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从谷歌阿帕狗战胜人类围棋冠军开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人工智能热似乎正在退潮,区块链兴起之后,在各种场合似乎很少有人再为AI狂热了,应该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是各领风骚三五月的常态?还是新一波泡沫又面临破灭?很多人最近在思考这一问题。
百度朱光:这一次AI浪潮与历史上大不相同
不用担心!“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会提升效率,给人们节约出大量的时间。人工智能这次浪潮,我们非常有信心,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而得到一个全新的提升。”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真正的业内人士,百度朱光在昨天的博鳌论坛上却如此作答。
既然人工智能浪潮仍在,那怎么解释AI大潮的忽热忽冷?其实,即便不算这一次,人工智能在人类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成为热门。但历史上的热度,始终未能摆脱最终遇冷、无果而终的结局,而其失败之关键,在于未能落地,实现大规模商用。但这一轮人工智能大潮却与历史不一样,因为它伴随着大规模的商用落地而生,正在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
朱光关于人工智能的这一番激辩论并非无由而生,而是发生在4月11日博鳌时间的压轴时段“让人工智能‘落地’”专题论坛上,其将“落地”作为区分历史上真假AI热潮的关键因素,可谓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如果去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与今天极为相似的时段,比如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高度乐观,人工智能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令人兴奋的前景使某些研究者头脑发热。1958年的科学家曾经自信的预言:不出10年,计算机将能谱写具有优秀作曲家水平的乐曲;不出10年,大多数心理学理论将在计算机上形成。有些人甚至预言,80年代是全面实现人工智能的年代,到2000年机器人的智能会超过人。
当时的人工智能尽管被赋予各种神奇的色彩,但却没有在任何实用领域创造出价值,短时期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当然就迅速地被塞回实验室。
变革中一定会有平台性的AI公司出现
而今天的这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却大不一样,随着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即“ABC 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核心,人工智能正在与产业结合、实现大规模商用,大量企业正在围绕人工智能推动自身变革。
在因为人工智能“落地”而表示出对AI前景的乐观主义精神之后,朱光继而预言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现有的企业,朱光说:“未来将出现两类公司,‘AI+公司’及‘平台型AI公司’。在平台型公司的助推下,人工智能将和各行业 结合,越走越快。”
很显然,变革中一定会有平台性的公司出现,专门为各行各业提供人工智能基础平台的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工具、更好的算力、更好的算法,帮助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实现人工智能变革。
朱光的潜台词实际上是在说:百度和百度金融正是这样的平台型AI公司,将在中国引领这样的AI变革,将在中国对各行各业进行 赋能。
而在背后支撑朱光观点的则是百度在AI方面已经做过的那些努力。比如,目前,百度AI开放平台已经对外开放了包含语音、图像、视频、增强现实、自然语音处理等在内的90多项AI核心能力,接入开发者近50万。在汽车行业,百度Apollo平台帮助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搭建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智能硬件领域,DuerOS也成为了国内市场最活跃的人机交互平台;在金融领域,百度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共建农行金融大脑,帮助农行构建人工智能的底层,实现从获客、风控到客户服务整个业务流程全面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百度金融实战“AI落地”
作为本次博鳌论坛压轴时段的几场分论坛之一,包括朱光在内,参与“让人工智能‘落地’”话题讨论的几位嘉宾有一个共同特色,即都不是坐而论道的学者,而均是来自行业和产业第一线,比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台积电CEO刘德音......莫不如此。
在论坛上以及随后的采访中,朱光也从第一线实战的角度,以百度金融为案例捍卫自己的观点,阐述了人工智能是如何在各行各业落地起效的。
在金融业,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解决金融领域最突出的获客和风控难题实现落地,金融业务发展至今,风控和获客成为核心能力,而AI更加接近金融的核心,风险定价与管理的效率极大提高。
以百度金融与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为例。作为四大国有银行,农行宣布人工智能战略、全面向智能银行转型,百度金融则成为“农行金融大脑”的共建方,从底层的感知层到决策层,从感知层到决策层,到整个的获客、风控、客户服务,都用到了百度的人工智能的技术。
媒体报道显示,百度金融与农业银行合作的“AB贷”中百度的智能获客模型和“般若”大数据风控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智能获客上,百度金融通过需求响应模型和用户画像帮助农行预测“这5亿客户在什么时间点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并且借助百度多样化的触达渠道在合适的时间触达客户,极大提升农行客户的信贷转化率;
在大数据风控上,百度的互联网行为数据与农行的金融数据交叉验证、有效互补,百度输出的百度分、收入模型、负债模型、用户画像标签和反欺诈模型叠加农行的自身数据,可以将客群的风险区分度提升13%,让更多优质客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据悉,截至目前百度金融已经与农业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逾400家金融机构展开 合作,每天对外服务超200万次。
目前,AI+金融主要应用在四个层面:用户交互环节,例如线上完成的申请、客服等;业务逻辑层面,如风控判别、流动性配置、风险定价等;后台运营层面,例如核保、审批等环节等;监管科技层面。而这种贯穿金融业务前中后台及监管的力度,让AI可以 理解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展服务边界,最终将金融服务推向新的高度。
以百度与中信银行联姻推出的“百信银行”为例,这个我国首家独立法人形式的直销银行通过AI能力实现了“互联网速度”的增长,以及产品服务的超级个性化,做到随人、随需、随时、随地。据悉,百度利用金融科技,历时半年,为百信银行量身打造了一套全行业技术领先的完全去IOE、分布式架构的消费信贷系统,使得百信银行获得了智能获客能力、客户风险评估能力和系统安全的保障,保障了百信银行业务能够快速开展,快速上规模。数据显示,百信银行自开业四个月以来的成绩:余额突破80亿元,已授信用户数超100万人,累计放款规模超150亿元。
在合作上,百度金融提出了一种通过“软硬件”结合、多场景应用,构筑智能金融生态圈的模式。其中,智能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软硬件结合”,“软”就是所谓“数据和算法、策略”,“硬”是就是所谓“牌照和IT系统”。而软硬件的结合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共同需求与合作基础,是智能金融生态共建、多场景落地应用,践行普惠的抓手。
在中国,AI热潮并未冷去
相关的细节还有很多,但所有细节都指向百度金融通过AI瞄准的一个宏观战略,即推动AI能力在金融领域的全面落地,将经过实践验证过的金融科技能力,开放给金融机构,以科技推动效率提升,共同搭建开放的金融生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更多人,而最终,百度金融也因为参与到AI崛起与AI落地中而成为下一个伟大级科技金融公司。
这当然只是朱光的一个愿景,前面的路仍有很远,但从百度金融成立以来发展的速度看,这一愿景又并非遥不可及。
事实上,在本次博鳌论坛,朱光作为金融科技代表性企业领导人频繁参与其中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从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成立的2015年12月14日算起,百度金融至今存在不过两年多,但却已经成为科技金融领域的标杆性企业,朱光也因百度金融的行业影响力成为博鳌论坛的热门企业领导人。
一个新生企业能够获得这样的待遇,并不是因为朱光如何能讲,实际上还是因为百度金融在AI技术与AI落地上的作为。
在中国,AI热潮并未冷去,AI淡出热点舆论或许正是因为它已经开始告别炒概念阶段,转而潜入很多行业的实际运营中。随着AI的落地,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技术和产业链全面深入结合,带来应用层的终极变革。
百度金融分拆要符合两大原则
百度金融既然要在AI时代有所作为,成为巨头,那一个关键问题就顺而浮出水面:早在2017年7月,百度曾宣布,百度金融未来将独立运营,现在九个月过去了,百度金融到底何时正式分拆出来呢?
在博鳌,朱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关于百度金融分拆的最新信息。
按朱光的说法,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百度金融分拆的一个重要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信心问题,百度金融正在获得投资人的关注和支持。在此之前,大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百度可以做金融。除了技术优势,百度其实有很强的场景优势。“比如在生成消费金融资产的过程中,百度有很好的场景。当一个人想去国外旅游、想做装修、想上学深造,这些需求的表达,会在搜索上就反馈出来,百度金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朱光透露,百度做金融科技,不是烧钱模式,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百度金融对资金,并不像传统企业融资时那么渴求。
因此在选择战略投资者时,百度有两大原则。一是能不能给百度金融的管理和治理带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二是战略投资者有优质的资源可以用来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