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德国电信携手华为开启欧洲首个5G连接,标志着5G时代即将到来。每次通信技术的换代都会带来互联网在流量与业务上的进化,预示在传统CDN基础上实现多业务融合承载的融合云或将迎来首个爆发潮。不久前,专攻融合云的企业云端智度获得CDN牌照,成为国内该领域首个获得牌照企业,更加佐证这一趋向。
关于5G将开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8K视频?AR?VR?万物互联?云机器人?众说纷纭,毋庸置疑的是那将是个全然一新的互联网世界。5G将为全球互联网带来何种变化?什么是融合云?两者之间在未来又将发生哪些碰撞?带着这些问题,本文畅想一下5G前夕互联网世界的未来。
什么是融合云?
提起CDN熟悉的不在少数,有着互联网产业发展背后“加速器”称谓。10月8日中午,鹿晗突然在微博公开介绍“女朋友”,致使微博系统出现近百分钟的暂时瘫痪,这就有可能是由于用户互动突然飙升,所用的CDN服务一时过载导致的访问崩溃。
简单来讲,假如没有CDN,我们无论看网页、图片、视频、网购还是直播,十数亿用户都要直连到对应的中心数据库,拥堵、崩溃、卡顿等问题就像家常便饭。CDN就是互联网世界里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内容分发网络,先将网友访问的内容存储在节点里,用户访问时则由最近的CDN传输内容,大大提高用户上网体验。
CDN最早被认为是网速过低时代的产物,然而每次速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提升都带来CDN行业指数暴涨。在3G高速发展的同期,据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全球2010 年至2014 年间的CDN 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6.3%,达到37.1 亿美元,预计全球CDN 市场规模在2020 年会达到157.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6.01%。那融合云又是什么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3G、4G相继出现,致使市场规模变大、服务需要多元、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等因素,使得原本技术要求“单一”的传统CDN逐渐细分。当前高清视频、VR、AR、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普及,使传输需求剧增,仅仅通过集中式大型云计算中心处理,很难承担所有数据的存储、计算及交互,给网络带宽带来极大压力。促使CDN从传统的以缓存业务为中心的IO密集型系统演化成边缘计算系统,构架出更高一级别的内容计算网络。这使得CDN服务越来越复杂,融合云的出现就是将这些复杂问题简单化。
融合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它是一个融合云平台,打破不同CDN厂商之间造成的篱藩,集成各厂商优势为需求愈发多变的互联网企业服务,进而促进整个CDN产业更好的服务互联网世界。当然融合云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把如今愈发一体的云存储、云计算等连接到一起,将这些原本分散的服务业务整合为整体,通过融合云平台的智能调度分发,提供更可靠、易用的数据流量服务,解脱互联网企业的运维压力,让它们能够更关注业务本身。
美国也在兴起的新生意
作为时代的产物,融合云并非中国独有的产物,美国也有类似的公司,为此笔者专访原百度技术总监,云端智度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顾问张诚,他介绍美国一些新兴公司经营的业务同国内融合云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中国此类业务称为融合云,代表公司云端智度、七牛、Ucloud等,与以往cosplay美国不同,由于两国的互联网环境拥有巨大的差异,国内走的是自己的路径。相比之下,中国融合云的出现更为迫切。
因为美国CDN市场主要以Akamai、Amazon CloudFront、EdgeCast几家为主,类似融合云企业更多做增值服务。而国内CDN格局明显更复杂,既有传统CDN厂商网宿、蓝汛、帝联等,及阿里云、腾讯云、百度开放云、金山云等云计算厂商玩家,还有许多新兴CDN企业纷纷崛起,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内CDN厂商已达到几十家。因此除了增值服务,融合云更多的像互联网企业流量服务智能管家。
因此,一个整合主流CDN厂商、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的融合云平台就显得非常重要,以国内融合云最大的一家云端智度来讲,渠道合作方面,目前已与20多家CDN厂商完成双向对接,目前储备带宽资源超过30T,服务百度、腾讯等客户近80家。
在互联网业务愈趋多元、流量消耗与日俱增的当下,类似融合云企业正迎来高增长的红利时代。尤其是随着5G时代而来的8K视频、AR、VR、万物互联、云机器人等新业态,无论中美CDN、云计算、IDC等业务的平台整合已成为趋势。
不仅加速:融合云的前世今生
欲想了解融合云的价值与前世今生,BAT是很好的观察对象。从公开资料里我们能够看到,BAT如今大肆进发云服务与CDN,一方面自产自销,另一方面却又是第三方CDN的大客户。对此张诚解释,发展到如今CDN、云服务具体服务方面已非常细化。BAT业务的多元,导致自身CDN产品不一定适合旗下全部业务,每家巨头都有一定比例的CDN需求外包给第三方。不完全统计,BAT中将CDN外包第三方比例最高时可达到自身业务的一半。
融合云的出现,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业态变化有直接的关系。传统CDN服务模式受新环境所挑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需要中立、专业、智能化的融合云平台,帮助它们解决这一难题。具体来讲,融合云在近两年出现并爆发,主要基于是以下五个原因:
1、互联网(包含移动互联网)多元化带来的新需求:最初的互联网提供门户、搜索、电商、IM等服务,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渐衍生出互联网+直播、+教育、+金融、+旅游、+物流等业务形态。因此互联网企业对CDN提出了在安全性、互动性、响应速度、区域时间段差别化等新需要,以往靠一二家CDN企业解决客户全部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市场需求推动下,聚合几十家CDN为客户服务的融合云兴起。
2、互联网企业多元业务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除了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变化,现如今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多元化趋势,也使得传统CDN服务模式难以完全满足服务。以BAT为例,除了搜索、电商、IM主营业务外,互联网金融、视频、直播、兴趣阅读、游戏等业务都有涉及,不同业务对CDN服务要求不一样,例如互联网金融对安全性要求最高,而直播更注重CDN互动性、响应速度支持。因此BAT巨头在自身拥有CDN、云服务产品下,仍将相当比例的服务交给融合云。
3、传统服务流程正在被颠覆:传统CDN服务流程下,如果某一平台出现故障,客户需要通知服务商切换或者自行切换,这就会产生额外成本,切换还容易形成最坏的情况:备方不能承受原先主方所承载的大量带宽,导致业务受损。而融合云在此方面则大大领先,实现秒切换和N家第三方备用来确保客户服务万无一失,更符合新时代需要。
4、大CDN产业融合趋势的到来:如今CDN企业多达几十家,每家服务商在技术、地域、服务、性能方面各有优劣势。以往互联网企业受限于预算,必须多选一或多选二。而融合云的出现,则让这一情况得到大大改善,融合云将合作的CDN企业优势整合在一起,在价格更低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得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乐意将这块业务交给融合云平台来处理,而这也符合大CDN产业融合的趋势。
5、成本考虑倒逼企业选择融合云:提到互联网就不能忽略随时可能出现的故障,例如鹿晗公开恋情导致微博瘫痪,即使谷歌、Facebook都无法逃避宕机的出现,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备灾方案。传统CDN备灾中,限于预算考虑,一般只能选择一家最多二三家备灾。然而融合云作为平台,对接的是合作的几十家渠道,因此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选择融合云可以同时获得几十家渠道作为备灾。再不提升预算的情况,大大提升自身备灾能力,即使遇见类似鹿晗话题带来的流量剧增也可安然度过,这也是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选择融合云的原因。
除了解决以上问题,融合云在智能方面又实现了相较传统CDN哪些变革?从云端智度的服务上可以看出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监控体系。每家CDN其实也有自己的监控,但这些监控往往是独立的,比如设备的就监控设备的,硬盘有没有坏、网络有没有断有的可能不会体现。而云端智度的监控体系是把所有监控数据聚合到一个大平台下一起综合计算,做到可视可控。有了监控体系客户就会更快的发现问题,并做到第一时间解决,大大提升响应速度。
第二:智能调度。智能调度是几十家渠道商的服务同云端智度的监控体系API打通,当故障发生,消息会第一时间发给调度系统,调度系统秒切换到正常渠道中,另外还提供不同的选项供用户来选择。而且做到后期追踪,会即时的追踪相关反馈,根据不同的调度策略来智能调度用户访问,保障互联网企业业务的最大稳定性。
第三:聚合管理。云端智度真正的核心能力第一由于有自有分布式全网实时监控,每分钟不停地采集数据,采集完以后做合并,导入到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云端聚合BOSS平台,实现渠道资源、服务、状态、任务体系可管理和全局可控。
据云端智度技术合伙人汪志武所言,在融合云上,未来云端智度将往AI智能调度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机器学习机制,增强故障预测及调度优化;并与多方云渠道实现 融合连接。此外,提升企业用云量。
德国电信携手华为在欧洲布局5G,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就像3G、4G带来的互联网巨大变化,5G也将进一步改变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的融合程度。作为互联网发展背后的加速器,互联网流量的暴涨就是它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未来全球流量将再翻8倍,融合云也将迎来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