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常常会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目前,由于区块链的创新和迭代速度远超过传统行业,区块链行业从业者的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估计,到2030年,区块链技术将产生1.76万亿美元至3.1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数字货币泡沫化,给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比较而言,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的众多应用场景之一,在区块链各种应用场景持续爆发的今天,来自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痛点才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具体来说,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痛点主要集中在性能制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计算和存储、网络建设等多个方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分析下这些痛点。
性能存在多关键制约点,随着技术发展制约因素不同
区块链的性能问题由来已久,自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就是业界关注的核心问题。具体来说,影响区块链技术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出块时间:区块产生的时间间隔。
• 区块大小:单个区块的实际存储容量。
• 事务执行速度:单个请求的处理时间。对于包含智能合约的请求,执行速度还受智能合约的执行时间影响。
• 事务大小:事务数据存储在区块链里的实际大小。
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性能制约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区块链1.0时代的比特币交易系统中,性能制约因素主要是区块大小和出块时间。在区块链2.0时代的以太坊系统中,除了区块大小和出块时间外,CPU的计算效率也成为了性能的制约因素。
智能合约因时而异,不断进化中
在区块链2.0时代,以太坊作为一个基于单链架构的通用智能合约系统,所有的智能合约都在一条链上运行,这为人们基于智能合约构建丰富多彩的价值网络奠定了基础。但以太坊的合约之间没有隔离,性能也不尽如人意,所提供的Solidity语言设计与主流编程语言也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到了区块链3.0时代,智能合约也在不断进化,基于丰富的智能合约构建一款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DApp,能够传递有价值可信的信息和服务。与移动App需要主体公司的信用做背书不同,DApp的信用背书主要由区块链完成,具有更大的优势。不过,DApp的运行独立性和开发便利性这两个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才能真正发挥出智能合约的价值。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核心,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有的放矢
共识机制作为区块链的核心,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让分散在全球各地的节点达成一致意见,是实现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关键所在。现在比较常用的共识机制包括POW、POS、PBFT等,不过它们比较专注于某一特定场景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比如PBFT比较适用于联盟网络的共享账本技术,POW能耗较高,POS存在中心恶意干涉的可能性等。
因此,在新一代区块链共识机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有的放矢的选择去中心化、节能、安全等设计原则,对一些原则支持强弱进行取舍,将一定程度上升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目前,可插拔的共识机制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兼容多种共识算法,从而在实际业务落地中有选择性的使用一种最合适的共识机制,甚至整个网络具备让开发者自定义共识机制的能力。
计算和存储难以突破瓶颈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方案中,单机的存储和计算瓶颈始终无法突破,甚至连单机的多核计算和多盘存储都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使得区块链整体的性能和扩展性存在一定的局限,而性能和扩展性恰恰是用户体验的基础。
单就计算而言,目前区块链的计算量仍然十分有限,所能够执行的功能也较为简单;而在存储层面,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对存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区块链中数据的存储成本也极其昂贵。甚至可以说,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否真正普及,存储和计算的突破是关键所在。
网络面临平台化技术和区块链建设两大难点
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设施层,计算、存储和网络是支撑其上层应用的三驾马车。与计算和存储需要弹性扩展的问题不同,在网络层面主要面临的是平台化技术和区块链建设两大难点。其中,在平台化技术方面,则包括基于比特币等公链平台实现DApp和基于以太坊公链的平台化两大难点。这主要源于DApp对网络构建和技术实施的门槛非常高,不管是比特币等公链平台还是以太坊都难以支撑。
在区块链建设层面,公链的建设难度极大,利益纠纷明显。传统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区块链公链建设中,需要大量矿机和电力加入;而EOS网络的建立,则需要强大的社区运营以及资源支持。如果每一个DApp的出现,都要自己去建公链,对开发者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区块链发展中的痛点,百度发布了超级链(XuperChain),其强大的网络吞吐力和高并发的通用智能合约处理能力,为区块链3.0的落地奠定了基础。基于可插拔的共识机制、DAG可并行计算网络和立体网络,超级链真正突破了当前区块链的技术瓶颈,结合百度云在ABC等技术方面的积累,将切实推动区块链的商业化探索和实践。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