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商领域最大的话题,莫过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新浪微博发出了一篇关于打假的倡议,甚至引发了柳传志、雷军等人的评论。内容中写到:“我建议参考酒驾醉驾治理,设想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马云致力于打假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一周前的2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还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而此次马云又在微博中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打击网购平台假货”,可见马云对假货的零容忍。如果将阿里巴巴向全社会公开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视为打假的振臂一呼,那么以此来看,品质消费时代的序幕或许即将拉开。
假货横行 违法成本低 国内电商平台都深受其害
随着近几年民众网购热情的疯涨,一大批假货企业为了抢夺互联网风口下的网购红利,变化多端的与电商企业进行着各种隐秘战斗,作为国内最大电商平台的阿里巴巴,可谓是深受其害。但由于平台用户基数较多,假货企业又频频更换作假手段和商品,给电商企业在打假进度上增加了很多的难度,据说阿里从打假到把一个制假者送进监狱,花费的成本就高达1亿元!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历年发布的报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电商用户投诉数量年年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网络售假成为十大电商热点被投诉问题,直戳电商行业的基础诚信体系和用户信任度,成为制约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头号毒瘤”,其中既包括像阿里、京东、苏宁、国美等这样的综合平台电商,也包括丰趣海淘、小红书、网易考拉海购、洋码头等近几年兴起的跨境进口电商。
以阿里巴巴为例,去年大数据排查4495件线索,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得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件,只占十分之一;阿里巴巴在研究了33例已经判决的案件中,发现比例不足1%,80%还判了缓刑;同时,阿里巴巴也研究了去年工商行政处罚的200例制假贩假案件,平均罚款额不到10万元。违法成本的低廉并不足以让这些制假售假企业彻底杜绝。
倡议背后的两面性:既体现马云打假决心和信心 更有力回击了做空机构
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于购物的需求也从开始的“比价格”向“比质量比服务”转变,这也促使很多电商平台在对于产品的质量、商家的资质等方面加强监管,以最大限度的杜绝假货的出现。
虽说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打假的战斗中,但假货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存在于电商行业,这使得很多想做空阿里股价的机构有了可乘之机,一旦机会成熟,就以“假货”为由伺机对阿里股价进行舆论造压。
而此番马云对于假货力度处理的进一步号召,可以说有力的回击了那些对于阿里股价有觊觎之心的不法机构,从而也显示出马云打假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内部自律,实现对外回击。但只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程。虽说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但企业没有执法权,只能发现问题、下架商品、向执法机关报送线索,然后等待执法和司法机关处理。
未来只有政商结合 多端联动监管 才能使得品质消费速速到来
纵观电商行业的打假实施手段来看,很多时候其实是输在了终端机构上,因为从假货的流通来看,首先是通过电商平台来接触消费者,而消费者在收到货物后发现是假货了,再将信息传递给电商平台,而电商平台通过举报、下架等手段联系当地的执法部门,而当执法部分去执行的时候,却因为法律规定的刑罚轻微,最终只能以罚款、没收货物等措施来执行,这种轻化造假售假者的做法可以说极大的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火焰和强烈的投机性。。
而此次马云在微博中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打击网购平台假货”的口号可谓是对假货的危害得以量化处罚,这其实也给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对于假货法律上有了很好的参照物。
因为从“醉驾入刑”到今天五年多,酒驾醉驾引起的事故大幅减少,大家开始形成拒绝酒驾醉驾的自觉,“醉驾入刑”推动了司法进步和社会进步!而制假售假,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偷窃”行为,只不过偷的是知识产权。
从假货的流通来看,电商平台自身应该首先做出表率作用,首先应该是从技术手段上强化监督措施,对假货进行初步筛选,同时对消费者实行奖励举报政策,以对假货进行二次过滤,让假货成为过街老鼠,人人打之。
在这方面阿里可以说是同行业做的比较不错的,通过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阿里巴巴筛查认定4495条线索;执法机关接收1184条;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规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例;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
但技术的防控毕竟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落地,只是承担了前端的打假工作。法律打击力度的薄弱,让很多犯法者逃之夭夭,如果加重刑法处理假货,可以说是极大的提高了制假售假成本,让很多制假售假者或者企业基于法律的严苛退出“假”舞台,同时也会让很多有制假售价想法的人打消了做“假”念头。
所以,政商联动,多端监管才能实现前后打假链条上的真正落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品质消费时代快速到来,促进国内电商持续良性健康发展,成为国际商业环境中的自我净化者,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更为开放的话语权。
当然,与制假售假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用数代人之功,终会成亦。只要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自律,相信也没必要立法监管了,但这似乎并不可能实现。(文/独孤依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微信订阅号:互联网一些事,ID:toutiaoshi)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