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条热帖《从谷歌、三星与苹果的不同创新维度看,苹果接下来将怎么走》,文中通过大量数据阐述苹果三星谷歌在研发创新的不同玩法,得出的结论是:苹果拥有成熟软件技术(Mac OS 和 iOS)平台,也有自己的硬件技术,但不让别人的产品使用自己的技术,其创新体现在把技术应用于自家产品上。
而谷歌的创新能力则更大程度上体现在“系统平台”之上,而不是硬件和产品, 更倾向于花大钱研发更前沿的黑科技,借此搭建平台吸引其它厂商使用,然后由这些合作伙伴去想“产品化”的问题。
三星缺乏相应的平台技术,但有更佳的半导体工艺和显示屏技术,创新更大程度上是在消费者及供应链市场上推广其“硬件平台”,从当年 AMOLED 的 Pentile 排列被垢病,但最后也被广泛使用;比如首推柔性屏幕手机 Galaxy Round,发展到 Edge 系列也渐渐得到用户所接纳。即使是开创平板手机市场的 Galaxy Note,最初也饱受市场质疑,更不要说还未十分成熟的 Gear VR 。
黑科技原是小说《全金属狂潮》的术语,原意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而三星频频把大量市场尚未成熟硬件提早拿出来试水温,近些年发布的新品总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元素,尽管有些可能还没有成熟的市场,但这丝毫不能消减三星电子对各种违反现有自然原理的科学技术或者产品兴趣,近乎宗教般痴迷。
今年3月2日,三星在上海高调举行三星中国论坛,为了诠释论坛主题“Reaching Higher”,三星在现场发布大量“黑科技”新品,包括QLED光质量子点电视、品道家宴冰箱、FlexWash洗衣机、首款游戏笔记本、曲面量子点显示器以及三星C PRO系列手机等悉数亮相。
此外,不久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三星同样现场展示了一大批黑科技技术成果,如四个来自创新实验室(C-Lab)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项目,包括针对视障患者的智能辅助应用、无显示器PC浏览眼镜、一个VR家居装饰解决方案,以及360度全方位旅游体验平台等产品,大秀“黑科技”创新肌肉。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还在展会期间秘密向合作伙伴展示了可折叠手机的设计。命名为Galaxy X,有望今年第三季度开始生产原型机。对于三星而言,生产可折叠屏幕相对容易,但如何保证其耐久性,以及主板、电池以及摄像头元器件的布局,才是最大难题。
三星电子骨子里流淌激进式创新血液,源于其多年形成的创新基因所致。早在2012年12月,三星就已推出创业商业计划——“三星创意实验室”C-Lab,对三星员工的创新想法进行培育,为三星寻找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6年三星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超过了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3亿元,是当前最舍得投入研发的科技公司。
三星C-Lab也没让外界失望,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无论是CES 2016曝光的智能腰带WELT、手势控制器 rink、智能表带 TipTalk,还是CES 2017推出的儿童数码伴侣Tag+、皮肤护理专家S-Skin和私人护肤装备Lumini,以及MWC 2017最新曝光的四项VR、AR项目,都像是三星电子在描绘未来奇幻的黑科技商业王国,宛若童话故事。
众所周知,三星电子拥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生态,使其产品品质与价格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能潜心研发更能打动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就像三星电子中国区彩电营销副总裁刘峻光说的那样:三星全产业链优势日益突显,从上游专利技术、材料研发到量子点显示屏生产,再到下游量子点电视等产品的制造,均为三星电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当下大量科技公司口中的黑科技,往往流于口头和想象力。在全球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领域,三星电子一直在近乎狂热的黑科技主义者。从盖乐世口号“为初心,尽所能”就能看出,三星初心毫无疑问是创新。三星花费几十年时间,打通消费电子全产业链,把芯片、内存、闪存、面板等基础核心环节,并发展起庞大的上游消费电子业务。这些都算是三星能够不断保持创新的物质基础。
而对广大中国用户来说,三星电子大量创新工作围绕着中国本土用户展开,比如为了更近一步了解与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三星在中国本土成立独立的研发、设计和创新中心,通过接地气的本土化策略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再辅以创新和科技能力,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酷炫十足的创新产品。
时下“消费升级”时代正在铺天盖地袭来,自然会产生高端人口红利,能否圈养住他们的消费习惯,掌握各种黑科技能走的更远,拥有不竭创新能力无疑成为制胜的重要筹码。
不自由,毋宁死,彰显出美国革命家帕特里克·亨利对自由的终究追求。而对三星来说,不创新,毋宁死,尽管未来创新路上面临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但这是成长道路上必经之路,阵痛在所难免,只能一如既往前行。(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