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起步做社交电商,那些我掉过的坑,80%的人还没爬出来

文/调皮电商 副主编 木芯

误入社交电商圈,从一个连“进货价”是什么都搞不清的文青,到创造了20万粉丝的调性家居品牌“挚爱甄选”,销售大几千万的商人,曾是大学老师、电视台导演的Eason至今仍坚持“是被损友带‘坑’里了“。

那是2015年,微信社交电商的发展元年。

一批小而美的黑马品牌在微信上萌芽,因为都是有赞商户,鲜炖燕窝“小仙炖”的创始人苗树,王小卤的创始人王雄与Eason还是“同期生“。如今已是社交电商独角兽的拼多多,当时正靠一个又一个家庭好友群里的“砍一刀拼团链接”如滚雪球般滚动自己的用户资产。

因为完全没有做电商的经验,淘宝天猫的运营规则看起来难如“天书”,Eason干脆放弃了当时主流的电商平台,选择了门槛较低的微信开店。

刚开始甚至不知道要引流,以为把产品传上去就会有人来买,结果等了一个月,一张订单都没有。完全要靠本职工作的收入去养活创业团队,为了弥补缺口,还曾到处接私活赚钱,日子过得就跟两头烧的蜡烛一样惨。

Eason说自己有一个户外达人朋友,看公众号火爆也开了个号,每次呕心沥血洋洋洒洒写上万字的专业分析文章,平均阅读只有10。他不解地问Eason,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没人读?

两人分析来分析去,Eason发现自己和朋友其实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用户。用现在最时髦的说法,就是没有私域流量。

用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带来的改变

可是,上哪去找用户,并且把他们放到自己的“后花园”里?

首先,当然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Eason最初的产品来自某外单工厂,他们一直为国外高端品牌做艺术瓷盘,因为外商每次下单,都会要求工厂多做一些预备次品废品,最终总会有一批质量合格,但是又在订单数量之外的产品留在工厂,品牌称之为安全库存。

随着外贸单减少,工厂需要找新的出路。而Eason拿到的这批安全库存,产品非常有艺术性,性价比极高,但只有识货的人才能了解其价值。于是Eason给自己锚定的目标用户是30岁左右,有孩子,对生活美学有追求的中产家庭主妇。

但是这些人会因为买了你一个盘子,就对你死心塌地,愿意接受你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吗?显然不可能。除非你有什么长期的魅力和功能。

用户为什么要花普通盘子几倍的价格,买一个好看的盘子?她们买的是盘子本身吗?

她们买的是,当她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用美丽杯盘给孩子和丈夫精心做的早餐时,当她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摆出成套有搭配感的下午茶时……获得别人的羡慕和赞赏。买的是这些美丽事物,为生活带来的惊喜和改变。

而要帮助用户实现这样的效果,只卖给她们几个好看的盘子,远远不够。还要教她们拍出美美的照片,摆出好看的餐桌布置。Eason这时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虽然不会做生意,但是会拍东西啊!

干起自己擅长的事,Eason终于得心应手起来。他用当时流行的高端手机iphone6拍了一系列美食照片,发到各个美食群里——当时大家还没有Foodie滤镜,没有格子餐布,没有鲜花搭配,没有美美的杯盘,多好的菜谱拍出来也是黑乎乎的一盘。Eason用自家产品拍美食照片的小私心并没有被群主们“识破”为商业推广踢出群,反而大受欢迎。

美的东西自带传播力,立刻无数的人都在问Eason怎么才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照片?Eason索性以“他用手机拍出一座城”为题做分享,教大家拍出好看的照片。大家每一期都认真的打卡、晒作业。很快,就有人提出,知道自己和Eason的差距在哪了,就差在这些美丽的杯盘厨具上!

然后顺理成章的,Eason办了一个“小红锅”团购。试试看的态度上架了100个库存,然后51分钟售罄。这是小小尝试下的成功。高兴之余,等到所有购买者都收到产品的时候,Eason花了一天的时间亲自给客户打电话沟通,询问哪里不足,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在第二次开放团购的时候,这一百人都在链接下面证言,“他们家客服温柔耐心,还给我打电话确认,而且声音真好听!”

Eason说别小看这个打电话的小事,这会让用户觉得你真在乎她。你跟她发生过这样印象深刻的联系,她才会愿意为你证言,愿意向自己的朋友推荐。社区的氛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世界上最紧密的,是订单关系

无论是平台流量,还是私域流量,都有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是用户数*用户黏性。同样的用户数基础上,黏性越高的,流量价值越大。

在通过内容服务,聚拢了20万用户后,除了想办法开拓吸引更多用户(比如,通过在有赞的分销市场上简单的上传商品信息,一件代发,挚爱甄选已经有16000多家分销商,这意味着有一万六千多家店铺/账号在为其做曝光),Eason更加重视“单客价值”的经营。

所谓单客价值,即单个用户所能贡献的价值。围绕着30岁主妇的需求,从低频的餐具,到高频的生鲜、家居,丰富自己的选品,让用户常买常新。

针对私域流量运营的这些需求,Eason在有赞后台有几个常用的有效营销工具。

比如之前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周一周六流量最不好,就设计一个固定在周六晚上的秒杀活动。同时,年终统计全年秒杀榜,给剁手最多的那个用户发天使会员卡(和现在明星粉丝群运营中的“宠粉”有点像)。

又比如周期购,樱桃、芒果、杨梅、青提、水蜜桃、榴莲等高级水果可以出一个应季套餐。每种水果上市了就发出一批。锁定用户全年的高级水果消费。

还有会员积分的玩法,不同于购入一批廉价礼品销分,挚爱甄选引入了众多一件代发供货商,以积分+供货价的方式,让会员既能得到优惠价,又有非常多的选择。

按理家居是个低频消费品类,但是在挚爱甄选私域流量的运营玩法下,用户粘性非常高,品牌成立至今不过三年,购买次数达到80次的重度用户就有上百个。甚至有用户把衣柜拆了,放从挚爱甄选购买的彩色搪瓷锅,赤橙黄绿青蓝紫,集齐了一套彩虹色。

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不是朋友、同学关系,而是付费关系、订单关系。除非用户买过一次之后对你彻底失望,否则因为售后、自证等原因,是绝不会删掉你的号的,而且会不定时关注你发的内容。

Eason认为,这样的用户,才是你能触达的用户,也就是所谓的私域流量。

韩都衣舍自从在有赞商城开店,向社交电商转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顾客加好友,拉了三百多个群。现在这些群,已经能挑起韩都衣舍的大梁,不用再向淘宝买流量了。

大部分“社交电商”,命都捏在人家手上

如何获客,是商人永恒的话题。但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获客的手段却大相径庭。

据Eason观察,自己所在的社交电商圈,玩得最好的都是90后,像自己这样的80后寥寥无几,70后更是几乎没有见过。归根结底,是因为年轻人没有旧模式的包袱。

习惯淘系直通车钻展转化的运营模式的人,很难抓住社交电商获客的核心。即使是微博时代网红电商那波人,看似有粉丝运营的概念了,搬到微信上也还是会水土不服——因为跟他们熟悉的微博场景还是有差异。

对此,Eason提到,传统电商人在试水所谓“社交电商”的过程中,常有一个误区。

比如某产品因为被一篇十万加的文章/短视频/直播大V推荐,意外爆单了,传统电商人的思维往往是:我能不能批量复制这样的传播事件?找其他类似大V,内容机构来做爆款内容,为我的店铺引流,提高销量。

这是不是就是社交电商的玩法?

Eason认为,这实际是利用社交流量卖货,不过是换了个“买流量”的方式。从用钻展直通车买,到用跟大V合作的推广费买。用户归根结底,依然不是你的。而是那些平台的,大V的。

如果用户依然不在你自己手里,关上这篇推文,你就触达不到他/她了。这哪能叫私域流量?

Eason举了个身边卖轮滑产品的朋友的例子,他和某知名大号合作了三次,卖了一百万的货,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因为大号介绍产品(选品)是要为自己的用户服务的,该大号的核心价值是育儿,轮滑产品只是该人群的相关需求之一。大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做高单客价值)引入产品,在相关需求已经被满足后,自然会转向其他品类。

你以为你卖爆了三次,私域流量就是你的了?等你需要上新品的时候再试试?

命依然捏在人家手上。

在Eason看来,无论淘系电商、平台电商还是社交电商,所有人的定位,其实都逃不过三种:产品,流量,产品+流量

产品就是生产商、供货商,靠产品走天下,做到最顶级就像苹果、小米,所有人都抢着卖你的货。流量是掌握用户的人,他们可能是社区团购的团长,也可能像淘宝、拼多多,有几亿每天都要上来逛逛的用户。

随着竞争加剧,产品,流量都在向对方的领地入侵,产品+流量会成为更有优势的商业模式,诞生一批新的强势品牌。

(想讨论更多关于社交电商的内容,请加微信:fengyundashen)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9-27
0起步做社交电商,那些我掉过的坑,80%的人还没爬出来
文/调皮电商副主编木芯误入社交电商圈,从一个连“进货价”是什么都搞不清的文青,到创造了20万粉丝的调性家居品牌“挚爱甄选”,销售大几千万的商人,曾是大学老师、电视台导演的Eason至今仍坚持“是被损友带‘坑’里了“。那是2015年,微信社交电商的发展元年。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