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翻过数据库这座大山?

国内数据库领域,从未像如今这样热闹非凡,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的盛局。然而在2014年以前,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名单中,几乎找不到中国厂商的身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产数据库开始崛起,并引发了全球数据库市场格局的巨变?

据数据库一直都是基础软件市场份额非常大的一部分。根据Gartner数据,2017年全球企业基础设施软件市场规模是1958.52亿美金,数据库市场规模是388亿美金,占比近20%,是企业基础设施软件市场中最大组成部分。

然而,在如此重要的领域,中国科技企业却长期缺席。数据库行业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美国科技企业所垄断,并诞生了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Oracle,市值曾高达2000多亿。

随着互联网发展,以及棱镜门事件的出现,中国终于迎来了数据库发展的转机,涌现出百花齐放的数据库服务形态。

直到2010年,云计算厂商开始进入数据库行业,将传统数据库服务变为一种云计算模式下的新兴商业模式,从而开创了“数据库+云“”的新型数据库形态。

如今,国内多种自研数据库的快速发展,让“去IOE化”已经国内很多行业基本完成,连 Oracle这个数据库行业的老大哥也开始露出衰败迹象:云计算转型不利,增长不再继续,全球裁员,在中国更是遭遇 BAT、华为等云计算巨头的强力狙击。

从Gartner,DB-Engines等研究机构最新的报告中不难发现,数据库市场正在出现一个新的趋势:以Oracle、DB2和Microsoft SQL Server三大巨头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数据库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而开源和第三方数据库市场在持续增长。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复杂分析需求的出现,数据库技术将去往何方?中国科技产业又是否能够抓住历史的机遇,掌握自己的命脉?

在8月28日的腾讯云数据库战略升级发布会上,来自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DBAplus社群联合创始人韩锋,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开源数据库专委会会长、极数云舟创始人兼CEO周彦伟,腾讯云数据库产品总监王义成,腾讯云架构平台部专家研究员张文亮,腾讯云TBase技术总监李跃森,腾讯云数据库专家工程师胡彬,腾讯云数据库运营负责人邵宗文等技术专家们,共同探讨了中国数据库的发展,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未来演进等话题。

科技云报道整理了部分嘉宾的现场发言,以飨读者。

Q:传统商业数据库以及数据库+云服务,能否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

王义成:对于数据库来说,客户要求跑得更快。如果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供一匹相对较快的马,在系统调优、运维扩展、业务多元化这三大数据库运维的痛点上,是没有帮助客户解决核心问题的。

所以我们认为,客户需要的是一辆更好的汽车,即一套能够灵活扩展、智能诊断,支持跨云融合的新一代云端原生数据库系统。

因此,在未来数据库的时代将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由“数据库+云”的时代转变为“云+数据库”的时代。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以前“数据库+云”的模式,只是把数据库加上计算机的一部分,有了便捷和快速扩展的能力,但对于技术本质的变革,对于整个数据库的变革,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未来真正颠覆性的变革,为用户体验带来质的提升,是“云+数据库”时代。颠覆的原因在于,原有的流程被打破,原有商业模式下的链条被改变,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体验也已经完全不同。

基于这样的判断,腾讯云数据库的未来将战略聚焦云原生、自治、超融合三大主航道,完善自身产品矩阵。

在云原生赛道,腾讯云自研新一代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CynosDB正式商业化。在数据库自治领域,腾讯云结合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数据库智能管家DBbrain。在超融合领域,腾讯云发布云数据库TBase及数据库备份服务DBS,并启动了腾讯云Redis混合存储版邀约测试。

截止目前,腾讯云数据库服务涵盖总计20多种数据库服务。同时,还在以每年发布5大产品、50多个新功能的速度递增。

腾讯云数据库将以云+数据库的战略升级,助推数据库行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革,整体助力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Q:随着国产数据库的不断崛起,中国将如何翻过数据库这座大山?

胡彬: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是政策,国家全面推行安全的、自主可控的数据库,这对国产数据库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是技术,做国产数据库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国外也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但是当前我们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存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架构技术,还有NewSQL等一些新概念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最后是生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了足够的力量去做好国产数据库这个事情。

一是传统数据库厂商,如:达梦、金仓等老牌厂商,在数据库国产化的路上有一些年头了。二是公有云厂商,有很强的数据库自主研发的内驱力。三是随着开源社区不停的教育,在人才储备方面,国产数据库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周彦伟:从技术角度,我认为数据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一是技术发展,虽然现在最强大的数据库还是Oracle,但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数据库自身的技术发展并不是太多,看家本领还是之前的老技术。这些技术我们在慢慢地往前逼近,那是一个天花板,我们只要无限接近,总归有一天会超越它。

二是技术使用,中国经过这么多年互联网的发展和公有云的发展,我们有无比巨大的场景,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一方面在积累经验,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做创新,在这个攻克数据库的难题上,以前看来不太可能,但是现在看起来完全有可能做到,中国能够超越现有商业数据库的标准。

我举个例子,云原生数据库,自亚马逊的Aurora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架构很好。但是从全球来看,除了Aurora,其余几款类似的产品都是中国人做的,这样的技术瓶颈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除了中国的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站在全球前列了,还有一个更巨大的机会,那就是中国大规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之外的其他场景发展,为数据库的使用场景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这些实践的需求会带动技术的钻研和技术的成熟,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的数据库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越过那个山峰是没有问题的。

张文亮:国产数据库从零到现在有20年了,我们目前为止也没有爬过去,但至少爬到了一半或者更多的路程。

在20年的过程中,让中国人意识到了,数据库的基本技术,中国是可以掌握的。互联网公司的加入,让资本得到了很大的解决。而市场化运作,也给现在的互联网公提供了很多人才的基础。

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数据库比较复杂,我们还在追赶中,但至少从资本、技术、市场三个方面来看,中国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开源软件对技术的普及,以及这么多年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和国外站在同等的平台之上进行技术的角逐。站在我个人角度来看,现在是资本、市场、技术结合比较好的时机

目前,我们看到两个大的趋势,一是“云+数据库”,二是“人工智能+数据库”,如果看研究论文的话,基本上都是华人或者中国人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所以中国有希望在这个潮流里中占得一些先机。

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之内,中国数据库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Q:数据库如何与AI接轨,真正能够赋能企业?

韩锋:我原来做了十多年的甲方。从甲方来讲,非常看好人工智能的方向,因为它会为企业级客户带来很大的附加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哪里?我大概总结了几点。

第一,智能运维。举个例子,像我们这个体量不是很大的公司,还有十个DBA来去运维我们的数据库,但据说Facebook只有两个人运营10万个实例,这是什么样的运维能力和水平?如果能够通过AI技术使我们的运维更加智能化、更加减低对人的依赖,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明显的减员增效的措施,这对企业用户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智能优化。很多公司,特别像传统企业,数据库配比的人员都是失衡的,运维占一大块,优化只占一小块,为什么?他还没有意识到重要性,如果你的数据库是AI的,是可以做自助优化的,业务人员会很高兴,老板也会很高兴,所以智能优化是一个非常大的可见的亮点。

第三,智能运营。数据库是一个产品,有大量的资源投入,怎样把这些东西运营起来?像数据分层,自动存储的分配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个直观的感受,我的成本降低了。

所以,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听起来很虚,只要找准方向,把AI技术融入到数据库里,可以给甲方企业带来非常大的附加价值。

周彦伟:数据库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但它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已,里面有很多的过程,从接入数据到数据存储,到查询自己的执行解析,这些过程能不能融入一些AI的算法,让它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很有挑战,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数据库自身,我们能不能在数据库内核中做一些算法,让它更好地自动选择索引或者自动添加索引,做一些更好的执行算法的选择,这个Oracle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是MySQL还很弱,这是我们可以突破的一个点。

从外部来说,更多是自动化运维和智能化运维,这中间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其实AI都可以指导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得更好。

所以我觉得AI+数据库这个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热点,而且它确实是一个可以努力发展的方向,未来让企业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能够更轻松、更便利的管理数据库。

我认为AI对数据库的发展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我觉得这是“国产数据库能不能弯道超车,能追赶得多快”这个命题中一个比较决定性的因素。

胡彬:我认为公有云厂商在AI和数据库结合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有云的主要玩家,像亚马逊、阿里、腾讯,都是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属性。

这些公司有很大的特点,一定有庞大的数据,而数据是AI的基石,并且他们在AI上也有很强的实力,所以AI和数据库的结合,对于公有云厂商来说,收益也是很大的。

因为他们不管是做数据库还是基础云设施,规模是非常庞大的,从AI带来运维上的便利,成本上的节约,都可以为公有云厂商带来极大的收益,他们既有动力,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

对于公有云厂商也有不利的因素,他们可能不是很了解一些行业,做AI这个事情,很多时候可能是跟行业,跟某个领域相关的,这是公有云厂商后面要去加强的地方。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

来源:科技云报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9-03
中国如何翻过数据库这座大山?
科技云报道原创。国内数据库领域,从未像如今这样热闹非凡,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的盛局。然而在2014年以前,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名单中,几乎找不到中国厂商的身影。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产数据库开始崛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