽国际曾经风光无限,号称“中国鞋王”,然而在电商、消费升级、消费者年轻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百丽的业务与业绩均开始走下坡路。
根据其2016年年报显示,百丽自营为主的鞋类业务同比下降8.5%至210.74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2%。而相反,服装、运动类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1.9%。目前收入来源中,鞋类业务占比由之前的57.6%下降至51.7%,运动、服饰类业务则由42.4%上升至48.3%。
曾经以渠道优势而在百货商场占有半壁江山的百丽国际,也同时受到电商对于百货商场的冲击,其业绩不再如2012年那么辉煌。
据GPLP君了解,自2015年开始百丽鞋类业务网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关店,仅去年一年净关店数就达到366家。
20年前,曾经依赖渠道迅速跑马圈地的百丽急需调整策略,由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由渠道至上向用户至上转变,正如曾经的百丽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所说的,百丽最大的阻碍是对于现在“美”的理解,“现在是老的用户丢了,新的用户没抓到。”这正是病根所在。
于是,危机之下,骑士出现了,高瓴资本正好趁机收购了这家创始人正有意退出的公司。
高瓴资本 百丽的救命稻草
百丽国际对外宣传此次私有化是为了公司更好的转型需要,而在此过程中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实际上,高瓴、鼎晖都与百丽的渊源颇深。鼎晖曾在2006年投资百丽国际,百丽也通过这笔资金在全国快速铺设网点,并帮助其成为一代中国鞋王,之后2007年百丽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还在2013年与其共同收购了日本Baroque集团,其旗下拥有多个服装品牌,并于去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不过GPLP君最为感兴趣的还是此次私有化的主导方高瓴资本。高瓴资本此前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百丽国际的股票,并持有多年,与百丽关系不浅。
作为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高瓴资本此前也曾经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与智联招聘控股股东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方源资本共同组成买方团,将以现金收购智联招聘的所有发行在外的股份。同时曾经与红杉资本、汽车之家管理层组成买方团,试图收购汽车之家其他剩余股份,不过最后由于平安信托的介入而搁浅。此外在爱奇艺、药明康德私有化过程中也可以看到高瓴资本的身影。
因此参与中概股私有化是高瓴资本所有的投资策略之一,因此在百丽买方团中出现高瓴资本并不稀奇,稀奇的是,此前参与的私有化企业其持股比例和话语权均掌握在管理团队手中,高瓴资本更多是一个参与方,而在百丽的私有化进程当中,高瓴资本则是控股股东,有更强的话语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根据A股相关规定,控股股东变更需要3年后才能申请上市,这意味着百丽国际3年内在A股IPO的可能性较小。
不知道高瓴资本是否想到到了这点还是另有计划,或许如此大手笔 介入,其想必在介入之前已经设计了私有化后的方案。
私有化能否给高瓴资本带来丰厚利润?
在上一轮中概股私有化热潮当中,很多投资人包括机构都纷纷诉苦,辛苦几年下来,其实真正的获利有限。
那么,百丽的私有化能否给高瓴资本带来丰厚回报呢?
GPLP君大胆做了几种可能的猜测:
1、重组再上市 获利不确定
私有化之后再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很多,比如分众传媒就曾在私有化之后借壳七喜控股而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
只是折腾了两三年,解禁期之后,投资人的收益可以计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厚。
此次,对于百丽来说,尽管百丽国际收入和净利润有所下滑,但是其在鞋类产品中仍然份额较高,同时因为鞋类产品采取的主要是直营的方式,当然看中国的女性是否愿意继续支持百丽,百丽有充足的经营现金流,这是与私有化回来的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区别。
因此对于高瓴资本来说,通过出售或整合公司产业,还是可以短期回流一部分资金用以偿还银行贷款,资料显示,此前为了此次私有化,百丽国际向银行贷款280亿港元。同时,在还清大部分债务之后,公司或许会进行重组,然后再次登陆A股市场。
只是,不知道3-5年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如何?人算不如天算,如果遇到中石油那样破发的情况,或者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可能高瓴及鼎晖的如意算盘有可能落空。
2、拆分出售资产
根据KKR及凯雷作PE的一贯玩法,都是逐步出售资产,然后再重组上市。
比如一家PE用500亿美元购买了一家欧洲通信服务商,然后把它拆分成两家新公司,其中一家是有稳定收入的语音及宽带服务,然后拿这家公司进行杠杆融资,使其负债率达到95%。
然后你将公司旗下黄页目录服务业务出售给一家公司,获得了几百万欧元的收入,同时还将呼叫中心出售给其他公司,从中收入几亿美元。
最后再将核心资产IPO或者出售,然后收获本金及收入。
整个过程几乎都是杠杆融资,自己只需少数资金就能撬动500亿的大生意。
然而,这只是理想情况,而且这种机会少得可怜。
那么,百丽会是这种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吗?
看起来,百丽的资产并不少——首先,百丽旗下的电商也是一笔资产。
早在2011年。百丽就成立了优购网,并先后投入上亿元进行运营,刚开始首先主打鞋类垂直类电商,之后逐渐实行开放平台,其他非百丽旗下的品牌以及服饰等品类陆续进驻。
不过,后期运营当中,虽然引入了京东方面高管,但是电商CEO仍是百丽内部派出的张学军负责,在电商战略执行上双方理念并不完全一致。以至于之前优购网CMO徐雷在2年后又从百丽离职重回京东。
目前优购网每月交易量和活跃用户数是多少GPLP君并不能从公开资料中获知,但是优购网发展遇到瓶颈,并不赚钱却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对于这个拖油瓶,高瓴资产出售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作为京东的股东,高瓴出售给京东,京东会接盘吗?
这是否会涉及关联交易及内幕信息?
而对于百丽国际自营的鞋类业务,由于其龙头企业的地位,未来或许会推动其未来在A股上市。
3、业务整合 创新创业者登场
由于百丽在鞋类的领先者地位,获得A股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讲出新的故事,并使得收入连续增长。
此前有媒体在采访财团相关人士时表示,未来将从电商、大数据方面着手,改变前端销售和后端供应链方式,提高订货、库存方面的灵活性,以适应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
当然,这就需要高瓴资本重组百丽业务,寻找一只钢铁队伍再造百丽。
毕竟在过去十年,百丽已经被行业远远抛下——2016年百丽国际周转天数为135.7天,相比于ZARA等品牌周期较长。提高存货周转率迫在眉睫。然而提高周转率的前提示,需要百丽摈弃过往以供应量定销售的方式,并推进其以C2M的方式,即以用户大数据、用户反馈方式定义、调整产品设计、产品出货。目前快时尚品牌ZARA、H&M都是采用该种方式。
而关于团队方面,GPLP君观察,高瓴资本在近期引入了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原美团COO干嘉伟、原百盛中国事业部主席苏金轼。这些人才或许会为高瓴资本的被投企业,比如百丽国际的转型提供建议,亦或者,直接派出到百丽国际,成为其新鲜血液的一部分,为其注入电商基因。
然而不管如何,百丽的未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有可能成功,一本万利,也有可能失败。当然,高瓴资本与鼎晖投资的大笔投入也与其休戚相关,充分验证二级市场的投资真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