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美团员工爆料,多个区域的地推员工在事先未得到通知的情况下,被公司强制转岗到新成立的餐饮生态业务部(内部称为“ERP部门”);同时,美团自营转代理的第三批城市也已出炉,这一次波及范围甚至包括北京密云、怀柔、延庆等郊区县。在美团员工看来,强制转岗与自营转代理,都是公司变相裁员的手段。
一位美团员工透露:“公司强制BD转ERP,联络点的BD必须回主站上班。所有联络点全部代理,再也没有团购BD了,公司这是逼员工离职,又进的一步。”对于分布于各区域的地推员工来说,强制转岗、把与商家的合作全部转交到代理手中、到离家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主站上班,无异于在提示员工主动离职。
在O2O扩张期间,美团和大众点评都培养了大量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员工,即地推员工。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新美大员工总人数达3.5万人,其中地推人员就占到了2万多。如今,这支曾经让美团引以为傲的庞大“地推铁军”,正面临成为弃卒的窘境。
而在地推模式成为历史的背后,则是O2O行业漫长的严冬。
由盛转衰,人海战术积重难返
2014年,原阿里巴巴副总裁,美团网COO干嘉伟的一篇题目为《我是如何帮美团打造出一支地推铁军?》的文章被广泛传播。文中提到美团是如何从团购大战到O2O,训练出一直地推铁军的过程。
彼时正是O2O行业的盛世。团购阶段或O2O早期,拼的是人海战术或者是蚁群效应,通过大量地推人员迅速占据市场,赢得垄断性市场份额,再寻求商业变现和盈利。也是从2014年开始,美团的融资额度开始进入上亿美元级数,并在与点评合并后创下33亿美元的O2O最大融资额纪录,借助烧钱模式和庞大的地推队伍支持垄断性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团购模式衰落而外卖业务基本成熟,庞大的地推团队对美团来说无异于负累,人力成本大增,新商家、用户获得成本较高,以往的蚁群效应无法为其疯狂的扩张服务,反而成为拖累美团点评前进的最大绊脚石。
同时,据媒体爆料,2014年美团点评共计亏损23.94亿元,而2015年这一亏损数字扩大到了105.37亿元。虽然2016年还没有过去,但预计美团点评的亏损将会持续扩大,甚至将超过150亿元。亏损严重的美团点评一方面背负着巨大的盈利压力,一方面背负着在F轮融资期间签署的对赌协议,承诺未来2~3年将启动上市程序。连年靠巨额融资供血的美团想要更快发展,势必要砍掉地推团队来节省开支。
于是,今年7月,干嘉伟被撤销美团副总裁和COO职务,转而被任命为闲职的“互联网+”大学校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营转代理、员工强制转岗等举措,集中体现了美团丢车保帅的策略。也正是在干嘉伟转岗前后,美团推出「PIP」计划,名为员工发展改进计划,实际上却像是变相裁员,最直接的方法是末位淘汰:地推部门业绩排名后15%的员工将被列入淘汰预警名单,若两个月未达标,则直接被裁掉。即便不被裁,销售工资也极有可能会下降。
融资难,商业化难,险象环生
变相大裁员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从“节流”、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维持运营。为了在残酷竞争中存活下来,美团的商业化步骤也骤然加快,但也由此产生了不小的负面效应。
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姻”成立“新美大”后,就不断提高商家交易佣金。普通商家的交易佣金高达10%,而电影、KTV等行业甚至高达20%。此举引发了杭州、武汉等地多个行业商家的抵触。今年1月,就有媒体报道武汉的星光欢乐迪、欢乐空间、公馆、满天星、阿曼达、金库、佰乐星、途乐等8家KTV品牌宣布下架新美大平台上所有的团购产品,原因正是新美大提高佣金,由原先的2%提升至12%,涨幅达500%。
并且,美团还公开征收上架费、广告费等一系列费用。例如,美团外卖通过竞价排名方式,出售首页附近推荐商家名次,区域不同,价格也不等。商家购买后便可排名靠前,然而在用户看到的外卖页面,却并无推广、广告等提示。甚至一些无证照的餐饮商家,通过竞价后也能直接在外卖页面中置前显示。
对O2O行业的发展脉络,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曾点评道:O2O是超级依赖资本的行业。2005年创业做赶集网的时候,公司的成本主要来自服务器和带宽,提供信息的成本则微乎其微,就算把补贴、广告停了,还是有很大的流量,因为网站提供的是信息。但O2O提供的其实是服务,一旦停掉补贴,导致订单下降,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一旦钱没了,在线下提供服务的人员你发不起工资,然后就开始砍人,开始收缩,融不到钱。最后,公司关门的时候你什么都没了。”杨浩涌说。
现在正在变相裁员的美团,一系列动作与杨浩涌的预言何其相似。
生存还是死亡,在2016年O2O行业,已经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对看似跑赢了上半场的美团,在下半场一方面面临着融资难、商业化难的资金困局,一方面又面临来自饿了么、百度外卖以及阿里巴巴重金扶植的口碑等对手的竞争压力,可谓险象环生。美团能否脱困,将是2017年的一大悬案。
注: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