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O2O:金钱暴走后的“生灵涂炭”

  2014年以来,O2O概念以及项目成为了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不管是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还是实体大佬都纷纷扎推进入这片“处女地”,O2O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

  从资本角度来说,O2O行业正处于最好的时代。外卖、洗衣、打车、家政……只要是能包装出O2O概念,能讲出点好故事,便有插着翅膀的天使向你不断抛钱。而在无止尽的金钱裹挟下,那些创业者已是头昏闹热,只顾着跑马圈地,却不顾沃土早已杂草丛生,蚁虫肆虐。下面,笔者就为你一一盘点金钱暴走后的O2O有哪些乱象。

  【外卖行业案例】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期,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查处了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竞争激烈,各大网络外卖平台多选择“扫街”甚至“扫楼”的方式开拓商户。“诸如各种‘黄焖鸡米饭’‘桂林米粉’等小吃店,都是我们拓展商户的对象。”一位网络外卖平台员工表示,根据规定,餐厅营业必须同时具备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但在业绩压力下,“一些员工甚至去‘农民房’、居民楼里的所谓‘餐厅’拉客户,对商户资质审核不严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以美团外卖网为例,记者在首页点击“我要开店”,填写餐厅的名称、地理位置、食品类型等基本信息之后,即进入“上传资质”环节。记者发现,这一环节可在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特许经营和稍后上传中进行单选,记者点击“稍后上传”,即进入下一环节“填写收款信息”,完成后等待审核。“我们立即下线了相关的无证商家。”美团公关部表示。

  【洗衣行业案例】

  据腾讯科技报道,近日接到用户爆料称其通过泰笛洗涤下单的衣服,在签字确认后,发现衣服有缩水、染色、白毛等情况。北京洗涤协会给出的鉴定结果是:洗涤操作不当。泰笛绝非O2O洗衣的孤例,e袋洗、多洗等多家洗衣平台都在近日爆出相关新闻。

  一些商户对腾讯科技表示,在和外卖公司谈判的过程中,很多环节可以进行“操作”,加上O2O企业并无执法权,一些商户出示的证件为假证,但外卖企业却很难进行审核。一位决定放弃O2O的风投对腾讯科技表示:“很多O2O创业者仅仅重视线上资源,对线下的‘脏乱差’接受度不足,他们仍然还活在‘云端’。”

  【打车行业案例】

  近日,新一轮出租车改革方案意见反馈已结束,这是互联网专车监管新政落地前的破冰征兆。但其令人担忧的不止身份的合法问题,在行业自律上也存在着重大隐患。据今日早报此前报道,专车行业明显存在两大问题:

  问题一:专车补贴催生恶意“刷单一族”。据记者调查,在参加某专车司机培训的时候,培训视频里专门提出:不允许刷单。随后,记者对恶意刷单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目前专车市场算得上名头的有滴滴专车、快的一号车专、易到用车、神州专车和Uber五家,份额难分伯仲。为了杀出重围,各家纷纷给专车司机丰厚的补贴。但是,专车司机补贴政策却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据悉,专车“刷单一族”专门在高峰时段搭载着朋友、同事,打开Uber软件,假意接单,然后出门兜一圈,时间集中在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8点这个补贴最多的时段,如果显示车费30元的话,Uber还会给补贴,最高能到60元,一下子能赚90元。

  问题二:在《私家车主是怎么变成专车司机的?》报道中,记者提到Uber司机报名流程简单,培训只是看两小时视频资料。此外,在资料审核上,工作人员也是过目即可,根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核实。比如,在培训现场,一名报名参加Uber司机培训的男子忘记带保险单,现场工作人中就告知没有关系,让其先参加培训考试。这一现象放应出了行业存在从业人员资质缺失以及管理者把关不严,而这一点必然会涉及到乘车用户的相关利益及安全等重要问题。

  【家政行业案例】

  据腾讯科技报道,起家于上海的云家政拥有足够完善的传统家政资源:2009年上海市家政协会提出了“家政数据库”的构想,需要采集家政服务人员的信息,从而进行家政身份认证和中介监管。

  云家政团队便以此为契机,与家政协会达成合作意向,为其免费开发家政人员的管理系统。此时云家政所扮演的角色是针对家政公司的技术方案解决商。将系统推广给家政中介,教会其使用该系统管理阿姨信息、查找订单、记账等功能,并进行定期维护。

  但即便如此,传统家政行业的资质问题也并不让人放心。一位阿姨对腾讯科技表示:“现在绝大多数传统家政公司仅仅拥有十几平米的办公场所,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甚至连电脑都没有。”而据腾讯科技了解,目前家政行业中专业性强、操作规范的家政服务企业并不多,“麻雀”公司是行业主流,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局面。经腾讯科技实的考察,目前绝大部分家政公司仅仅提供介绍工作服务,从中收取中介费,部分公司根本没有任何跟踪监管措施,也没有签订法律规定的合同。

  近年来,国内O2O太过火爆,以至于人人都想创业,人人都能拿到钱。但是任何事火爆到极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可怕的破裂,尤其是投资者投机心态过重的情况下,热钱的杀伤力尤其可怕。(本文部分内容摘选自京华时报、腾讯科技)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11-10
中国式O2O:金钱暴走后的“生灵涂炭”
2014年以来,O2O概念以及项目成为了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不管是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还是实体大佬都纷纷扎推进入这片“处女地”,O2O产业也如雨后春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