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来自VisionMobile根据来自于全球162个国家中21200名开发者所做的一项调查。
报告研究了“挑战者云端逐利能力(challengers chasing the cloud prize)”并重申了AWS在云领域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公有云方面。亚马逊通过对现有业务的重新投资来扩大经营和创造新的业务。这一策略使得像AWS这样的模块得以高速增长,不过也耗费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公司才刚刚获得收益。
报告指出:“亚马逊在公有云市场上做的一切达到了如此高的程度,以至于他不能及时转化其中的收益。这些年来,其他服务商也认识到了公有云市场的巨大利益,所以他们也正在试图抢下一部分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AWS是在云服务商价格战的腥风血雨中赢得的增长和利润,其他竞争者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报告显示,在所有的竞争者中只有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 可以算是挑战者,而且只是在某些确定的领域。
来源:VisionMobile
AWS稳坐公有云头把交椅
报告接着提到:“不论客户的规模,AWS始终是最受欢迎的基础云托管服务程序。具体来说,在微型公司中(1-5名员工),亚马逊只有15%的份额,面对着Microsoft(12%),Google(11%)和Digital Ocean(10%)的激烈竞争。”但是,在更大规模的客户公司中,亚马逊的份额增长到了26-27%,Microsoft的份额依然保持在11-13%,而Google和Digital Ocean 下降严重。比如在超大型客户公司中(多于5000名员工),Google和Digital Ocean分别只有5%和4%的份额。
在开发者的心目中,亚马逊也具有类似的主导性优势。报告说道:“AWS也是所有开发者中最受欢迎的基础云托管服务程序,尽管其在定位超大型客户(多于5000名员工)的开发者中的使用率并不高(29%)。”
对于Microsoft和Google,报告则指出:“看起来,Microsoft在定位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开发者中受欢迎的程度相同,均为14%。”不过在定位消费者或专业化的开发者中,Microsoft看起来似乎就不是那么受欢迎了(分别只有11%和9%)。 而Google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在定位顾客中的开发者中具有10%的使用率,而在定位大型企业或内部员工的开发者中使用率只有一半。
Microsoft和Google均凭借其庞大的公司规模与AWS进行竞争,而业务所带来的利润能够支持他们建立全球数据中心和光纤网络,从而应对云市场的烧钱大战。
另一方面,公司规模的因素也值得考量,报告指出,公共云服务商不会对独立的开发者有过多的关注,企业型客户才是他们珍视的瑰宝。
Microsoft,Google 路在何方
报告预测:“考虑到公司规模和目前云的使用率,我们觉得AWS会继续保持其自身的领先优势,并且增长速度比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 Platform二者增长速度之合都高。”
“在短期内,Microsoft在云方面的增长可能会比Google的要快,尽管建立大型客户的信任并赢得良好声誉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不过Microsoft依旧可以依靠自身足够出色的技术而取得成功。在Google方面,定位初创B2B公司的战略为其实现了快速的业务发展。随着更多公司对移动化工作流程需求的加剧,Google会取得长期云端的优势。
以上云计算分析的均依据VisionMobile的调查,并展现了云计算对开发者影响力的增长。例如:VisionMobile 2015年第三季度的报告中指出:“不要指望着云会出现在公共场合。最受开发者欢迎的云模式还是‘完全私人’(44%),远高于AWS(16%)和Microsoft Azure(13%)的份额。”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SML突然暴雷,中国不买了,美国和日本芯片设备的好日子没了
- 松柏傲霜时:保利发展加速转型,华为带来技术支柱
- “天才少女”姜萍去哪儿了?阿里巴巴闭口不谈竞赛
- 拥有独到技术优势的台积电,迫使美国芯片低头,接受涨价要求
- 这个双11,品牌力和经营力,京东帮品牌们一站拿捏
- 加码电站硬科技,阳光新能源重磅发布电站“魔方”技术平台
- 李彦宏眼中的AI之路:泡沫不可避免,要成为1%
- 某“口红一哥”带货越来越贵 妈妈内衣涨4倍 百元以下洗发水消失
- 刚筹建28纳米芯片工厂,印度就吹更大的牛,将在8G领先全球!
- 骁龙8G3手机纷纷降价,这些手机已降至2000元,双十一值得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