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系列的前两篇中,我们分别讨论了中国SaaS CRM和SaaS ERP,有网友大胆预测了下一篇我们会写SaaS的一个大门类——协同OA。
但是不好意思,让很多朋友失望了,在我们看来,OA这样一个在中国市场别出心裁的产品让众多企业得以以较低的门槛应用信息化服务,但随着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增加,OA协同的服务边际在不断扩展,直至今日,圈内几乎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协同系统的具体服务范围到底在哪里。
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讲一讲在SaaS领域不是那么流行,反而有些难理解,不太容易讲清楚的信息化服务SCM。从CRM到ERP,再到SCM,是一个愈发晦涩的过程,但不能不说,因为SaaS服务总不能停留在基础的工具类服务,它需要进行自我的成长和蜕变,它需要被赋予管理的体系化思维,它也需要具备新时代的管理思想,否则,SaaS服务不就是传统信息化挂羊头卖狗肉的拼夕夕么,我们坚定地认为SaaS如今更像是一种新的工具,未来则是企业新商业模式的灵魂。
SCM:SaaS应用不达供应链,终为蝼蚁
就像很多修仙小说里的打怪升级一样,升级有几个大境界,每个境界又分几个小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学几门功法。我们把SaaS的发展分为“人”“仙”“神”三个大境界,那么目前的中国SaaS发展阶段还处于“人”境,已经过了早期的练气、筑基,来到了元婴阶段。
练气期SaaS主要练OA、CRM、HR等相对标准工具化的功法;
筑基期SaaS就要开始练习高深一些的功法如ERP、财务管理等;
而到了元婴期,SaaS则要修炼更加抽象和非标准化,带有极强场景和行业特色,更强调整体系统化、流程化的功法,如BPM、SCM。
若SaaS服务始终无法突破工具化、标准化的桎梏,则仅能围绕企业的边缘业务、非核心业务发挥价值,对中国企业而言,低价值、易被替代的SaaS服务短期是突破和升级的优质助力,但对企业长期发展而言,则略显后劲不足。对中国SaaS而言,一次自我突破(意识、服务、形态)显得尤为重要。
从现阶段的企业端、供应端对SaaS的应用和供应来看,相对标准化的工具类应用已经被15%~20%的企业群体应用,而提供这类服务的供应商以平均每月1500~2500家的速度增长,可以说工具类应用在中国SaaS市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本盘;而相对复杂的、服务于企业整体信息化,起到统筹全局类的SaaS服务ERP、财务等也在2017年逐渐觉醒,如金蝶、U8cloud、iWork等无论是在战略还是实际行动中,对此类服务产生了极大地推动;唯有到了SCM、BPM这层级的服务,在供应端、需求端还没有出现明确的市场效应,SaaS服务还远没有渗透到这里。
停留在工具阶段的SaaS仅是入门,不达管理思想方法论的SaaS服务终为蝼蚁!
SCM:中国厂商来的比“姗姗”还迟一些
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在国外市场中就有了ToolsGroup和JDA等至今依然为“风流人物”的老牌厂商,而蓝色巨人IBM、SAP和Oracle等“全局型”企业服务巨头也纷纷涉足其中。
而新兴的云SCM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更为“聪明”的协作系统。 基于云SCM系统,企业不但实现了更低的物流成本,而且自身内部的运行效率与团队协同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据罗兰贝格的资料所示,采用SaaS 供应链时,企业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供应链交易总成本节约了近50%,而且,供应链间协作单据的处理数量也大约减少了一半。
不过在国内,SCM不仅发展比较迟缓,而且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边缘位置”,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领域中。这的不难解释,此时中国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不成熟,而且各行业的产业链也不完善,用户意识不到自己的需求,厂商也无从下手。
较于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和厂商幸运(或者又可以说是不幸)的是,他们不用等待十余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具有最初的SCM意识,因为我们市场中出现了超级风口——电子商务。
转折点出现在新千年后,特别是2010年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爆发,随着商品交易量和交易规模的大幅提升,很多中国大型企业意识到,传统的纯人工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而这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将新兴的云计算等新兴服务概念推广到了企业中。据T研究统计,当前中国SCM厂商(号称)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家。
SCM:中国特色,哪里人多我就往哪里凑
常常有人认为中国厂商只关注于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集中站在某一风口领域中,最典型的就是时下红火的电子商务,这点我们在CRM和ERP篇中也说明过。不过,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正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爆发给了中国企业服务厂商机会,并让它们将CRM、ERP和SCM等服务的理念成功推广到了广泛的中国市场中。根据T研究的研究,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国SCM厂商集中于制造、零售、电子商务和交通运输这四大行业中,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电子商务对于中国SCM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但,哪怕是国内的这些已经打到企业服务“元婴”期的厂商,也依然与国外厂商具有很大差距,或者说国内厂商最多也就是“窝里横”选手,而大千世界,天也高,地也厚。
首先就是体系结构方面的差距,除上述提及的四大行业外,中国SCM厂商在其他行业鲜有涉足,既无创新,更无“创心”。成也电商,败也电商,与其他企业服务情况相同,过于集中于单一行业,不仅让厂商们陷入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让用户和企业对过于同质化的产品丛生倦意,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厂商无法去满足客户的更广泛的诉求。 就算是自身产品的可用性再高,性能再强,专业性再深,用户也可能不会接受。
数据来源:T研究,2017
而国外SCM厂商的行业分布也较为均匀,阶梯式分布十分明显。
此外,中国SCM厂商的差距还表现在服务类型的单一上,从服务上划分,SCM可以被分为三类:供应链执行(SCE)、供应链协作(SCC)和供应链计划(SCP)。根据T研究观察,目前中国市场中的SCM大部分集中于SCE领域,虽也有一定数量SCC厂商,但没有公司进入到SCP领域。不出意外,当我们观察他们的国外同行时,又可以发现,国外SCM在这三个领域有所涉足。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