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3月13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意见的函》,文件中紧急叫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何谓虚拟信用卡产品。其实主要是指此前(3月11日)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宣布的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的一个互联网金融业务,通过这项业务,用户可以由微信或者支付宝钱包在线办理信用卡,即时申请、申请结果即时知晓。网络信用卡的发行方是中信银行,承保方是众安保险,在网上快速授信后,消费者可以获得5000元人民币左右的信用额度,在手机上完成支付。
较传统信用卡相比,虚拟信用卡的特色是移动支付变得简单,申请变得更简单。以前通过移动端进行信用卡支付,需要支付宝、财付通等网络支付工具绑定信用卡才行,而对于没有信用卡的消费者,申请信用卡往往需要通过银行相当繁琐的审批过程。
前日推出,隔日即被叫停,这对腾讯、阿里、中信银行都是个沉重打击,对狂飙突进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瓢冷水,而央行给出的叫停理由是安全原因,按函件表述,是“为防范支付风险,相关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方面未尽义务”。
客观的说,央行对虚拟信用卡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因为与实体信用卡申请过程中较严格的个人信息识别制度与程序相比,虚拟信用卡的申请流程确实大大缩减,从网上提供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资料确实更容易造假。这种更宽松的审批流程是否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欺诈行为?会否危及现有金融秩序?确实值得严谨对待。
虚拟信用卡的被暂停,其实是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监管滞后所引发矛盾之一例,当监管落后过远,为保护公共利益,暂时喊停可以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监管与创新从来都是一对形影不离的矛与盾,靠喊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暂停之后,监管应该做的是尽快自身改进,跟上创新的脚步,否则就是因噎废食。从央行文件也可以看出,央行其实是要求支付宝公司报告其虚拟信用卡产品的详细情况,并提交监管建议,而没有明确封杀或叫停虚拟信用卡。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在暂停之后,虚拟信用卡的命运将会何往,是重新放行,还是由斩监候变成斩立决?激进人士指责央行的这次叫停是源于金融业内部的利益之争,是传统金融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打压,安全问题只是一个借口。这些指责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虚拟信用卡之类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金融产品确实已经大大的动了既得利益群体的蛋糕。比如虚拟信用卡是基于腾讯、淘宝这样的巨大互联网平台,申请流程又较简单,一旦推广很可能就会像余额宝一样短期内迅速膨胀,使各大行的实体信用卡门庭冷落。另外,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以及其他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开创的线上收单模式,也多能够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严重威胁到银联在国内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被威胁的利益方不会坐以待毙。
更悲观的推测则是:这次暂停虚拟信用卡,或将是央行一系列限制互联网金融措施的一例,后续,还将有更多更凌厉的手段出台。
归根结底,虚拟信用卡的结局是暂停还是叫停最终还是决定于利益,但希望这个“利益”是真正消费者的利益、是老百姓的利益,而非少数群体的垄断利益。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希望监管方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这些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