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勇
如今,新零售早已从一个前沿概念落地为众多新潮项目。而纵观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新零售项目,总是在尝试通过线下渠道切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这其中,生鲜领域被认为是新零售的优秀“试验田”。但最近一段时间,作为生鲜新零售项目的领军者,盒马鲜生却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发现盒马鲜生以新标签替换旧标签,但食品却没有变化,由此引出“标签门”事件。而在经过舆论的发酵后,之前地域歧视的“招聘门”事件及消费者长时间排队导致体验差等问题,也迅速引发关注。
重资产VS高速扩张:盒马鲜生为何不能把控平衡点?
盒马鲜生的初衷是极好的,围绕“吃”的场景进行量身定制,并尝试构建融合线上线下两方面优势的零售新业态。但也正是盒马鲜生的高度理想化,让其在“由虚向实”落地的进程中,没能掌握好一个黄金平衡点。
首先,盒马鲜生毋庸置疑走的是重资产模式。当盒马鲜生落地时,其承载了太多有关新零售的多维度构思。由此我们也看到,盒马鲜生似乎变成一个由多种形态构成的“大杂烩”。就目前来看,盒马鲜生集餐饮店、生鲜综超、大卖场、便利店、消闲娱乐店、外送店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或许在初始规划中,盒马鲜生就想要打造一个全场景矩阵,并为消费者串联起多元场景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盒马鲜生自身的体量非常“重”。仅从门店层面看,盒马鲜生最小的门店面积也在4000-6000平方米,开店成本在几千万元不等。而为了保证海鲜、蔬果等产品的鲜活、品类丰富,维护和运营成本也是居高不下。高企的门店成本和日常运营投入,令盒马鲜生成为了重资产。
其次,即使是在本身非常“重”的情况下,盒马鲜生依然没有稳扎稳打,而是选择了高速扩张的策略。从2015年开业至今,盒马鲜生始终高歌猛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马共在全国14个城市开设了64家门店,并计划在年内扩张到100家门店的规模。
这也意味着,盒马鲜生在3年左右的时间中会开设100家门店,平均十天就会有一家门店落地。这样高速扩张的速度,不由得让人质疑盒马鲜生的根基是否牢固。
最后,盒马鲜生终于没能把控重资产和高速扩张之间的平衡,而导致失控。一方面是自身过重,另一方面则是扩张速度太快,造成了管理上缺位,进而衍生出很多问题。“标签门”、“招聘门”及体验不佳等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鉴于上面提到的一些情况,笔者想问盒马鲜生,为何不能把控平衡点?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又是否能够解决重资产和高速扩张之间的矛盾呢?
出问题再解决:亡羊补牢式策略能被认可吗?
对于一种新事物,我们总是对其抱以宽容的态度,认为其能够在尝遍各种错误后汲取教训,最终茁壮成长。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给予企业的容错空间越来越小,稍不注意就是站在悬崖边狂舞,随时有跌入悬崖的可能。而盒马鲜生出现问题再解决的方式并不新鲜,只是这样亡羊补牢式的策略还会被消费者认可吗?
首先,出问题再解决似乎成为了盒马鲜生的“套路”。如果说之前的“招聘门”事件是一个问题,大众也“原谅”了盒马鲜生,但为何又出现“标签门”事件?每出一个负面事件,就只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让盒马鲜生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很显然的一点,是盒马鲜生并没有在事前就制定好详细且必须遵守的运营制度,才导致了各种负面事件的发生。如果依然还是如此下去,那么盒马鲜生只会陷入不断解决问题的泥淖中。
其次,品牌形象构建不易。之前,盒马鲜生为了树立自身品牌形象付出了极大努力。比如:在地铁站投放大量正面形象广告、举办海鲜艺术展等,都是盒马鲜生通过多元举措建立自身正向的品牌形象。但归根结底,盒马鲜生的品牌形象不能只体现在营销、广告上,而是应该体现在品质和体验上。
尤其是盒马鲜生主打的是生鲜类产品,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就会对之前塑造的品牌形象造成沉重打击。
更重要的是,与线上电商消费不同,线下消费者对品牌形象、品质等尤为看重,此前就曾多次出现一些品牌深陷各种“门事件”后被消费者摒弃的案例。那么,盒马鲜生如何保证未来不再发生“亡羊补牢”的情况呢?
其实,众多互联网企业发起的新零售浪潮,是一个向线下实体领域转型、进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互联网企业很容易出现问题。事实上,盒马鲜生频发的各种负面事件,就是新零售落地过程的典型问题缩影。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盒马鲜生能够不断审视自己并积极应对。比如: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盒马鲜生可以稍微放缓脚步,加强运营和管理。只有在运营和管理与重资产模式相匹配、契合的情况下,盒马鲜生才不会再发生令消费者质疑的事件。
【科技说说】百家号签约自媒体、搜狐科技金牌自媒体。他不仅具备创造10W+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还是累计阅读量超过10亿的自媒体之一。商务合作及内容转载,请添加微信:pintech001。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