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纷纷攘攘,尤其是互联网巨头之间,稍微有点“暧昧”就能被万千媒体持续追踪并免费送上大热门。不过这个热门,按照我的理解来看,它有时候是甜的,有时候却是苦的,甚至是带刺的。
前几天网上有文章传言淘宝特价版小程序要入驻微信。起初看到这个信息我感觉还是有点不适应的,毕竟淘宝在流量管控方面那是极其严格的,尤其是它对自身商业生态闭环有着极强的控制力。那这次为啥它会放下身段选择与“微信合作”呢?毕竟两者之前还产生过不少市场正面硬刚的闹剧。独孤依风作为行业观察者,咱们脑洞大开却又理性的分析下:
【1】被拼多多超越 想拥抱微信获取流量进行反击?
众所周知,自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各类垂直APP的崛起,等于分流了以前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中心化流量。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企业们获取流量的成本只能越来越高。以零售为例,近两年来各大电商企业纷纷布局下沉市场,一方面是资本的无序推动,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企业都想要突破流量困境,拉新用户,掘金新市场。
或许大家都在拼多多这个后起之秀的身上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巨大发展潜能。众所周知,拼多多用不到6年的时间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商企业,可以说是侮辱性极强的超越成立了18年左右看似壁垒高高在上的淘宝。
刚发的拼多多2020年度财报显示,其平台上的7.884亿活跃买家已超过淘宝天猫的7.79亿。其实,在今年春节期间,拼多多日活首次就超越了淘宝。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 发布春节报告:拼多多日活在大年初一、初二首次超越手淘。
或许拼多多的光速超越促使淘宝不得不考虑降低姿态拥抱微信这个移动互联网超级平台来扩充自己的商市场渠道吧。毕竟微信除了日活10亿之外,还有多种产品组合可以帮助淘宝提升客户消费黏度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私域流量运营。因为阿里是不具备社交基因的,更不用说私域运营了。
【2】两个死对头 合作不合作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借机炒作翻身?
记得“淘宝特价版小程序要与微信合作”的传闻爆出后,许多业内媒体纷纷发文评论,观点基本上与我前面第一段分析的大相径庭。认为淘宝可以从微信获取流量,以提振自己的市场覆盖面,从而拉近或者完成对拼多多的反超。
这只能说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建立在微信最终会通过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审核且让其正常上架供消费者使用。但是能否像拼多多那样在微信生态内野蛮增长就很难说了。
毕竟拼多多的野蛮成长史与微信生态高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它几乎将微信里能踩踏的红线踩了个遍,微信也因此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了相关规则,淘宝特价版小程序作为后来者,已然无法复制拼多多的这种高速成长路径。
如果这样的话,媒体同行甚至阿里的公关们那可就有对外宣传的话题了。比如是否会小题大做,认为微信偏袒拼多多,只为自己投资的企业一路“放绿灯”,而不给竞对机会,由此给腾讯安上“市场垄断”的帽子呢?毕竟目前反垄断在国内关注度很高。而且阿里系现在正因蚂蚁金服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从公关策略来讲,可能会找个引子或者事情将反垄断的压力转移到竞对身上来,比如腾讯?细思极恐,这弄不好真是个大坑啊!
所以淘宝特价版小程序接入微信这个事情对腾讯来说还真的是个烫手山芋,估计内部也在左右为难,也许这就是目前腾讯对此事还尚未作出回应的原因所在吧。
【3】也可能淘宝特价版小程序入驻微信彻底就是个烟幕弹?
前面咱们都是从淘宝与微信是否能够合作来展开分析的。那退一步讲,如果这真的不是合作,而是一个市场烟幕弹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支付宝、天猫的装机量已经很高了,本身就不缺流量。即使淘宝特价版小程序成功接入微信平台,要知道微信与支付宝在客户群体重合度方面很高的,那这图什么呢?
而且前面说过,阿里对自身的商业闭环掌控力是很强的,这个稍微了解电商行业的朋友都知道。
2008年百度有啊上线前夕,淘宝宣布屏蔽百度爬虫;2013年则是连续封杀了如日中天的购物分享网站蘑菇街和美丽说以及刚刚两岁多的微信……
通过封杀异己强化自身的闭环紧度,宏观来看,虽然带来了自己在广告等方面的收入暴涨,但无形之间因为“闭关”而丧失了后来的市场主体们对其的接受认可广泛度。
在如今产业互联网的时代里,唯有开放共生共赢才能走的更远,才能走的更稳。阿里或许知道这个道理,但因为其长期的惯性和内心的焦虑,放不开自己,但或许又想测试下腾讯的开放胸襟和商业格局如何,所以才相爱相杀的玩了这么一出烟幕弹闹剧?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吐槽,如观点雷同,可线下把酒言网,也可线上留言说说你对淘宝特价版小程序与微信合作这个事的看法。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