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响 (大数网副主编)
最近,各大厂商都在忙着发布全年战略,既是展示各家公司对行业趋势的理解,也是比拼行业号召力的时刻。
4月27日-28日在太原召开的“2017中兴通讯合作伙伴大会”,又是一次上千人规模的大会,ICT行业的渠道商、ISV,还有用户代表来了很多。这是完成架构调整的中兴政企中国营销事业部第一次亮相,笔者在本届盛会的会议发言和现场展示中,都看到了中兴2017年“合作伙伴优先,聚焦城市智慧发展和行业数字转型,构建中兴云网生态”。
创新是整个生态的杰作
当今,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下,智慧城市和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都和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谈论数字化,大多是某一业务或功能的数字化,而如今,数字化是企业生产的端到端的改变,覆盖企业内各个业务领域,甚至外延至以企业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条,并进行整体的数据分析。
智慧城市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基本的落脚点,突破各个产业、行业、组织之间的边界,互相协同融合,最终实现“善政、兴业、惠民”。
总结起来,数字化转型正在从局部向全局化发展,同时,用户期待的,不止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提升,更重要的在于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应用和业务创新,甚至业务和商业模式的转变。
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必须是以用户需求为先,对业务过程进行的重塑。
在这个层面上,中兴已经进行了大量尝试。
以保险为例,以联络中心为核心业务的朗泰,承接着大量车险理赔的诉求。与中兴合作后,利用中兴的视频、数据等产品和服务,对理赔的业务流程重新梳理,理赔经理不需要专门跑到现场核准,车主一旦发生碰撞,只需要按照要求拍照上传,就可以为完成出险。
目前,中兴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在电力、能源、保险、金融、交通等一系列行业落地,而全国295个地级城市,中兴参与了其中120个城市建设。
对于行业,中兴始终表现得敏锐而克制。目前,中兴是少数几家坚持不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厂商。
“中兴通讯的优势,还在于产品能力、产品技术的研发上,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大家能共同来做大这个市场。”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云计算及IT产品经营部总经理朱进云看来,中兴强于技术和产品,而合作伙伴更理解用户需求,双方及用户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最有效的创新。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云计算及IT产品经营部总经理
朱进云
在这次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兴全面展示了自身的技术能力,比如中兴拥有自主研发的虚拟化、云平台和大数据产品,并正持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而中兴现场展示的下一代数据库平台、高速大数据引擎Yita,加速性能是Spark的10倍,吞吐量是Storm的10倍,延迟比Storm低10%,也就是说,Yita能够使硬件投入成本减少1/2,维护开发成本减少1/3。
基于领先的产品,中兴将构建云网生态,基于云平台各种行业应用紧密结合,与各行业的运营伙伴、融资伙伴共同构建云服务的平台,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云网一体解决方案,帮助合作伙伴推进数字化运营。
构建阳光生态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约22.77万亿,在我国GDP总体结构中占比30.6%,并正加速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将带来超过40万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蛋糕这么大,中兴要带着小伙伴们怎么吃?
据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政企中国营销事业部总经理朱永涛透露,在内部,中兴通讯将加大对政企业务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渠道产品经营团队;对制度流程也进行了梳理,更灵活地应对政企业务的复杂多样等。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政企中国营销事业部总经理
朱永涛
对外部,把合作伙伴当成客户,渠道也上升至战略高度。提升对合作伙伴业务的重视。
目前,中兴通讯有大约4000家渠道合作伙伴,而今年的目标是将渠道合作伙伴扩充至一万家,其中战略级合作伙伴和价值合作伙伴分别达到100家。
合作方式上一方面,中兴通讯将为更加分散、细分的市场,提供定制化的渠道性产品,同时对标准化产品采取开放策略,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或不同方案的组合;另一方面,中兴通讯也将全面加强渠道体系建设,为产品、方案、物流、交付等方面的赋能提供全面支撑。
具体来说,阳光生态首先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规章制度,并将渠道纳入合规、审计等标准,明晰合作伙伴的权益和责任,并加强监管,引入多人会签决策系统、公布举报途径,杜绝产业链腐败。
同时,提倡对渠道的服务,通过在全国各省市开通“赋能班车”,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并帮助他们提升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能力。
此外,中兴通讯将拿出每年渠道收入的1%,用于品牌建设和面向展会、客户的营销活动;在渠道赋能上,对合作伙伴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方案、服务、交付层面的支撑。
“阳光生态的基础,就是减少沟通成本,大家齐心协力,在这个阳光的政策下面共同去拓展我们这个市场。”朱永涛强调说,加强合作伙伴,中兴也不会远离用户,而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服务最终客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