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数人云和UCloud旗下私有云服务子公司UMCloud要合并的传闻,惊得我一下从午休的睡梦中坐了起来。
这会是真的吗?
笔者第一时间试着接触了UCloud、数人云方面的人士,双方都很谨慎,委婉拒绝。所以只能凭着对市场的了解做一些分析。
1
看二者现状。
回望最近一段时间的融资新闻,容器行业的几个玩家基本都到了B轮,数人云还是A+,进一步消息到现在也没有公布,这不免让人猜测是不是会选择别的路径。
反观UMCloud,其实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私有云市场距离前面几家新兴的云计算企业也有一定差距。UMCloud怎么走下去确实是值得UCloud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么一看,二者结合就存在了很强的合理性。毕竟各自当前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彼此之间又是补充的,所以一旦合并,可能会1+1>2。从现状推理,合并并非空穴来风。
2
从UCloud的维度看。
纵观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等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公有云市场,市场已经定型,阶梯化形成。云计算是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的,巨头们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大规模技术研发投入开疆拓土,建立起规模化的云计算服务。因此IaaS层格局已定,几无悬念。
在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巨头面前,其它企业很难在公有云市场分一杯羹。私有云才是创业公司的关键路径,而且鉴于中国政企客户的特殊需求,中国存在着巨大的私有云市场。
作为并没有巨头扶持的中立的云计算公司,UCloud取得今天的成绩已属不错。但在巨头林立的云计算领域,它未来的路也还很漫长。前有猛虎,后有追兵,UCloud要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也并不轻松。
事实上,UCloud CEO季昕华早在成立UMCloud时就表示:未来UMCloud将是私有云市场的重磅参与者,UCloud已然看到了私有云的未来。
有未来不假,但UMCloud显然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想要未来必须补强。所以从UCloud角度看,这起合并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别忘了,UCloud还是数人云的投资方之一。
3
从私有云的维度看。
两三年前,谈私有云更多人讲的还是IaaS,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IaaS厂商开始涉足PaaS领域,PaaS作为静默多时、承上启下的中间层变得更加重要了。OpenStack、容器、微服务、DevOps等这些PaaS细分领域的技术趋势都纷纷崛起。云计算厂商们在解决了底层基础设施资源的融合和统一管理问题后,开始关注如何在云环境中开发、部署、发布、测试这些应用层面的问题。
IaaS、PaaS变得缺一不可。
更为关键的是,数人云在容器PaaS领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积累较深,对容器产品、客户和市场都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资料显示,数人云成立于2014年,是Docker传入国内且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创立的。发展三年多,自身产品路线上经历了从Swarm、Mesos到Kubernetes的转型,研发了DM/OS(DataMan Operation System,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利用容器技术实现应用标准化交付和统一运维管理,带来高可用、弹性伸缩。在微服务方面,也有统一配置中心等产品,还在国内率先举起Service Mesh的大旗,进行敏捷开发的落地。另外,在客户层面,金融、能源领域也积累了不少客户,有比较丰富的客户扩展和实施经验、资源。
因此如果将补充在UMCloud体系中,UCloud将得到更丰富的产品线:分布式对象存储Ceph,CMP平台(支持异构,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OpenStack平台,容器云平台等。OpenStack的底层设施是基础,容器决定应用在云端的布局。
容器跟OpenStack结合起来,对传统企业现在面临的剧烈的开发架构变化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合并数人云后,UMCloud实现对其它友商的弯道超车是非常有可能的。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合并都是利大于弊,所以我猜想这事并非子虚乌有。
至于真相如何,那就得再等等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