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有着共享单车行业第三称谓的小蓝单车,继屡次爆出逾期未退还用户押金的丑闻后,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一封公开信拉开了小蓝单车的倒闭大戏的序幕。其实,早在李刚公开信之前,朋友圈里小蓝单车员工就已发布了平台宣布解散的消息。在共享单车逐渐形成ofo、摩拜为第一阵营的双巨头格局下,小蓝单车的倒闭宣示着整个行业进入了加速洗牌期。
“最好骑”的行业老三为何异常解散?
从共享租屋、共享出行、共享知识到共享单车,近年来各垂直领域的共享经济创业如火如荼。作为近几年最吸金的创新商业模式,在资本的踊跃参与下,各类共享经济无不呈现惨烈的竞争态势,即使如此,小蓝单车的突然解散仍然显着很突兀。以竞争节奏更快的共享出行为例,虽然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使得市场快速进入8/2的格局,但作为行业老三、老四的Uber中国、易到仍然通过被收购及找到新金主的方式存活下来。
相比之下,小蓝单车的外在环境并不比当年的Uber中国、易到更差,之所以迅速倒掉,如果把行业进入洗牌期算作外部因素,小蓝单车错误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才是其失败的真正内因。无论是李刚公开信中,还是部分小蓝单车用户的评价,“最好骑”的赞誉为小蓝单车赢得很多掌声,但正是这样错误的发展策略导致了小蓝单车悲剧命运。
为了达到“最好骑”这一目标,小蓝单车的制造成本远高于ofo甚至转型后的摩拜,据李刚介绍,之前投放到市场上的Bluegogo pro的成本超过2000元。为了做到好骑,小蓝单车为车辆配上加变速、并且采用橡胶外胎+PU实心内胎,配备可以承重25kg的车篮。并且使用意大利Selle Royal Respiro硅胶座垫这些高配置,无形中堆高了小蓝单车的成本。作为2016年由野兽骑行孵化出的独立品牌,在丧失入场先机的情况下,又选择重资本模式,为小蓝单车融资能力提出了异常严峻的考验。
雪上加霜的是,相比ofo、摩拜相继获得共几十亿美元规模的融资,小蓝单车却仅在2017年1月获得4亿元的A轮融资。而雄心勃勃的李刚在ofo、摩拜投放的单车几乎统治一线城市的背景下,基于未来趋势的判断,选择了激进的硬碰硬策略。李刚公开信提到“当时我预计一线城市会限制投放、发牌照,因此全力打一线城市,而后得到更大资本加持后,渗透入二三线城市。”
一面是单车成本高企,一面选择在一线城市和深耕已久的巨头短兵相接,小蓝单车资金短板被无限放大,在融资不畅后,甚至动用了被多个城市明令禁止挪用的用户押金。随着激进策略的推进,加之资金快速的消耗,积重难返的小蓝单车逐渐走进了死胡同。虽然半年时间,小蓝单车累计投放了60万台车,最高时每日300余万订单,2000万注册用户。但尚处在烧钱阶段的共享单车领域,没有资本的输血,再漂亮的数字或口碑都不过镜花水月。
共享经济虽好:中小玩家需谨记差异化求生存
共享经济自出现以来,就以低资源消耗、物品高效率流通等优点受到各界欢迎,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密集的大国,共享经济拥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诞生了包括共享单车、共享出行、民宿短租等一批代表性的平台企业。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实现市场交易额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平台企业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1000家,参与分享的人数达到了6亿,提供服务者的人数约6000万左右。
同样,共享经济也呈现着非常成熟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的特点,这决定了共享经济创业将遵循互联网企业的一般规律。例如小蓝单车的倒闭,共享单车行业就呈现着很明显的二八格局。如今,ofo、摩拜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用户基于使用的方便性考虑,手机里最多装载一到二款App,身为第三、第四的玩家,往往会因为投放密度、用户认知不足等情况,很难同巨头玩家正面抗衡,因此差异化求生存是中小玩家活下去的唯一选择。
从上文对小蓝单车的剖析我们也能发现,其并非没有差异化发展的意识,可惜的是由于李刚错误的判断,小蓝单车选择了违背市场规律的推进手段,导致了自身的悲剧结局。那么以此为鉴,共享经济领域的中小玩家该如何选择差异化发展,在巨头把持的市场中谋求出路?笔者认为要谨记以下三点:
首先,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以共享出行领域的Uber中国、易到为例,在最初滴滴快的疯狂的烧钱策略下,作为二线玩家,两者并没有盲目的跟进。Uber中国发挥自身品牌优势以及放慢扩张脚步稳扎稳打深耕几大主要城市,虽然最终被滴滴收购,仍算圆满的结局。而易到之所以能够在一度多达百余家的共享出行平台中存活下来,随时保持自身现金流的健康,是其最大的保障。
其次,稳健的发展节奏。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无论巨头玩家还是中小玩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小蓝单车运营中,错误地判断用户对单车体验的重视,较高的单车制造成本,使得小蓝单车投放密度远远不足,这使得用户口碑叫好,却因为投放区域有限,更多的用户选择随处可见的小黄车、小橙车。作为中小玩家活下去永远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才拥有“创新”的资本,否则在自身生存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每一次激进的“创新”尝试都可能起到反作用,加速自身的灭亡。
最后,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在共享单车颜色大战的背景下,小蓝车从名称的选择上可谓十分“精明”。然而在具体的品牌建设上,小蓝车却屡次犯了致命错误。公开信中李刚提到“六月初宣传事故”,这起事件直接葬送了小蓝车品牌。“现如今我才知道先做人,才能再做事。”回首往事李刚发出如此感慨,作为中小玩家,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硬性条件与巨头抗衡,品牌建设上的软实力,将是决定能否在巨头夹缝中生存的极为关键的一环。
小蓝单车的倒闭,并不影响共享经济良好的发展趋势。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市场拥有着无限潜力,巨头格局之下,仍有许多机会供中小玩家成长。小蓝单车的倒闭既有共享单车市场洗牌的外因,更多的是自身错误的战略问题所致。公众对小蓝单车倒闭的关注,无非是想从中汲取教训。在互联网模式的创业环境下,保持冷静与克制,充足的现金流与正确的运营策略,才是中小玩家活下来寻求新机会的不二法宝。
(首发:新华网思客)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