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T客汇 杨丽
报告前瞻:
1、公有云开支有望继续快速增长,在2017年保持16%的年增长率。
2、AWS的收入和EVITDA将从2017年到2022年分别保持25%和26.8%的年增长率。
3、微软Azure云被视为客户最有可能采购并持续付费的平台,这个数字占到28%,相比之下,AWS为22%,GCP为15%,IBM为10%。
该研究报告由Cowen和Altman Vilandrie & Company共同完成。调研样本来自551个目前正在使用公有云和服务的受访者,包括来自不同企业规模的人群:小企业为500人以下规模的企业,中型企业为500人到4999人规模,而大型企业则在人数规模上超过5000人。此次报告为包括云开支趋势,企业劳动迁移源动力,以及供应商分布提供指导建议。
实际上,AWS和Azure的打斗越激烈,企业部署公有云所激发出的创造力和增长潜力也就越强。
以此为证:当前已经部署公有云的客户将在2017年提高17%的预算;其中,中型企业市场将提高18%,对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市场为17%,大型企业市场为13%。公有云供应商的向上营销和交叉营销手段在今年获益匪浅,企业客户对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热情逐渐升温。
从客户认知度上讲,已经部署公有云的中小企业客户对AWS的认知度最高,对微软Azure云的认知度其次。相比其他供应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IBM的SoftLayer在大型企业客户市场表现更为良好,占有71%。谷歌云平台则在中小企业客户市场拥有最高的客户认知度。不过,谷歌云在大型企业认知度则排在AWS、Azure和SoftLayer之后。在所有已经部署了公有云的企业市场中,绝大多数的企业客户对AWS和Azure的认知度较高。
从使用情况上看,微软Azure的公有云使用率最高,有28%的受访者认为最有可能选择Azure。相反,AWS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是复用率最高的,Azure则是使用率最高的。如,当问及哪一家供应商最有可能选择采购或继续采购的,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是Azure(占28%),AWS、谷歌云和SoftLayer紧随其后,分别占22%,15%和10%。
当前使用Azure云的用户中仅有37%的预计增加或替换自己的公有云供应商,同样情况下,AWS的云用户占到53%,谷歌云的用户占到50%。报告指出,有将近40%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或替换云供应商,去年这个数字还在43%。其中,已经部署了Azure云的用户最不太可能替换或增加其他云供应商,这部分受访者占到37%,而AWS占53%,谷歌云占50%。
在用户体验方面,AWS和Azure在其七个层面均占据主导地位。AWS有最好的UI、API和配置开发过程。Azure则在管理监测、软件及数据集成、技术支持以及文件配置方面拥有优势地位。
目前,包括中小型和中型企业客户市场中,有18%的工作负载运行在公有云平台上,稍稍领先大型企业市场(16%)。整体上来看,有38%的工作负载有本地基础架构和平台支持。
有77%的现有公有云采用者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在未来两年内采用SaaS交付方式,其中,中型企业客户占到81%。中小型和大型企业在这个数字则相比较低,分别占到76%和73%。换言之,采用SaaS部署的这部分应用将主要集中在监测与开发、网页寄存,以及邮件与沟通等领域。
Cowen的AWS分析模式预计在未来5年内,其收益和EBITDA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保持25%和26.8%的速度。AWS净利润预计将从2017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82亿美元,保持24.5%的年复合增长率;其利润预计将从2017年的16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515亿美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SML突然暴雷,中国不买了,美国和日本芯片设备的好日子没了
- 松柏傲霜时:保利发展加速转型,华为带来技术支柱
- 拥有独到技术优势的台积电,迫使美国芯片低头,接受涨价要求
- 这个双11,品牌力和经营力,京东帮品牌们一站拿捏
- 加码电站硬科技,阳光新能源重磅发布电站“魔方”技术平台
- 李彦宏眼中的AI之路:泡沫不可避免,要成为1%
- 某“口红一哥”带货越来越贵 妈妈内衣涨4倍 百元以下洗发水消失
- 刚筹建28纳米芯片工厂,印度就吹更大的牛,将在8G领先全球!
- 骁龙8G3手机纷纷降价,这些手机已降至2000元,双十一值得买
- 绿色领航 数链未来 2024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开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