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从来不缺出人意料之事,情人节当天,两家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忽然宣布合并,成为春节前最大财经新闻。这次合并,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未上市公司的合并案,新的公司也是最快进入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据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后估值或将达到60亿美元。
尽管因为之前有传言流出而使合并显得也不是那么突兀,但22天飞速完成的合并谈判还是非常令人惊奇。在合并之前不久,两家公司刚刚分别获得超过7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融资”,它们都不缺钱,外界甚至都在隐隐期待双方会大干一场,哪想到一切到此戛然而止。
合并成为既成事实之后,坊间有许多报道从结果倒推出一些双方携手的原因,但说服力都稍显勉强。两家十亿美元级的企业合并远非说说那么简单,其中涉及大量人事、财事、物事。事实上,在所有的企业合并中,最终呈现1+1大于2双赢效果的还是少数。22天前,一定有什么目前还不足为外人道的特殊原因或者契机促成了这起超级合并,使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从“不打不相识”到“一笑泯恩仇”。
关于合并原因,外部流传最广的大概有两种,其一是烧钱终止论,意即滴滴和快的在之前的竞争中烧钱过甚,不堪重负,所以双方干脆一商量,咱们不如合了吧。但问题是,在分别囊括数亿用户后,现在双方其实早已渡过了烧钱最烈的阶段,而且合计十五亿美元的融资完成后,双方也都不缺钱,如果滴滴和快的能够因为这类原因合并,那么中国互联网市场上要合并的公司就太多了;其二是联手御敌说,即双方合并是为了对付uber、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竞争对手。在现实中,弱弱联合御强,或者强弱联合御强的合并案例还是很常见的,但偏偏强强联合御弱的案例从来没有听说过,滴滴和快的是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几乎居于垄断地位的前两强,怎么可能为了对付目前还处于边缘地位的uber、易到而合并呢?
所以,要理解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不能局限于两家当前的格局,还要在“诗外”下工夫,寻找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双方股东“一笑泯恩仇”,以至跳出竞争,找到共识。从这个角度看,无非是两种可能:合并能使双方摆脱共同面临的某种危机,或者合并能使双方实现更大的利益。
现在,这两种原因恰恰都有。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监管危机,至少到目前看,打车软件的合法性问题并未完全得到解决,不少地方城市监管方依旧认为打车软件存在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了乘客合法权益的弊端,并加以限制,沈阳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中,打车软件亦被提到。滴滴、快的最近重点发展的专车业务,也是监管模糊地带,政策因素,再加上既得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打车软件头上,随时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但如果双方合并,形成一家“大到不能倒”的超级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则能倍增。
从利益角度看,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不止是减少了烧钱,而是双方可以通过合并实现更大的“野望”:做超级平台,向着BAT这样的巨头地位而去。在恶性竞争时期,双方就都有做平台的想法,但因为互相掣肘,结果是谁也无法专心,只能深陷于打车补贴这样的低水平竞争,而合并则节省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使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新业务。说白了,就是可以去画更大的饼。
滴滴和快的之前都各自宣称有1.5亿用户,合计拥有出租车约3000万单,这些用户被培养出使用习惯后,形成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O2O、移动支付平台和入口,这个平台和入口可干的事情肯定不只是打车,而是可以承载从代驾到美甲的大量生活服务。
O2O市场是巨头们正角逐的战略要地,但无论是百度、腾讯还是阿里,其实还都没有一个在规模和使用频次上能比得上打车软件的类似产品,这种情况下,滴滴和快的就成为切入O2O的最重量级入口,前期的钱并没有白烧,百万出租车司机成为教会消费者移动支付的兼职教师,他们能教会用户用手机付车费,就也能诱导他们再干点别的。
这是一个500亿到1000亿美元的机会,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后能够圈下这样巨大的地盘,新公司就可能会是一家2000亿美元级的公司,那么现有的股东在合并中损失一些短期利益也是能够容忍的。
毕竟,有了这样的“新饼”,未来无论是上市还是再融资,也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