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式微,e换电崛起
同样是出行领域,曾经一度火爆中国互联网的小黄车举步维艰,而刚刚创立不到一年的e换电却备受资本追捧。
2018年12月18日,两轮电动车智能换电企业e换电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e换电绿色能源智能服务平台的创新技术,并推出全新的超级电池M4和mini换电柜。同时,创始人兼CEO黄嘉曦宣布e换电获得超过3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而这一天,距黄嘉曦7月份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不过才过去5个多月时间。
在B轮融资发布会上,黄嘉曦披露了B轮融资具体情况,领投方是中美绿色基金,跟投方分别是KIP、三星风险投资、未来资产,Translink Capital、云启资本、GGV Capital和韩国现代等A轮投资方全部继续跟进加码投资。
e换电新品暨B轮融资发布会现场
这一轮的成功融资继续体现出e换电的与众不同之处,观察e换电的投资方构成,与一般国内科技创业公司的不同,一眼可知,后者的投资方一般都脱不开BAT或排名靠前的几大投资基金,但e换电的几大投资方如三星风险投资、韩国现代等都具有深厚的产业背景,这两者甚至是第一次投资中国的创业企业,却把资金拿给了e换电,除了对投资标的的认可,也与黄嘉曦本人的背景与实力密切相关。
在创业领域,黄嘉曦并非江湖新人,而是一位连续成功创业者。在e换电之前,黄嘉曦在美国已经成功创立过Mophie,后者因为推出的juice pack被苹果公司认证为首个“Works With iPhone”便携式电池解决方案而在果粉中享有盛名。黄嘉曦后来把Mophie 卖给了美国智能手机配件厂商 ZAGG,携带一大笔资金、在硅谷多年攒下的经验与人脉,还有在移动电源领域积累的领先技术,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在经历过一系列曲折之后,黄嘉曦创新的找到了现在的商业模式,即利用自身在锂电池领域先进的管理技术,研发出一套靠“租赁”的全新模式e换电智能换电系统,为全国数亿的电动车市场布下一张换电能源网络,使两轮电动车用户进入“3秒换电”新时代。
中美绿色基金领投意味深长
黄嘉曦发明和正在推广的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在全国还没有先例,所谓e换电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自主研发的超级电池,一部分是24h自助式换电站和智慧电池仓,另一部分则是e换电APP及云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电源管理技术,e换电将这三部分打通,实现了云端数据管理和远程安全控制。
e换电创始人兼CEO黄嘉曦
在初始阶段,黄嘉曦的“野心”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因为e换电还只是一家小公司,要变革的却是拥有数亿电动车的大市场,看起来很像“蛇吞象”故事的重演。
但一年之后,从B轮融资的成功看,黄嘉曦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可谓进展顺利,3亿人民币从总额上看并不多,但考虑到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资本寒冬的大环境,已是难能可贵。像三星风险投资、韩国现代这些产业背景的资本,它们不会像很多风投那样把投资看做下注,都是真的看好投资对象的创新能力和战略布局才会出手。
而这一轮融资中,中美绿色基金作为领投方的出现则更是出乎很多观察者的预料,因为中美绿色基金并不是一支纯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这从今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前司长徐林出任其董事长可以看出,作为领导人高访所确立,经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推动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
中美绿色基金领投e换电,意味着其在绿色能源网络方向上的领先布局和商业模式得到认可。就像中美绿色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寇日明在现场所说,“e换电坚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促进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坚持建立能源网络的的项目方向,是选择投资e换电项目最重要的原则。”
获得“绿色”认可,往往意味着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绿色”上被高度认可,可以说是e换电发展中的意外之喜,同时也使黄嘉曦的大胆计划多了几分成功的保障。在创业之初,虽然黄嘉曦本来就有创建一张绿色能源网络的自觉,但实际上更多精力还是放在具体运营上,但现在他已经意识到,绿色能源普及和平台网络的建设,可能会彻底改变电动车的用电场景,将传统非智能无监控并耗时7到8小时的有桩充电,变成只需几秒就满电复活的新型换电方式,并可解决长期以来电动车外置长时间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黄嘉曦称,e换电将带着公益社会的心态经营这份事业,坚持把绿色能源网络平台建设到底。
e换电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各资本看重e换电的各自原因有很多,而e换电能够B轮迅速融资成功,一个普遍的原因是,一年的实际运营,使资本看到e换电不再只是当初纸上的蓝图,而是经受住了实际的运营考验。
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中,e换电走完了最重要的从零到一的这段过程。
这首先包括产品上的考验,比如e换电的换电柜都安装在室外,虽然在设计上都有防水、防火、防爆、防雷、防尘的5防品质保证,但在实际场景中能否达标。而过去的一年正好是完整的四季,事实证明其换电柜经受住了日晒水淹雷电等自然环境的暴虐考验。
同样,e换电能源管理系统和电池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经受用户、客户与市场的考验。
距离正式落地运营不到半年的时候,e换电累计换电就已经超过100万颗。到今天,e换电更是每天换电次数突破十万,这还是不做补贴,不做任何广告下的增速,“一天十万个电池交换在全球来说还没有这样的体量。”黄嘉曦说。
目前,e换电标准化绿色能源体系,已获得多家新零售领军企业认可,并与饿了么、美团外卖、达达等即时生活平台达成 合作。
事实上,只要黄嘉曦想,只要敢于投入更多的资金,e换电完全可以获得远快于今天的扩张速度,比如将业务向C端扩张。但黄嘉曦却一直坚持目前的增长节奏,坚持服务于B端,甚至在商业模式上目前大多城市都是按月付费的订阅模式,而明年随着C端的扩张,付费模式也将更灵活到按次付费等方式。
e换电换电柜
在黄嘉曦看来,目前按月付费的订阅模式,具备高用户粘性、低用户进入门槛,已经足以在稳定运营阶段创造可观的毛利。而一旦贸然大举杀入C端,而e换电又无法保证稳定的品质服务的话,或许将会面临一场更大的挑战。
黄嘉曦在战略制定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反映出一个成熟创业者的克制和自省。事实上,即便目前的纯B端战略布局,其天空也是大到一眼望不到边,足够支撑e换电成为出行领域新的独角兽。而智能换电市场之外,e换电还在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进行着一系列绿色出行生态的布局与研究,这将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从黄嘉曦回国创业以来,微天下就一直跟踪其创业进展,眼看着他从最早的充电技术、超级电池、电动滑板车研发一步步走向智能换电,最后落脚在绿色出行,找到成功路径。
其间黄嘉曦曾讲过一个“跨维度革新”的概念令人印象深刻,只拥有产品技术还不够,如果发现前期所需投放的时间与资本成本大到难以承受,就必须考虑在新的维度上进行开拓。
从这一点上讲,e换电的发展,作为商业案例而言,其实对中国创业者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