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云卸任说起:中国电商20年,成王败寇的关键点在哪里?

文/调皮电商创始人 冯华魁

昨晚,马云卸任的内容刷屏了,尤其是马云泪撒现场的照片,被广泛传播:

这边还在抒发情怀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搞笑的图片:

还有高清版:

淘宝和蚂蚁金服是阿里的现金牛,其他业务,比如UC、高德、优酷、盒马、菜鸟、天猫精灵、阿里云、饿了么,以及刚刚收入囊中的考拉,阿里动物园虽然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但大部分都是图片上说的“赔钱货”,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呢。其他投资但是没有控股的企业,比如微博、大润发,倒还是营收不错。

当然“赔钱货”只是戏称,实际上,这是马云二十年来对阿里的长远布局,赔钱不代表没有价值,饿了么、阿里云、盒马,对阿里的价值还是相当大的,至少舆论上,作为创新的代表,建立了长期的品牌势能,让对手们不理解,又不能忽视;去模仿,又做不出效果。所以,很多零售企业偷偷的学习,悄悄的布局,掉坑里了,也闷声不说。

很多人会不解,阿里每次财报,利润好看的始终只有电商,其他都在亏钱,而且亏了这么久,到底啥时候才盈利呢?

其实,马云在二十年间,为阿里的布局其实还是有节奏有重点的,这让我想起来我两年前在调皮电商《会员内参》里的一篇文章:《中国电商十八年,成王败寇的关键点在哪里?》,今天,趁着大家回顾阿里20年的热潮,也发出来请大家一共欣赏。

中国电商18年,成王败寇的关键点在哪儿?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电商的崛起

前两天,华夏基石一位老前辈向我要一段文字,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电商的崛起,说1000多字就行,结果我没刹住车,一下子写了两千多字,回看这中国电商18年的历史,还真是让人感慨,以前都没发现,果然是前辈的视角更独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各位调戏电商的会员,有所启发。

从1999年,ebay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中国电商正式登陆中国18年,而那一年,正好也是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18年风云变幻,ebay退出中国,而阿里已经称王多年。

1999年到2003年,to C的电商还是萌芽阶段,ebay是行业第一,其他B2C电商快起快死,没有找到生存之道。

2003年是个分水岭,ebay并购了易趣,并推出联名拍卖网站“eBay易趣”,阿里创建了淘宝,京东在非典的环境下创立了京东商城,在随后5年的过程中,ebay与淘宝的大战,堪称经典战役,前者买断所有网上巨头的流量,试图掐死淘宝,但马云别开生面的大规模做线下广告,策划“西湖论剑”等刷屏级事件营销,反而为淘宝找到了一条别开生面的出路,三年把eBay易趣彻底打败。当然,马云能够不断发起广告战,也是因为有软银和雅虎的资本撑腰,雅虎的10亿美金嫁妆,是阿里开创淘宝时代的决胜点。

而彼时京东商城的销售额每年四倍增长,到2008年,已经13亿,行业排名前三,当时的老牌电商是亚马逊和当当,以及新蛋网。京东为什么能超越这些对手呢?

2009年又是一个分水岭。京东在获得了今日资本之后,开启了3C数码和图书的价格战,一战就是三年,对标国美苏宁,那时候,恰逢国美黄光裕出事以及陈晓内乱,国美自乱阵脚,苏宁转型又遇到平台系统危机(IBM做的电商系统,总是出故障,影响极大),所以京东一战成名,当当和亚马逊的迎战力度远远不及京东,尤其是从单品类到多品类的扩展之战,京东想的明白走的彻底,当当和亚马逊走的比较勉强,是没有想清楚的应战之举,所以很快被京东超越。

2009年之后的淘宝,则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对战——传统企业的渠道体系。如果说京东对标的是传统终端,那么马云开炮的则是传统渠道和传统品牌,马云在价值观方便把淘宝塑造成为革命者,把对手塑造为固步自封的反对派,用互联网为武器,打的传统品牌晕头转向,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在此,略微扩展一下淘宝与京东的差异,从对对手的定位,就可以看出未来两者的市场规模,一个对标国美苏宁,一个对标传统产业落后的思想。

在思想层面,电商如何处理渠道冲突这个问题,讨论了三年,三年之后,品牌方觉醒,知道淘宝这种低端业态灭不了自己,但马云的另一个王牌已经亮剑,那就是天猫,天猫出现之后,马云一手拿淘品牌撩拨传统品牌,一手通过双11价格战,打造电商超级事件,从此之后,品牌商乖乖投降阿里。

阿里的开放平台模式与京东的自营模式谁更代表未来,在这一阶段也是被争论很多,其实,双方模式,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没有谁会取代谁,标准品更适合自营,非标品更是开放平台,这是当时的定论,但后来移动端出现之后,此原则被打破,原因有二:第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会重构供应链,PC电商时代是零售之争,移动时代是供应链之争;第二,大零售时代,把标品做成非标品,把非标品做成标品,混战模式下,标与非标,已经模糊。

然而,正当马云成为PC电商之王的时候,从2012年开始的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却给马云一个很大的挑战,以2013年为分水岭的O2O大潮热情迸发,“传统电商已死,O2O当立”的口号让马云也晕头转向了,微信电商的火爆几乎是让过去几年备受电商压抑的实体渠道大翻身,去中心化思潮是当时的主流。

当时各种上门服务的O2O,各种餐饮O2O,各种品牌方的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百家争鸣,但O2O是表象之争,电商竞争的主线,却是阿里与腾讯在支付和金融领域的明争暗斗,微信凭借红包策略,一下子让微信支付全民覆盖,但支付只是表面之战,真正的战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之战,理财通和余额宝掀起的金融业大改造,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实物电商。

所以,最后O2O大战的结果是大部分表象灰飞烟灭,但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比如微信支付宝支付,比如物流仓储,比如快递,比如供应链金融,却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也是在此阶段,形成了阿里京东的电商双寡头格局,两个寡头的摩擦也此起彼伏,时至今日,大家都在猜测,京东何时能够超越天猫。

同时,以滴滴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也开始大幅度繁荣起来了,到2017年,以ofo,摩拜为代表的分时租赁也日趋活跃,这些都是电商发展的变异。

目前的热议点是人工智能将对泛零售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把零售分为三个层面:端(网店、门店、微店等跟消费者接触的层面),台(中间的运营平台,数据中心),链(从采购到消费者手里的链条)的话,人工智能对于后这两者会非常重要。但人工智能是巨头的把戏,中小零售企业无能为力。

纵观整个18年的电商史,虽然是电子商务,但如果只是围绕通过网上卖货这个焦点去布局,基本都落后或者死掉了,比如当当和新蛋,阿里之所以一路崛起,就是因为卖货只是他们的载体,在卖货的基础上,以商业为中心,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产品,比如支付宝、菜鸟,然后渗透到更多的领域。京东虽然也在卖货,但京东成功的关键点是物流。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格局,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基于商品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服务的门槛越来越高,你说京东和阿里在商品差异化方面很大吗?无论是SKU还是价格,一定会越来越小,真正差异大的是支付服务,送货服务,售后服务等等,苏宁国美为什么难以赶上京东?一直停留在商品层面竞争,竞争的主线早就变了。

18年来,成王败寇,电商竞争的锋线从价格战、品类战、体验战、O2O战,到现在,已经进入科技战和精神战的层面,从电子商务到商务电子化,再到商务科技化,电商在一代代演变和进化,电商不会死,电商会变成所有泛零售企业的神经末销。

但需要提醒的是,科技是服务于零售的,很多实体企业迷信于互联网技术,却不重视自己的业态调整,依然在迷失中。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9-12
从马云卸任说起:中国电商20年,成王败寇的关键点在哪里?
文/调皮电商创始人冯华魁昨晚,马云卸任的内容刷屏了,尤其是马云泪撒现场的照片,被广泛传播:这边还在抒发情怀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搞笑的图片:还有高清版:淘宝和蚂蚁金服是阿里的现金牛,其他业务,比如UC、高德、优酷、盒马、菜鸟、天猫精灵、阿里云、饿了么,以及刚刚收入囊中的考拉,阿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