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鑫集团:不一样的CIO,不一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主角是侨鑫集团,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外资企业,地产起家,逐步扩展到庄园、物业、餐饮、金融、教育、健康、传媒等领域。要说参观、交流完侨鑫集团最大的感受,有两个:一、侨鑫集团是一家匠心企业,不追求市场规模,但注重每一块业务的品质;二、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侨鑫集团的资金较为充裕,公司没想过上市是一种体现,IT预算充足也是一种体现,公司营收的2%-3%给IT,中国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真不算多。

当然,要说侨鑫集团还有什么特色,我认为它有一个不一样的CIO。如果参加过新华三每年举办的领航者峰会,很有可能听过他的演讲,激情、富有感染力,能把生涩的东西讲的绘声绘色,极具个人魅力。

事实上,这只是他不一样的一个方面。更让我惊讶的是,在接手CIO这个职位之前,他没干过IT相关的工作,更没有CIO的从业经历,而是从CEO助理的位置上转过来的。如果说唯一与IT相关的,那就是他的学业背景。或许这是他能成为一个不一样CIO的根源所在,没受到过那么多传统IT条条框框的限制。

他就是侨鑫集团首席信息官张志杰。

侨鑫集团首席信息官张志杰

数字化转型上半场——变革IT

侨鑫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应该说,就是张志杰的接手开始的,那是2015年。交流过程中,张志杰展示了一张曾经的机房照片,一个字:乱。不仅仅是机房布局乱,业务分布也乱。

据他介绍,当时的机房只有30多台设备,名义上是集团机房,但其实只管了几个核心的、跟集团总部关联比较紧密的业务,像地产、物业等。用张志杰的话说,走进那时候的机房,你说侨鑫集团的住宅卖20万元一平米,完全没有说服力。

改变也由此拉开序幕。第一阶段,机房整理、业务梳理,设备逐步增加到了70多台,整个集团80%的业务都收了回来,可以说效果显著。

不过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且挑战比之前更加严峻,因为机房再也接纳不了新的设备,电力、制冷都已经达到了极限。

业务在扩张,现有硬件条件却不支持“打补丁式”的修正。那只剩下一条道路,就是推翻原有架构,所谓“不破不立”。

中间白色建筑即侨鑫集团总部——广州侨鑫国际金融中心

随后,侨鑫集团开始调研超融合设备。至于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想必不难理解,侨鑫集团当时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提升现有机房的计算密度、存储密度,从而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超融合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随后侨鑫集团就开始了各种尝试,主流的超融合设备几乎都研究过、采购过,包括HPE的、Nutanix的,以及SimpliVity的。要知道,那时候SimpliVity还没有被HPE收购。侨鑫集团对超融合的应用之早从中略见一斑。再进一步讲,超融合这一细分领域,侨鑫集团是有绝对发言权的。

最核心的业务只允许跑在SimpliVity上

如今,侨鑫集团的非关键应用还可以运行在其它超融合设备中,但最核心的业务,包括关键用户云桌面(财务、销售)、CRM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OA等优先跑在SimpliVity上,足见对SimpliVity的信赖。

至于SimpliVity有什么特殊之处?

张志杰用了三方面的成本来说明。

其一、购置成本。以侨鑫集团跑在SimpliVity上的核心业务的量来估算,拿SimpliVity380和HC380作比较,现在一台Simplivity380能搞定的事情,如果用HC380来承载,需要三台,3:1。

这是因为SimpliVity380有着业界一流的数据压缩技术,官方承诺压缩比10:1,也就是说传统设备可能需要10TB的存储空间,而SimpliVity只需要1TB。在实际应用中,压缩比还可能比这一数值更高。与此同时,单节点SimpliVity380的存储空间也更大,最高能达到25TB,而HC380只能达到7.2TB。也就是说,可能3:1不止,还可能是4:1或者5:1,只不过侨鑫集团当前的业务量如此。

其二、运营成本。SimpliVity自带备份功能和DR功能,无需再额外购买相应软件,数据安全保障总成本低。同时,由于数据量少,DR对带宽要求也低,相应的费用也少。

其三、管理成本。SimpliVity能所有功能完全整合进VMware vCenter管理界面,让用户在统一的界面中就能完成本地和异地的虚拟机备份、恢复、去重、压缩等所有操作。无需重新学习,自然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尽管成本不是企业用户最关心的内容,但没有一个用户不关心成本。更关键的是,虽然张志杰是在讲成本,但其实已经把用户更关心的SimpliVity的重点特性都说透了,统一、高效、敏捷、简单,一个都没落下。

这大概就是张志杰的魅力所在,比厂商还懂产品。透露一个细节,所有超融合的研究,张志杰都是冲在最前端,完全不像一个CIO。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那么懂产品,为什么从零做起CIO,做的还挺好。他真的能钻研,爱学习。

数字化转型下半场——变革业务

在张志杰的带领下,如今侨鑫集团的IT状况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机房不再是老、破、小,都是最先进的设备,混合云架构基本成型,应用都纳入集团管辖,整体系统SLA保证4个9以上(99.99%)。

用张志杰的话说,IT转型告一段落,现在要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那就是业务转型。

说实话,在和侨鑫集团交流之前,很难想象这样以地产为主的企业如何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结合,去推动业务转型。

不过听完之后豁然开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相关产品推介,侨鑫集团旗下有餐饮、酒店、教育、娱乐等多种产品,而业主都是潜在的消费者,能不能通过适合的渠道推荐给他们,带动业务发展?事实上,侨鑫集团已经在做相关工作,并且有一个喜人的研究结论:熟客的成单率要远高于生客。

这样的拓展方向其实还有很多。而为了更好地支撑业务转型,侨鑫集团的IT团队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建设之路,那就是多招些不一样的人才进来,让他们来为IT团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据悉,当下,侨鑫集团的IT团队中有1/4的员工拥有文学、艺术、酒店管理等非IT背景,打造了一支多元化的IT团队。

最后,我想讲讲,侨鑫集团和新华三的这种合作关系。看起来只是项目上的合作,但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一层,双方都将彼此视作自身生态的一部分,互帮互助。

从新华三的角度出发很好理解,优质客户背书,产品更有说服力。对于侨鑫集团来说,可能理解的人会少一些,包括最开始侨鑫集团内部的人也不理解,一个CIO天天跑出去演讲,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但后来逐渐理解了,因为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很多。

就像张志杰说的,从开始做到现在,新华三也帮了他很多忙,要不然可能也不会走的如此顺利。而这一点也值得更多企业思考。

总结全文,侨鑫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包括技术方面的考量、团队建设方面的思考、业务层面的探索、合作伙伴的选择、生态圈的经营等,有机会的话,推荐大家去考察学习。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5-27
侨鑫集团:不一样的CIO,不一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要说参观、交流完侨鑫集团最大的感受,有两个:一、侨鑫集团是一家匠心企业,不追求市场规模,但注重每一块业务的品质;二、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侨鑫集团的资金较为充裕,公司没想过上市是一种体现,IT预算充足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